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
- 作品数:69 被引量:151H指数:8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气吸式免耕玉米播种机智能监控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气吸式免耕玉米播种机智能监控装置,分为上位机硬件和下位机硬件两部分,上位机硬件由嵌入式工控机、GPS模块和两个无线通讯模块组成,负责提供系统用户界面,发送和接收各种信号,显示玉米播种机...
- 衣淑娟马秀莲赵斌高军任守华刘坤
- 文献传递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将T-S模型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网络结构,提出一种复合式控制方案,以解决传统自适应控制中模型的在线辨识和控制器的在线设计问题,以达到对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高精确度输出跟踪控制;通过引入运行监控器,克服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通常存在的实时性差的问题;同时,利用一个鲁棒反馈控制器,来保证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学习初期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应用于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仿真研究中,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 刘坤高少平
- 关键词:电液位置伺服系统T-S模型RBF神经网络
- 基于TCS230果蔬稻米农药残留检测系统的设计
- 2012年
- 针对如何实现果蔬稻米农药残留度的检测问题,设计了以颜色传感器TCS230和单片机C8051F310为核心的检测系统。系统通过对TCS230颜色识别的结果,对比颜色数据与农药残留程度数据库,查找出相应的农药残留度数据,液晶显示器HTG240160C和语音装置给予用户提示。系统开机显示待机画面、当前时间,键盘选择"选项"和"检测"功能菜单,完成系统设置或农药残留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完成的果蔬稻米农药残留检测,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
- 张福军黄爽刘坤
- 关键词:农药残留
- 玉米播种机排种监测器
-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播种机排种监测器属于播种机排种性能检测设备,包括红外光电对管、单片机、电源和上位机,其红外光电对管通过调理电路与单片机线路连接,单片机通过通信串口与上位机联接,单片机与电源连接,上位机上设有触摸屏。本实用...
- 刘坤赵斌高军马秀莲任守华
- 文献传递
- 基于遗传算法的混沌系统模糊控制被引量:11
- 2004年
- 基于遗传算法 ,研究了混沌系统的模糊控制问题 .采用遗传算法对模糊系统的隶属函数进行优化 ,综合了遗传算法强大的空间搜索能力 ,高精度和模糊控制器快速性的优点 ,使模糊控制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仿真结果证明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
- 吴忠强奥顿刘坤
- 关键词:遗传算法混沌系统模糊控制高斯函数控制器设计
- 农场农业数字化信息系统研究评述被引量:2
- 2013年
- 以国家"三农"政策和黑龙江省垦区"科教兴垦"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背景,主要评述了农业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研究发展情况及黑龙江垦区的数字化农业发展情况,并对农业经济信息统计工作对农场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进行了展望。
- 汪志强刘坤陶桂香朱景福
- 关键词:数字化农业经济统计
- 二自由度机器人的分层模糊控制
- 2011年
- 通过对不确定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层模糊控制方案,使得模糊规则个数和可调参数个数大大减少,便于实时控制。并在二自由度机器人的仿真研究中,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 刘坤张福军
- 关键词:遗传算法分层模糊控制二自由度机器人
- 玉米精量播种机排种性能监测系统电容法研究
- 针对光电法精密排种器监测系统易受田间灰尘影响和不易识别多粒种子同时下落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的精密排种器性能监测方法.前期通过对于三种结构类型的电容传感器进行结构特点与适用性分析,结合三种不同电容传感器的特点及应...
- 田雷衣淑娟李衣菲刘坤尧李慧
- 关键词:排种性能电容传感器ANSYS监测系统
- 水稻浸种催芽种箱温度和水位控制系统的设计被引量:2
- 2014年
- 针对如何检测和控制水稻浸种催芽种箱内温度和水位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单片机C8051F023的控制系统。该控制器设计了8路温度采集电路,以及高水位、低水位和空水位的检测电路,通过对温度、水位的检测,实现了种箱内温度的灵活控制、注水泵和排水泵的自动启停。实验测试表明:利用该控制器能够自动完成种箱内温度、水位的检测和控制,硬件电路结构简单、系统运行可靠,调试灵活,易于掌握。
- 张福军衣淑娟刘宇鹏刘坤
- 关键词:水稻温度水位控制系统
-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控制方向课程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 2024年
-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与关键环节,“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出了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该文基于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以控制方向课程为例,分析与思考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以培养新时代新工科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和“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采用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平台等信息技术,为探索适应新工科人才需求下地方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 栾广宇李爱传刘坤史国军黄操军
- 关键词:电气工程课程建设应用技术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