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茵

作品数:37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1篇慢性
  • 11篇肝炎
  • 10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9篇树突
  • 9篇树突状
  • 9篇树突状细胞
  • 7篇基因
  • 6篇免疫
  • 6篇教学
  • 6篇病毒
  • 5篇树突状细胞诱...
  • 5篇细胞诱导
  • 5篇腺病
  • 5篇腺病毒
  • 5篇免疫学
  • 5篇免疫应答
  • 5篇教学改革
  • 4篇医学免疫

机构

  • 19篇杭州师范大学
  • 15篇浙江大学医学...
  • 9篇浙江大学
  • 2篇绍兴市第六人...
  • 2篇杭州市肿瘤医...
  • 1篇浙江中医学院

作者

  • 37篇黄茵
  • 18篇陈智
  • 9篇贾红宇
  • 8篇蔡玲斐
  • 4篇史丽云
  • 3篇吴炜
  • 3篇盛吉芳
  • 3篇钟石根
  • 2篇周承
  • 2篇周林福
  • 2篇江虹
  • 1篇沈华江
  • 1篇陈峰
  • 1篇于宁
  • 1篇胡中荣
  • 1篇吴伟
  • 1篇汤佳良
  • 1篇杨珺超
  • 1篇何海根
  • 1篇韦跃宇

传媒

  • 3篇国外医学(流...
  • 3篇浙江预防医学
  • 3篇杭州师范学院...
  • 3篇健康研究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2007年传...
  • 1篇第五届全国肝...
  • 1篇传染病诊治高...
  • 1篇2005年浙...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IL-18与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与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例正常对照者、2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与IL-10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8与IL-1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及HCV携带者(P<0.05),且其值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值呈显著正相关;经干扰素治疗后,IL-18与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干扰素治疗前,血清中IL-10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治疗无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完全应答组。结论IL-18与IL-10共同参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并可用于评价干扰素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血清中IL-10水平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贾红宇盛吉芳周林福黄茵陈智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
CTLA-4调节作用的机制及其在抗感染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05年
适应性免疫的T细胞必须谨慎调节以防止发生对自身成分不必要的应答。一个重要的外周调节作用是共刺激,包括CD28激活信号和CTLA-4抑制信号,它们与T细胞抗原受体(TCR)信号协同决定T细胞对抗原的应答结果。本文主要论述近年CTLA-4调节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感染性疾病免疫治疗策略的应用研究。
黄茵陈智
关键词:CTLA-4免疫治疗抗感染T细胞抗原受体疾病免疫共刺激
树突状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
全世界约有4亿人在急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形成慢性HBV感染或携带状态, 其中部分人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BV如何形成持续感染还不清楚,但宿主免疫应答缺陷被认为是一个重要机制。目前认为,...
陈智黄茵
文献传递
CD137/CD137L在抗病毒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病毒持续感染常导致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损害,病毒则可逃避免疫监视以致不能被清除。CD137/CD137L是除CD28/B7以外另一对具有多种活性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在抗病毒免疫中有重要调节功能,尤其对增强和维持CD8+T细胞应答起关键作用。近年研究表明,CD137/CD137L在抗病毒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江虹黄茵
关键词:4-1BB/4-1BBL抗病毒免疫免疫治疗
医学免疫学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126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有一定学习积极性,但半数学生做不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自觉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课堂教学信息接受欠理想。结论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应积极探索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黄茵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CD28表达与中医分型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2
2003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即CD8^+、CD4^+细胞)CD28分子的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期患者82例、正常对照人群20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28分子表达测定,结合中医辨证分析,从免疫学角度讨论两者相互关系。结果:所观察的CD28、CD4和CD4/CD8各数据组中,将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之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分型的各组总体差异,P<0.05或P<0.01;分型各组组间比较,P<0.05或P<0.01。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分型各组的CD28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中医分型各组间亦有一定差异。从CD28^+CD8^+看,湿热中阻型明显升高,而其他3组与正常组相似;从CD28^+CD4^+看,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与正常组虽无明显差异,但其应答强弱顺序颇能说明问题,即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和湿热中阻组>瘀血阻络组。结论:CD28表达可在慢性肝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发挥一定作用。
施维群杨珺超缪锡民黄茵陈智
关键词:慢性肝病外周血CD28中医辨证分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标记物表达及细胞因子水平与中医分型的关系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28分子的表达及血清IL-2、IL-10、IL-12和IFN-γ的含量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4例、正常对照人群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CD28分子表达水平;以ELISA方法检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IL-2、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析,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二者相互关系.结果:所观察的CD28、CD4和CD4/CD8各组中,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分型的各组总体和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从CD28+CD8+看,湿热中阻组明显升高,而其余三组则与正常组相似;从CD28+CD4+看,肝郁脾虚、湿热中阻两组与正常组虽无明显差异,但其应答强弱顺序颇能说明问题,即肝肾阴虚组>湿热中阻组、肝郁脾虚组>瘀血阻络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在分型各组中总体有差异,具体统计学比较值(P<0.05或0.01).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两组中IFN-γ水平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分型各组的CD28表达水平以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与正常相比,有显著差异,中医分型各组间亦有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和评价免疫细胞的表面分子、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对阐明中医病机的实质有重要价值.
施维群缪锡民黄茵陈智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中医分型细胞标记物CD28分子湿热中阻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学习、课程设置、学习方法等的认知情况,发现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建议和措施。基础医学教学需加强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教学改革,以体现其营销专业特色。
黄茵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慢性HBV感染者T细胞CD28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黄茵陈智徐承槐祝桂琅费迎明施维群楼孝惠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CD28相关细胞因子
HBsAg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树突状细胞的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构建能高效转导HBsA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S,证实其能在小鼠树突状细胞内表达,以用于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方法应用AdEasyTMXL腺病毒载体系统,首先将HBV S基因克隆到p-shuttle-CMV形成重组穿梭载体,用PmeⅠ酶切使之线性化,电转化到BJ5183-AD-1细胞中形成重组腺病毒Ad-S质粒,后者以PacⅠ酶切线性化,转染到AD293细胞包装为重组腺病毒Ad-S。Ad-GFP或Ad-S以MOI为100转染经GM-CSF、IL-4和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荧光表达,Western blot、RIA和ELISA法检测HBsAg的表达。结果PCR、序列测定和酶切鉴定证明HBsAg重组腺病毒Ad-S构建正确,扩增到的病毒颗粒滴度为108/ml;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荧光表达率为(92.93±2.35)%,荧光强度达236.67±45.72;Western blot、RIA和ELISA法均检测到Ad-S转染的树突状细胞能表达HBsAg。结论HBsAg重组腺病毒Ad-S构建正确并能高效转染树突状细胞和表达HBsAg,为进一步研究腺病毒介导HBsAg基因修饰的DC疫苗的免疫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
黄茵陈智贾红宇蔡玲斐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树突状细胞腺病毒基因转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