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基于有限元法的双缆水下作业仿真
- 2020年
- 借鉴在船体结构中成熟运用的有限元法,融合刚体动力学的仿真分析手段,利用Matlab软件对两条水下作业的缆绳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缆绳随时间变化形态,从而判断双缆是否会在水下发生干涉。文章首先分析了船舶运动的对缆绳投掷点的影响,其次给出了缆绳在水下的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得出缆绳在水下的形态。
- 汤清之冯正平黄维
- 关键词:水下作业有限元法仿真
- OCIMF MEG4新要求对油船系泊设计影响浅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最新发布的《系泊设备指南(第四版)》,对系泊设备布置和船对船设备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通过对相关新要求的梳理解读,并结合设计实例,分析了新要求对油船系泊设计的主要影响,相关研究内容可供后续类似船舶设计参考。
- 于洋黄维刘鹏时永鹏
- 公务船、科考船直升机起降平台及机库设计规范适用性浅析被引量:1
- 2020年
- 近年来,我国建造下水的公务船、科考船越来越多,由于此类船舶的特殊性,基本都会配备直升机起降平台甚至机库。但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个完全适用于此类船舶直升机起降平台及机库的设计规范,造成设计时所选用的规范标准依据不统一。文章针对上述情况,对目前有关直升机起降平台及机库设计的相关民用、军用规范进行梳理和对比分析,并结合实船设计案例,探讨此类船舶直升机起降平台及机库设计规范的适用性,结论可作为今后类似设计参考借鉴。
- 于洋黄维
- 关键词:科考船直升机机库
- LNG-FPSO单点系泊系统设计分析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LNG-FPSO具有开采、处理液化天然气的功能,并可储存和装卸LNG,由单点系泊系统长期系泊于作业海域。基于BV系泊分析软件ARIANE7.0.2,采用时域计算方法分析了预张力和系泊缆长度等参数对系泊缆最小安全系数和最大躺底长度的影响,结果可为系泊系统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张鼎时永鹏陈忱黄维
-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舾装设计要点简析被引量:7
- 2020年
-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该船兼具运输船、破冰船和科考船的特点。文中对舾装专业设计范围、设计原则和配置特点进行梳理,并着重分析介绍主要的设计要点,涉及该类型船舶共同具有的代表性技术问题和相关经验总结,可为今后新的极地科考船或类似项目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 黄维于洋
- 极地船舶直升机综合保障方法研究
- 2024年
- 为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极地船舶航空保障需求,有必要提出1套符合极地低温、结冰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的船舶航空保障方法。该文通过对现行常用极地规范、标准及实船配置的研究,分析其与极地极端环境不相称之处,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系统,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这些改进后的极地船舶航空保障方法,可有选择性地应用于未来极地船舶的设计和建造中。
- 汤清之刘鹏马天帅黄维吴彬袁海通
- 大型集装箱船码头系泊及抗台风计算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运用BV(法国船级社)系泊分析软件ARIANE7.0.2对某10000TEU集装箱船码头系泊状态进行研究,采用时域计算方法分析了风、流载荷共同作用下预张力、缆绳材质和系泊布置等对系泊系统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确定合适的预张力能够改善系泊系统的受力状态;弹性模量的取值大小对缆绳张力影响明显;缆绳配置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同时要尽量避免系泊缆的垂向角度过大。还给出了满足台风状态下码头系泊安全要求的系泊布置方案。
- 张鼎黄维俞赟
- 关键词:大型集装箱船码头系泊
- 几种典型的大型集装箱船导轨结构特性对比及计算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以固定装载型式导轨和混合装载型式导轨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集装箱装载工况对导轨强度和刚度的影响;同时,在相同集装箱装载工况下,对不同导轨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可为集装箱导轨的设计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 张鼎时永鹏陈忱黄维
- 关键词:大型集装箱船结构特性
- 某船桁架式综合桅强度、刚度和振动计算分析
- 2024年
- 为研究某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桁架式综合桅的强度、刚度和振动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MSC PATRAN/NASTRAN,建立综合桅结构及局部船体结构简化模型,根据《水面舰艇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有关载荷要求,对该桅体强度、刚度和振动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桅的静、动力性能满足要求。证明桁架式综合桅计算分析及其边界条件的简化选取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可供相关设计人员借鉴。
- 郝绍瑞黄维程世明
- 关键词:有限元计算刚度振动
- 我国极地救援体系建设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极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极地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频发的突发意外事故,对极地区域的应急救援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在南极和北极开展了大量的科学考察、商业航运等活动,但在极地救援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该文通过梳理极地现有的主流救援模式,提出极地救援体系的初步构想,并从组织架构、法规研究、平台搭建、环境勘测、通信导航、站点布局、装备发展、人才培养和规程制定等方面予以阐述说明,填补我国在极地救援体系研究方面的空白,以期为今后极地救援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黄维吴彬汤清之李源
- 关键词:南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