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清流

作品数:36 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泉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儿童
  • 9篇新生儿
  • 7篇细胞
  • 6篇免疫
  • 6篇病毒
  • 5篇紫癜
  • 5篇患儿
  • 4篇蛋白
  • 4篇血清
  • 4篇耐药
  • 4篇过敏性紫癜
  • 3篇药性分析
  • 3篇原体
  • 3篇筛查结果
  • 3篇筛查结果分析
  • 3篇球蛋白
  • 3篇疗效
  • 3篇耐药性
  • 3篇耐药性分析
  • 3篇过敏

机构

  • 32篇泉州市儿童医...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晋江市医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泉州市第一医...
  • 1篇漳州市中医院
  • 1篇福建省安溪县...

作者

  • 36篇傅清流
  • 9篇郑天文
  • 7篇洪建东
  • 6篇林建生
  • 5篇彭维林
  • 5篇黄秋生
  • 4篇李联侨
  • 3篇许幼仕
  • 3篇李庶甘
  • 2篇郑泉志
  • 2篇郭芹梅
  • 2篇许荣海
  • 2篇雷莹
  • 2篇吴端宗
  • 2篇陈冬梅
  • 2篇苏志强
  • 2篇郭玉章
  • 2篇周凤华
  • 2篇林志斌
  • 2篇赖辉添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20年泉州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高苯丙氨酸血症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2010—2020年泉州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和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筛查结果及确诊情况,为提高筛查质量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20年在泉州地区出生的1158814例活产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和诊断,统计不同年份的筛查量、筛查率、确诊数、发病率及不同区县相关指标。结果2010年以来,泉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量逐年递增,2018年后回落。除2019年外,筛查率自2013年以来均保持在95%以上。2010—2020年确诊CH患者987例,发病率为1∶1174;确诊HPA患者119例,发病率为1∶9738,其中苯丙酮尿症(PKU)患者35例,发病率为1∶33109,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患者24例。泉州市各区县中,惠安县CH发病率最高,丰泽区HPA发病率最高。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保障CH和HPA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手段,对预防儿童智能发育障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苏润郑发明杨惠鑫林壹明郑珍珠彭维林傅清流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苯丙氨酸血症
儿童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分布状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 3D 120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分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均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来进行,按美国CLSI 2008年版药敏标准判定结果。结果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从住院儿童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CNS 839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94株(46.96%),人葡萄球菌240株(28.61%),溶血葡萄球菌117株(13.95%),其他葡萄球菌株62株(7.3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80.10%(672/839),药敏结果显示,CNS对青霉素、红霉素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敏感性高,未检出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 CNS已成为儿童血流感染的首位病原菌,MRCNS发生率高,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是治疗MRCNS感染的首选药物。
吴端宗傅清流雷莹林建生周凤华
关键词:儿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培养抗菌药物耐药性
泉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 RI )除细菌外的其他八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本院6020例A RI住院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共分为4组,婴儿组(0~岁)1837例;幼儿组(1~岁)2692例;学龄前期(3~岁)1200例;学龄期组(7~15岁)291例。按发病季节:春季(1~3月)1440例;夏季(4~6月)1603例;秋季(7~9月)1630例;冬季(10~12月)1347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 (Flu A)、流感病毒B (Flu B)、副流感病毒(PI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IgM 抗体,采用χ2检验对各组患儿进行流行病特征分析。【结果】6020例ARI患儿,一重感染检出率为309.6%,其中RS V检出率最高,其次是M P ,混合感染率为45.7%,二重感染主要以M P或Flu A感染混合一种病原体,三重感染全是M P和Flu A联合混合另一种病原体。呼吸道病原体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四个年龄组间阳性检出率以学龄期组最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季节间阳性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夏季检出率最高,春季最少。【结论】呼吸道病原体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病原体检出率越高,学龄期组检出最高;夏季检出率最高。应重点在流行季节前针对重点人群做好防控工作。
林建生傅清流林志斌
关键词:急性病儿童流行病学
398例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临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特征,为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3月1日~2011年1月25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98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溶血患儿血型分布情况,患儿出现黄疸天数与ABO、RH溶血的关系,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与新生溶血病血清学检验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398例患儿中ABO溶血393例,Rh溶血5例;ABO溶血291例新生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呈阳性,Rh溶血5例全部呈阳性。Rh溶血患儿出现黄疸的天数较ABO溶血患儿早且病情严重;血液标本在1~7 d内采集检测阳性率明显较>7 d采集高。结论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验阳性率高,Rh溶血患儿出现黄疸较ABO溶血早,尽早采集患儿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避免漏检和误检。
郑泉志傅清流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率
泉州地区2013年八种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特征及与气象因素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八种常见病原体的流行特征及其与气候因素关系。方法收集6020例ARI住院患儿,按年龄和发病季节分组:婴儿组(0~岁)1837例,幼儿组(1~岁)2692例,学龄前期(3~岁)1200例,学龄期组(7~15岁)291例;春季(1~3月)1440例,夏季(4~6月)1603例,秋季(7~9月)1630例,冬季(10~12月)1347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副流感病毒(PI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和嗜肺军团菌(LP)的IgM抗体,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流行病特征分析,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病原体抗体检出率与气象因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6020例ARI患儿中八种病原体抗体检出率为35.53%,其中MP抗体检出率最高(9.15%)。RSV,LP,PIV和MP抗体的检出率在不同性别间有显著差别(P<0.05)。除了ADV之外,其他七种病原体抗体检出率在四个年龄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抗体在婴儿组检出率最高,FluA和FluB抗体在学龄期组的检出率最高。除了ADV、CP之外,其他六种病原体抗体检出率在不同季节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抗体检出率与月平均湿度呈正相关;ADV抗体检出率与月平均风速呈负相关;MP抗体检出率与月合计雨量呈正相关,月平均气压呈负相关;LP抗体检出率与月合计雨量,月平均湿度均呈正相关。结论八种非细菌性病原体的感染率存在性别、年龄、季节性的差异,且RSV、ADV、MP、LP的感染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应在重点在流行季节前针对重点人群做好防控工作。
林建生饶灶鑫施宗明黄安清林春丽傅清流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气候因素
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研究EB病毒感染类型与免疫功能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研究EBV感染类型与免疫功能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泉州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怀疑EB病毒感染的住院患儿166例,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联合检测EB病毒四种抗体及CA-IgG亲和力;同时检测患儿免疫功能: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B、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T细胞亚群CD4^+T、CD8^+T;外周血体液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补体C3、C4。结果急性感染组EBV衣壳抗原CA-IgM阳性率只有9.75%,早期抗原抗体EA-IgG阳性率比较高(36.58%)。急性感染组B淋巴细胞、CD4^+T%、CD4^+T/CD8^+T这三个指标比无感染组低(P值为0.025,0.003,0.01)。急性感染组CD8+T%值比无感染组高(P=0.005)。既往感染组IgG和IgA比复发感染和无感染组高(P<0.05)。结论分析不同感染类型免疫功能的差异,有助于临床诊治。
林建生赖辉添黄安清庄煌煌傅清流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EB病毒免疫功能
矮小症儿童血清内IGF-1、IGFBP-3检测的意义探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析矮小症儿童血清内IGF-1、IGFBP-3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矮小症儿童,另选择同期健康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检验血清内IGF-1、IGFBP-3等指标。结果 ISS组、PGHD组、CGHD组儿童的血清IGF-1、IGFBP-3等参数与对照组儿童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矮小症儿童全面检测IGF-1、IGFBP-3等指标可促进机体GH分泌情况获得全面反映,可有效提高临床确诊率。
赖辉添黄秋生黄柏青傅清流
关键词:IGF-1IGFBP-3
荧光定量PCR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标本选择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优化检测标本,提高巨细胞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淋巴细胞和尿中的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比较其阳性检出率。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572例患者标本中血浆标本300例,HCMV-DNA阳性45例,阳性率为15.0%;淋巴细胞标本176例,HCMV-DNA阳性30例,阳性率为17.0%;尿标本96例,HCMV-DNA阳性60例,阳性率为62.5%;45例患者配对检测血、尿标本HCMV-DNA,血HCMV-DNA阳性7例,阳性率15.6%,尿HCMV-DNA阳性率64.4%,采用χ2检验显示,血浆、淋巴细胞HCMV-DN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和尿标本HCMV-DNA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尿作为检测材料的阳性率高于淋巴细胞及血浆,可提高HCMV-DNA的阳性检出率。
高培杰赖惠英傅清流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支气管哮喘15例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近5年收治的INS并发支气管哮喘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01例INS患儿并发支气管哮喘15例(占7.5%),其中婴幼儿11例(占73.3%)。15例均予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舒喘宁)气雾剂吸入,其中11例(73.3%)有良效,7~10d喘息缓解。2例合并感染者予阿奇霉素、头孢他定加强抗感染。2~3d喘息逐渐缓解。2例水肿、蛋白尿严重者予短程大剂量甲泼尼龙15mg/(kg·次)冲击治疗,每日1次或隔日1次,共3次,5~7d喘息逐渐缓解。随访0.5~2年,肾病未见反复。2例哮喘再发2次,1例再发1次,3例均于激素减量阶段;喘息程度较前减轻,仍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效果良好,2~3d喘息缓解。结论INS并发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潜在因素及发病基础,婴幼儿多见。大部分病例经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有良效,但起效时间较长。部分效果差者,除注意呼吸道感染防治外,可予短程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随访中肾病未见反复,肾病的用药、疗程、疗效未受影响。小部分哮喘再发者,程度轻,疗效好。
洪建东郑天文傅清流黄少华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疗效
新生儿双瓶血培养与单瓶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检出率情况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双瓶血培养与单瓶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检出率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年龄1 d^28 d的4 066例疑似血流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2 850例行单瓶血培养,1 216例行双瓶血培养,将结果为双瓶血培养检出同一病原菌、双瓶血培养仅一瓶阳性分别记为双瓶双阳性、双瓶单阳性,对比不同血培养方式病原菌分布及其检出率情况。结果 14 066例患儿中,505例(12.42%)血培养阳性,双瓶血培养的检出率为13.65%;高于单瓶血培养的11.89%(P<0.05)。250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以46.53%,13.07%的占比位列第一、第二。单瓶血培养阳性和双瓶血培养单阳性分离出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见,双瓶血培养双阳性分离出的病原菌以真菌、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多见。经统计,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在单瓶培养阳性、双瓶培养单阳性、双瓶培养双阳性中所占比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肠球菌属在单瓶培养阳性、双瓶培养单阳性、双瓶培养双阳性中所占比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双瓶血培养不仅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而且可辅助鉴别污染菌,临床可考虑推广运用。
雷莹林春丽傅清流
关键词:病原菌分布检出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