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泽武

作品数:46 被引量:33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9篇流行病
  • 19篇流行病学
  • 8篇疫情
  • 7篇手足
  • 7篇手足口
  • 7篇手足口病
  • 7篇流感
  • 6篇流行性
  • 6篇甲型
  • 6篇暴发疫情
  • 5篇流行病学分析
  • 5篇病毒
  • 4篇阴道
  • 4篇疗效
  • 4篇甲型H1N1...
  • 3篇阴道炎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细菌性
  • 3篇细菌性痢疾
  • 3篇痢疾

机构

  • 40篇东莞市疾病预...
  • 7篇暨南大学
  • 3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 1篇东莞市桥头医...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市天河区...
  • 1篇珠海市疾病预...
  • 1篇东莞市石龙人...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茶山医...

作者

  • 46篇张泽武
  • 17篇钟新光
  • 15篇曾耀明
  • 15篇张巧利
  • 11篇刘艳璋
  • 9篇陈平华
  • 9篇卢展鹏
  • 8篇张萌
  • 5篇袁汝钊
  • 4篇吴赤蓬
  • 4篇陈婉雯
  • 4篇刘志权
  • 4篇卢志慧
  • 3篇夏宪照
  • 3篇袁达康
  • 3篇黄振宇
  • 2篇杨挺立
  • 2篇熊劲光
  • 2篇黄雪华
  • 2篇王惠苏

传媒

  • 9篇华南预防医学
  • 5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首起误食剧毒裂皮鹅膏菌所致食物中毒死亡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调查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鉴定引起食物中毒的毒蘑菇种类,提出防控措施,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及病例搜索、病例访谈、食谱调查、现场采样和毒蘑菇的形态学鉴定等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5名外来务工人员自行采摘并进食野生蘑菇约150 g,8.3~10 h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临床检测提示病例肝功能损害。经洗胃、血浆置换、放置活性炭吸附、补液及护肝护胃等清除毒物和对症治疗后,其中2例病例出现假愈期,1 d后病情又急剧恶化。随后几天所有病例均出现肝功能衰竭,并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罹患率和病死率均为100%(5/5)。食谱调查显示除了自行采摘的蘑菇外未见其他可以引起中毒的食物,经形态学鉴定为裂皮鹅膏菌。本起事件系由于病例误食了M公园山上采集的野生蘑菇所致的食物中毒,毒蘑菇为剧毒的裂皮鹅膏菌。结论误食裂皮鹅膏菌中毒在广东省为首次报道,本起事件对裂皮鹅膏菌中毒的疾病自然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该菌与部分可食菌类外观极其相似,难以分辨极易误食,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醒民众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是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根本的方法。
倪锡河张泽武黄琼张巧利叶新张萌邓旺秋
关键词:剧毒毒蘑菇食物中毒
东莞市某小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调查
2009年6月18日上午,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东莞市疾控中心)接到X镇医院报告,称该镇某小学1(1)班有20多名学生因病缺勤。东莞市疾控中心立即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初步判断为一起流感样病例暴发,...
张巧利钟新光刘志权刘艳璋袁达康张泽武曾耀明张萌
文献传递
东莞市2所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疫苗保护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2所学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后流腮疫苗的保护效果,为开展流腮疫情处置工作以及完善流腮疫苗接种程序提供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所发生流腮疫情的学校所有学生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信息、发病情况、接触史、流腮疫苗免疫史等,评估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2起流腮疫情中学生总罹患率为1.31%(56/4 289)。2 477名接种史明确且无流腮患病史的学生中,1 694人接种过流腮疫苗,总接种率为68.39%;其中1剂次流腮疫苗接种率为60.76%,2剂次及以上流腮疫苗的接种率为7.63%。接种1剂次疫苗保护率为68.8%,接种2、3剂次疫苗保护率均为100.0%;接种1剂次以上总体疫苗保护率为72.3%。接种1剂次流腮疫苗后,5年以内保护率为86.4%,5~7年保护率为79.4%,7年以上保护率下降为49.7%,疫苗保护率随接种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接种1剂次流腮疫苗7年后疫苗保护率明显下降。应完善流腮疫苗接种程序,实行2剂次以上的免疫策略。
吴崧霖陈绍丽张泽武张萌次仁达娃张巧利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疾病暴发流行
基于广东省一起风疹爆发疫情评价病例隔离及应急接种措施的效果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采取隔离患者和应急接种措施所取得的效果,为控制爆发疫情提供防控建议。方法应用ReedFrost修正型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疾病流行过程,评价指标为对模拟得出的发病数与实际发病数做卡方检验,估计实际防控措施与何种模拟条件相符,进而判断其防控效果。结果模拟从第二代病人开始每代病人被隔离70%的发病曲线与应急接种发挥作用前的实际发病曲线相近,对预测值(86人)和实际值(71人)进行卡方检验,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拟不采取任何措施将发生病例594例,从第二代病人开始每代病人被隔离70%将发生病例189例,比不采取任何防控措施减少68.2%的病例发生。实际采取了隔离并于后期开展了应急接种,发生病例98例,比单纯采取隔离措施减少48.1%病例发生。模拟在隔离的基础上于疫情早期(3月16日)开展有效应急接种将发生病例51例,比后期(4月26日)开展应急接种减少48.0%病例发生。结论 Reed-Frost修正型模型对该起爆发疫情的模拟效果比较理想。模型分析显示,采取一定隔离措施和后期应急接种在阻断疫情传播上均能发挥一定作用,早期开展应急接种比后期开展能进一步减少病例的发生。建议当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时,应对所有病人实施隔离的同时尽早开展应急接种,以有效阻断疫情扩散。
莫想换常彩云刘隽胡培朱琦梁文佳郑慧贞张萌张泽武
关键词:风疹
臭氧液治疗阴道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分析影响臭氧液治疗阴道炎疗效的因素,探讨臭氧液治疗阴道炎的实用价值。方法通过妇科普查和门诊就诊,收集确诊为阴道炎的患者1 263例。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每一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关卫生行为信息。将病例随机分为2组,1组采用臭氧液治疗,另1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通过体征、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定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F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臭氧液治疗组患者病原菌阴转率与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类型无关,丈夫文化程度较高、购买了医疗保险、接受过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夫妻卫生行为习惯较好、怀孕及生育次数较少的患者,治疗后病原菌阴转率较高。结论臭氧液冲洗阴道治疗阴道炎有其高效广谱的优势,但其疗效受患者卫生行为习惯影响较大,应在治疗的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卫生行为习惯。
吴赤蓬耿可亭张泽武方玲
关键词:臭氧液阴道炎
东莞市某小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调查
2009年6月18日上午,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X镇医院报告,称该镇某小学1(1)班有20多名学生因病缺勤。东莞市疾控中心立即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初步判断为一起流感样病例暴发,后确诊为一起甲型H1N1流...
张巧利钟新光刘志权刘艳璋袁达康张泽武曾耀明张萌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
文献传递
贵州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及环境病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调查贵州省3起手足口病疫情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手足口病疫情区病例的看护人和其他关键人物访谈,对病例可能的感染来源进行追踪调查,检测病例标本以及流行病学关联的环境标本,分析疫情的环境危险因素。检测病原并分析公共场所、看护人及农村用水的病原与疾病流行的相关性。结果病前接触手足口病病例发病风险最高(OR=6.10,95%CI:1.91~20.02)、其次为到医疗机构就诊(OR=3.91,95%CI:1.43~11.24)、预防接种活动(OR=2.86,95%CI:1.32~9.56)、吸吮手指(OR=2.72,95%CI:1.36~5.86)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EV71为环境及调查人群中的主要病原(χ2=7.76~10.45;χ2=3.91~9.94,P<0.05),所调查的环境项目均可以作为病原传播的危险因素(χ2=8.66,P>0.05);病例及与看护人病原类型吻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原隐性感染率也较高(χ2=1.02,P>0.05),环境与调查人群的各病原阳性率吻合率较高(P>0.05);农村用自来水部分检出EV及CA16;环境与调查人群的病原同源性≥96.88%。结论EV71在疫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手足口病的疫情与高危人群及高危环境接触史有密切关系;疫情期应做好生活环境及水源的消毒。
阎岩黄艳王定明张泽武唐光鹏郭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
东莞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东莞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东莞市共报告288例登革热病例,年发病率为3.46/10万,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12例,输入性病例76例。波及全市87.5%(28/32)的镇街,22个镇街有本地病例发生,并发生了3起局部暴发疫情。病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9—10月。男女性别比为0.86:1,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05)。发病年龄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在20~59岁的中壮年,占病例总数70.14%。职业以工人、农民和家务为主。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登革热流行病毒株主要是登革Ⅰ型病毒。疫情流行期间布雷图指数最高达36.25。结论 2014年东莞市登革热呈多点散发的流行态势,以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感染暴发为主,强化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报告能力,做好环境整治和防蚊灭蚊工作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
袁汝钊张泽武陈平华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东莞市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东莞市2005年流脑疫情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东莞市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东莞市2005年流脑疫情及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流脑的高发人群是外来青壮年工人;健康人群脑膜炎双球菌的携带率为0.16%,A群和C群流脑IgG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2.72μg/ml和3.35μg/ml,A群抗体保护率为56.22%。本地人口的A群和C群流脑抗体浓度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流脑的优势菌群及脑膜炎双球菌的耐药性已发生改变。结论流动人口是预防和控制流脑的重点人群,建议在外来青壮年工人中开展A+C群流脑菌苗普种。在流脑病人的治疗和预防性服药时,应选择脑膜炎双球菌对之敏感的青霉素类、利福平、环丙沙星等药物以取代传统的磺胺类药物。
熊劲光张巧利刘艳璋张泽武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
东莞市2005-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2005-2006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起,传染病暴发疫情9起,占64.29%,食物中毒5起,占35.71%;发生在工厂的有8起(占57.14%)、中小学有5起(占35.71%)、幼儿园1起(占7.14%);4月份(5起)、12月份(4起)发生突发事件数分别占35.71%、28.57%;学生和民工是高发人群,年龄以4.5~14岁为主。结论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工厂、中小学、托幼机构,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陈婉雯刘艳璋张泽武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