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04篇“ CTLA-4“的相关文章
PD-1/CTLA-4双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24年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D-1/CTLA-4双抗治疗后的血常规、影像学等相关数据,评价该药物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双抗治疗加或不加化疗或靶向治疗,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CR患者4例,占18.2%,PR 2例,占9.1%,SD 6例,占27.3%,总有效率27.3%(CR+PR),临床获益率54.5%(CR+PR+SD)。PD 10例,占45.5%。随访至2023年10月31日,存活患者14例,占63.6%,死亡患者8例,占36.4%。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95.5%(21/22),其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11/22):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9.1%(2/22),白细胞减少发生率27.3%(6/22),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3.6%(3/22),ALT及AST升高、血小板减低、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为4.5%(1/22)。与免疫治疗相关的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重度血红蛋白降低、重度血小板减低、重度肝功能损伤均为4.5%(1/22)。结论应用PD-1/CTLA-4双抗治疗晚期/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获益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谭化明韩修臣刘文丽盛修贵祁淑英
关键词:安全性
CTLA-4基因多态性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遗传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的多态性与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256例BU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2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对rs5742909(-318C/T)、rs231775(+49A/G)、rs4553808(-1661A/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CTLA-4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66)和预后不良组(n=86),比较两组的等位基因以及基因型的分布,用Kaplan-Meier法分析CTLA-4基因多态性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rs231775(+49A/G)和rs4553808(-1661A/G)位点GG基因型与G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s574290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52例完成随访者中,预后不良86例,良好166例,预后良好组CTLA-4基因rs231775(+49A/G)位点和rs4553808(-1661A/G)位点GG基因型以及G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rs231775(+49A/G)位点和rs4553808(-1661A/G)位点GG基因型患者生存期显著短于AA+AG基因型(Log Rank 2=13.654、9.974,P<0.001)。结论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rs4553808位点的多态性均与BUC的遗传易感性及不良预后相关,其GG基因型可能增加感染以及不良预后的风险。
李俊朋张琳谢海峰葛玉坤王磊
关键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膀胱尿路上皮癌基因多态性预后
三陰乳腺癌PD-L1(SP142)與CTLA-4、PTEN表達的關係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討三陰乳腺癌PD-L1(SP142)與CTLA-4、PTEN表達的關係和意義。方法收集鏡湖醫院2008年1月~2018年6月間病理科136例乳腺癌標本,按乳腺癌分子分型分為三陰乳腺癌(TNBC)、管腔A型、管腔B型及HER2型乳腺癌,採用免疫組化檢測各型乳腺癌PD-L1(SP142)、CTLA-4和PTEN表達情況,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結果136例乳腺癌中,32.4%的病例PD-L1(SP142)陽性,其中48%(24/50)TNBC、11.9%(5/42)管腔A型、20%(3/15)管腔B型和41.4%(12/29)HER2型PD-L1(SP142)陽性;43.4%的病例CTLA-4陽性,其中52.0%(26/50)TNBC、31.0%(13/42)管腔A型、33.3%(5/15)管腔B型和50.9%(15/29)HER2型CTLA-4陽性;28.0%的病例PTEN陽性,其中52.0%(26/50)TNBC、31.0%(13/42)管腔A型、33.3%(5/15)管腔B型和50.9%(15/29)HER2型PTEN陽性。TNBC的PD-L1(SP142)表達與CTLA-4表達呈正相關(Spearman=0.409,P<0.05),與PTEN表達呈負相關(Spearman=-0.318,P<0.05)。結論TNBCPD-L1(SP142)與CTLA-4表達的正相關關係,提示聯合免疫治療可能使TNBC患者獲益,而TNBCPD-L1(SP142)與PTEN表達的負相關關係,提示TNBC同時遭受免疫逃逸和基因突變的雙重打擊,因此適合免疫治療和靶向PTEN聯合治療。
韋潔貞林文華冼麗芳陳建勇黃香婷肖剛文劍明
关键词:CTLA-4PTEN
外周血PD-1、CTLA-4、T-reg、pDC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PD-1/CTL(%)、CTLA-4/CTL(%)、T-reg(%)、pDC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即刻疗效的关系,以及以上指标在鼻咽癌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11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及淋巴细胞亚群和树突细胞亚群数据,进行外周血PD-1/CTL(%)、CTLA-4/CTL(%)、T-reg(%)、pDC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即刻疗效的相关性分析,从112例鼻咽癌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性别匹配的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外周血PD-1/CTL(%)、CTLA-4/CTL(%)、T-reg(%)、pDC表达差异。结果:11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年龄≥50岁组与年龄<50岁组相比,外周血PD-1/CTL(%)更高。CTLA-4/CTL(%)与T分期、N分期、TNM分期呈负相关,CTLA-4/CT(%)越高,疗效越好。T-reg(%)与N分期呈正相关,T-reg(%)与M分期存在“S”型曲线关系。pDC与N分期、TNM分期呈负相关。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PD-1/CTL(%)、T-re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TLA-4/CTL(%)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CTLA-4/CT(%)越高,鼻咽癌T分期、N分期、TNM分期越早,外周血CTLA-4/CT(%)越高,疗效越好。外周血T-reg(%)越高,N分期越晚。当外周血T-reg(%)<20%时,鼻咽癌可能未发生远处转移,当外周血T-reg(%)为20%~50%时,外周血T-reg(%)表达越高,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越大,当外周血T-reg(%)>50%时,鼻咽癌已经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大。外周血pDC越高,N分期、TNM分期越早。外周血以上指标可动态观察,有望成为预测鼻咽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徐歆宇赵朝芬贺前勇刘丽娜王伟邵春燕熊伟金风
关键词:鼻咽癌即刻疗效PD-1CTLA-4PDC
CTLA-4基因多态性(+49A/G、CT60G/A)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现有关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基因多态性(+49A/G、CT60G/A)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的研究进行分析,以探索两者的关联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维普数据库截至2023年5月之前发表的所有关于CTLA-4基因多态性(+49A/G、CT60G/A)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的研究,关联度强度用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来评估。结果最终纳入10篇相关研究。对于+49A/G,等位基因模型显示,和A等位基因相比,携带G等位基因降低了亚洲人群宫颈癌的发病风险(OR=0.92,95%CI:0.88~0.96)。亚组分析发现,同样的效应见于中国人群,包括等位基因模型(OR=0.93,95%CI:0.88~0.97)、纯合比较模型(OR=0.67,95%CI:0.53~0.85)和隐性比较模型(OR=0.75,95%CI:0.61~0.92),见于印度人群的等位基因模型(OR=0.86,95%CI:0.75~0.99)。对于CT60G/A,等位基因模型(OR=1.20,95%CI:1.13~1.27)、纯合比较模型(OR=1.42,95%CI:1.26~1.59)、显性比较模型(OR=1.33,95%CI:1.21~1.47)和隐性比较模型(OR=1.20,95%CI:1.09~1.31)显示均与亚洲人群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结论CTLA-4基因多态性(+49A/G、CT60G/A)可能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有关。
刘帅妹周青李孟兰张瑞金林宁封婕黄丽丽吴玉璘石慧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宫颈癌META分析
基于B7/CD28/CTLA-4通路研究祖师麻及其炮制品对CIA大鼠的免疫作用机制
2024年
研究祖师麻及其炮制品对SD大鼠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的影响。按体质量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祖师麻炙品低、高剂量组,生品低、高剂量组,祖师麻甲素组,雷公藤多苷组。除正常组外,CIA模型在第1次免疫后第7天进行二免,并在二免7 d后灌胃28 d。取材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CIA大鼠关节滑膜炎症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关节滑膜中分化簇80(B7-1)、分化簇86(B7-2)、分化簇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大鼠关节滑膜中Th17和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关节滑膜炎症明显加剧,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上升,免疫器官指数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的关节炎症,降低关节评分指数,抑制滑膜增生,降低免疫器官指数;相较于模型组,各给药组中大鼠血清中IL-2、IFN-γ显著下降(P<0.01),TGF-β、IL-4、IL-10显著上升(P<0.01),滑膜中B7-1、CTLA-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关节组织中的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出现显著降低(P<0.01)。综上得出祖师麻通过调控B7/CD28/CTLA-4通路以及调节Th17/Treg平衡,抑制CIA大鼠中Th17细胞的表达,促进Treg细胞的表达,进而治疗RA。
赵彩蓉孟祥龙王娟赵泓瑜韩香李子昂张朔生
关键词:CIA
CTLA-4、STAT3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24年
目的分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与宫颈癌(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4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61例SIL患者与65例CC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SIL组、CC组,以专用人乳头瘤病毒(HPV)标本采样刷采集所有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的CTLA-4、STAT3表达;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CTLA-4、STAT3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C组CTLA-4、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SIL组与对照组,且SIL组CTLA-4、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STAT3表达与SIL患者的病理分级有关,与CC患者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有关(P<0.05);CTLA-4、STAT3表达与SIL患者年龄无关,CTLA-4、STAT3表达与CC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宫颈肌壁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CTLA-4、STAT3在SIL、CC患者的机体内呈异常表达,随着疾病等级与分期的增加,两者阳性表达率不断提高。
吕晓佩
关键词:宫颈癌
AGGF1中和抗体联合抗CTLA-4抗体抑制小鼠色素瘤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抗AGGF1中和抗体(RDD-Ab),RDD-Ab + 抗CTLA-4抗体联合治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合成AGGF1的GTFQRDDAPASVHSE肽并制备多克隆中和抗体(RDD-Ab)。为了评估RDD-Ab对血管生成活性和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我们实施了小管生成实验、迁移实验、细胞增殖实验、黑色素瘤细胞皮下移植性模型实验和免疫组化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RDD-Ab可以识别细胞中天然的AGGF1蛋白和过表达的AGGF1蛋白。RDD-Ab可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小管形成、迁移和增殖。与IgG对照组相比,RDD-Ab治疗显著减缓黑色素瘤生长,RDD-Ab + CTLA-4抗体联合治疗时肿瘤生长速度最慢。免疫组化实验也表明,RDD-Ab显著减少瘤内微血管生成与肿瘤细胞增殖,同时,联合治疗可显著增加瘤内CD4+和CD8+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RDD-Ab可在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新生功能,具有高效的黑色素瘤生长抑制作用,RDD-Ab + CTLA-4联合治疗黑色素瘤效果更佳(显著增加瘤内CD4+和CD8+淋巴细胞的浸润),这为未来黑色素瘤的临床干预提供了一种新的潜在治疗方案。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against AGGF1, RDD-Ab), RDD-Ab + CTLA-4 therapy on mouse melanoma. Methods: Synthesize GTFQRDAPASVHSE peptide of AGGF1 and prepare polyclonal neutralizing antibody (RDD-Ab).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DD-Ab on angiogenesis and melanoma growth, we conducted tube formation, migration, cell proliferation, subcutaneous melanoma cell transplantation model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Results: RDD-Ab can recognize both natural AGGF1 protein and overexpressed AGGF1 protein in cel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RDD-Ab significantly inhibits the formation,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 tubules. Compared with the IgG control group, RDD-Ab significantly slowed down the growth of melanoma. IHC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RDD-Ab significantly suppress
李夏牧苏婉杨惠元韦妙灵韦柳青李勇
关键词:黑色素瘤CTLA-4中和抗体
基于CD80/CTLA4途径探究IL⁃7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CD80/CTLA4途径探究IL⁃7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1日~2023年6月6日收治的104例脓毒症患者,分离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并纯化,刺激培养T淋巴细胞并分为3组,即对照组、IL⁃7组和CYAL⁃4组。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增殖代数;ELISA检测淋巴细胞IL⁃7、IFN⁃γ、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80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CTAL⁃4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7组和CTAL⁃4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5.17±4.02、48.06±4.08),T淋巴细胞增殖代数(分别为6.01±1.04、5.92±1.02)、T淋巴细胞中IL⁃7(分别为115.46±9.07、112.39±9.01)、IFN⁃γ(分别为21.46±2.15、20.07±2.12)、TNF⁃α(分别为347.15±2.26、340.87±12.08)水平明显增加(P<0.05);但IL⁃7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殖代数、IL⁃7、IFN⁃γ、TNF⁃α水平和CTAL⁃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L⁃7组和CTAL⁃4组T淋巴细胞中CD80(分别为6.28±0.87、6.31±0.89)和CTAL⁃4阳性率(分别为3.68±0.57、3.65±0.55)明显降低(P<0.05);IL⁃7组T淋巴细胞中CD80和CTAL⁃4阳性率和CTAL⁃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7可抑制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T淋巴细胞中IL⁃7、IFN⁃γ、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D80/CTLA4途径有关。
龚川江周铃刘佳佳
关键词:脓毒症T淋巴细胞凋亡
隔药饼灸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兔共刺激分子CTLA-44-1BB、CD28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兔共刺激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4-1BB、CD28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每组8只。模型组、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予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模型。模型制备成功次日,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分别予艾条灸和隔药饼灸,隔日1次,共10次。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艾灸。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末次干预次日,空白组和模型组同时间,采集腹腔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LA-44-1BB、CD28;腹腔静脉取血后,摘取脾脏和肝脏,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4-1BB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CTLA-4、CD28水平均高于空白组,血清4-1BB水平低于空白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血清CTLA-4、CD28水平均降低,血清4-1BB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艾条灸组比较,隔药饼灸组血清CTLA-4、CD28水平均降低,血清4-1BB水平升高(P均<0.05)。模型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阳性表达均高于空白组,4-1BB阳性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阳性表达均降低(P均<0.05),肝脏组织4-1BB阳性表达升高(P<0.05),而脾脏组织4-1BB阳性表达升高不明显(P>0.05);隔药饼灸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阳性表达均降低(P均<0.05),4-1BB阳性表达均升高(P均<0.05)。艾条灸组与隔药饼灸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4-1BB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隔药饼灸能够通过调节共刺激分子CTLA-44-1BB、CD28而改善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兔的免疫功能,其效果优于艾条灸。
支博远毛凯荣田岳凤翟春涛李玮
关键词:隔药饼灸免疫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4-1BBCD28大耳白兔

相关作者

刘巍
作品数:131被引量:549H指数:1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心血管疾病
任克军
作品数:124被引量:646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清肾颗粒 干预作用 湿热证 慢性肾衰竭 非透析
金华
作品数:176被引量:617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清肾颗粒 干预作用 慢性肾衰竭 湿热证 慢性肾脏病
王东
作品数:229被引量:831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清肾颗粒 干预作用 慢性肾衰竭 湿热证 慢性肾炎
王亿平
作品数:401被引量:1,410H指数:18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清肾颗粒 慢性肾衰竭 湿热证 干预作用 慢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