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牛

作品数:17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活性
  • 7篇肿瘤
  • 5篇维甲类
  • 5篇维甲类化合物
  • 5篇构效
  • 5篇构效关系
  • 5篇构效关系研究
  • 4篇细胞
  • 3篇药物
  • 3篇受体
  • 3篇抗肿瘤
  • 3篇分子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激酶
  • 2篇蛋白激酶C
  • 2篇蛋白激酶C活...
  • 2篇多药
  • 2篇多药耐药
  • 2篇衍生物
  • 2篇药物组合物

机构

  • 17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7篇黄牛
  • 9篇彭晖
  • 9篇齐静
  • 9篇郭宗儒
  • 8篇杨纯正
  • 5篇周圆
  • 4篇王敏敏
  • 4篇王建祥
  • 4篇杨光中
  • 4篇褚凤鸣
  • 3篇纪庆
  • 2篇王彩云
  • 2篇肖瑛
  • 2篇梁巍
  • 2篇谢平
  • 2篇屈凌波
  • 1篇徐晨
  • 1篇朱七庆
  • 1篇熊冬生
  • 1篇谢评

传媒

  • 6篇药学学报
  • 3篇Journa...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外医学(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甲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维甲酸核受体与选择性配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研究维甲酸核受体蛋白α,β和γ3种亚型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性,确定可能与抑制剂选择性结合有关的氨基酸残基,揭示维甲酸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与其结合多种受体亚型的关系,设计、开发受体选择性的维甲类分子。方法和结果:基于已解析的γ受体亚型的晶体结构,利用分子图形学和计算化学方法预测了未知的α,β亚型的三维结构;通过3种维甲酸核受体分别与其泛激动剂、选择性激动剂及无结合活性的维甲酸分子之间的分子对接研究,定性解析了抑制剂立体结构上的微小差异导致不同受体产生选择性的本质原因。结论:有选择性受体结合活性的维甲类化合物是进行低毒作用的新型维甲类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基础。
黄牛屈凌波朱七庆褚凤鸣杨光中郭宗儒
关键词:维甲类化合物分子模拟分子对接
吩噻嗪类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及蛋白激酶C活性的三维构效关系研究(英文)
2002年
体外条件下吩噻嗪类衍生物 (PTZs)逆转多药耐药 (MDR)活性的实验结果表明 ,2位取代各种基团逆转MDR作用强度依次为 :COC3 H7>CF3 >COCH3 >H。边链哌嗪环 4’位取代基作用强度为 :CH3 >COOC2 H5>C2 H4OH。选出代表性化合物测定对鼠脑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活性 ,进行PTZs抑制PKC活性的初步三维构效关系研究 ,利用计算化学和分子图形学手段探讨PKC抑制剂与PKC蛋白分子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模式。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TZs。
彭晖杨纯正齐静梁巍黄牛郭宗儒
关键词:多药耐药蛋白激酶C抑瘤作用
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的三维构效关系研究
2000年
目的 建立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的三维构效关系 (3D QSAR)模型。方法和结果 使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 (CoMFA)建立的 3D QSAR模型 ,交叉验证回归系数R2 cv、非交叉验证回归系数R2 和标准偏差SEE分别为 0 6 5 0 ,0 940和 0 330 ,说明系列化合物分子周围立体场和静电场的分布与生物活性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所得模型较好的模拟了受体结合腔穴的立体和静电性质 ,可用于综合解释已报道的甘氨酸位点拮抗剂构效关系研究结果 ,并对文献中较少或较模糊的一些区域作了新的探讨 ,可用来指导设计新的先导物分子。
王小芳黄牛屈凌波杨光中
关键词:COMFA
维甲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维甲X受体特异性配体的二维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1998年
定向地设计作用于特定受体的维甲配体分子对于阐明维甲作用的分子机制、合成新作用类型的维甲类化合物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系列维甲X受体特异性配体的二维与三维构效关系的基础上,考察了维甲X核受体对其配体的结构及电性需求,以进一步指导设计和合成特异性的维甲X受体激动剂。
黄牛褚凤鸣郭宗儒
关键词:维甲类化合物
维甲类化合物抗致癌活性的三维构效关系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使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建立了维甲类化合物抗致癌活性的三维构效关系模型。用交叉验证法和非交叉验证方法分别验证和建立的分子场模型有高的交叉验证回归系数(R2cv=0.905),说明系列化合物分子周围空间场和静电场分布的差异与其生物活性差异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使用这个模型预测在建立模型时没有包括进去的三个化合物的活性,预测值接近实验值,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活性预测能力,可用来指导设计新的高活性维甲分子。化合物分子的最低能量构象未必是其活性构象。用得到的化合物最低能量构象进行CoMFA研究,其交叉验证系数较低(R2cv=0.42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将部分分子的单键微弱旋转,构象能变化控制在2千卡/摩尔之内,其它分子采取最低能量构象,则得到高的交叉验证系数。叠合的配体分子场模拟了配体分子周围的作用环境,反映受体结合部位与配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基团和(或)原子的空间和静电性质,分子场模型在作为预测活性模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受体结合部位的三维拓扑形状和理化特性。
黄牛王敏敏褚凤鸣郭宗儒
关键词:鸟氨酸脱羧酶维甲类化合物抗肿瘤
维A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I.维A类与受体结合作用的三维构效关系被引量:7
1997年
准确地预测配体受体的结合常数是基于受体结构设计(structurebaseddesign)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几乎所有的全新设计(denovodesign)或3D数据库搜寻的方法都侧重于结构的生成而忽视了对结构的定量评价。本文以副睾维A酸结合蛋白(ERABP)为模板,用DOCK程序研究了一组维A类化合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得到一个预测受体结合常数的方程。另外,对DOCK后的分子构象进行了CoMFA分析,得到这类化合物的作用模型。
王敏敏黄牛杨光中杨光中
关键词:受体构效关系
维甲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抗致癌活性的三维构效关系被引量:1
1996年
使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parativemolecularfieldanalysis,CoMFA)[1]建立了一个维甲类化合物抗致癌活性的三维构效关系(3D-QSAR)模型,用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和非交叉验证方法(non-cross-validation)分别验证和建立的分子场模型,高的交叉验证回归系数(=0.905)说明系列化合物分子周围空间场和静电场分布的差异与其生物活性差异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用这个模型预测在建立模型时没有包括进去的三个化合物的活性,预测值接近实验值,提示该模型有较好的活性预测能力,可用来指导设计新的高活性维甲分子。化合物分子的最低能量构象未必是其活性构象。用得到的化合物最低能量构象进行CoMFA研究,其交叉验证系数较低(=0.42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将部分分子的单键微弱旋转,构象能变化控制在2kcal·mol-1之内,其它分子采取最低能量构象,则得到高的交叉验证系数。叠合的配体分子场模拟了配体分子周围的作用环境,反映受体结合部位与配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基团和(或)原子的空间和静电性质,分子场模型在作为预测活性模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受体结合?
黄牛王敏敏褚凤鸣郭宗儒
关键词:鸟氨酸脱羧酶维甲类化合物抗癌活性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Inhibitors of BCR-ABL Tyrosine Kinase via Virtual Screening
彭晖黄牛齐静谢评徐晨王建祥杨纯正
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关键,STI571是第一个靶向ABL激酶的药物,但是临床上很快出现耐药性,开发新的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解决耐药问题的有效手段。我们以ABL激酶区为靶点,应用三维数据...
关键词:
关键词:BCR-ABLTYROSINEKINASEVIRTUALSCREENINGINHIBITORS
维甲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维甲类与受体结合作用的三维构效关系
1996年
准确地预测配体-受体的结合常数是基于受体结构设计(structure-baseddesign)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的全新设计(denovodesign)或3D数据库搜寻的方法大都侧重于结构的生成而对结构的定量评价有所忽视,本文以附睾维甲酸结合蛋白(ERABP)为模板,用DOCK程序研究了一组维甲类化合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得到一个预测受体结合常数的方程。另外,对DOCK后的分子构象进行了CoMFA分析,得到这类化合物的作用模型。
王敏敏黄牛杨光中郭宗儒
关键词:维甲类化合物构效关系DOCKCOMFA
取代芳香基双胍类化合物及含它们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恶性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取代芳香基双胍类化合物及含它们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恶性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取代芳香基双胍类化合物经体内外实验,显示出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因此作为药物化合物有望应用在抑制肿...
彭晖周圆黄牛纪庆齐静肖瑛杨纯正张永慈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