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英
- 作品数:25 被引量:194H指数:9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当归抽薹植株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研究在蛋白质及酶水平上的当归抽薹发育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当归抽薹过程所发生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预防当归抽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当归抽薹与未抽薹植株的糖代谢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活性的变化,测定抽薹与未抽薹当归植株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量。结果在抽薹前10 d,未抽薹植株的游离氨基酸量和POD活性、PPO活性分别比抽薹植株高1.3 mg/g和0.02 U/(min.g)、0.014 U/(min.g),抽薹植株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量分别比未抽薹植株高2.2%、0.5%。在抽薹期,未抽薹植株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量较高,而抽薹植株的游离氨基酸量和PPO和POD活性较高。结论当归抽薹过程多个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当归栽培中应防止早期抽薹的发生。
- 陆则权张金文任丽蓉黄惠英马占川漆琚涛
- 关键词:抽薹生理生化特征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
- 宁夏枸杞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对金属离子的吸收速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
- 2002年
- 采用多重示踪技术研究宁夏枸杞 (Lyciumbar barumL .)体细胞胚发生中对多种金属离子的吸收动态及其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在枸杞体细胞胚发生中对一些金属离子具有选择吸收特性 ,而且在体细胞胚发育不同时期对同一种金属离子的吸收量也不同 ;(2 )在枸杞体细胞胚发生早期对多数金属离子吸收量迅速增加 ,而后下降。到球形胚期吸收量达到第二个峰值 ,而且金属离子被吸收后提高了体细胞胚发生的频率 ;(3)枸杞体细胞胚发生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从胚性细胞启动期开始下降 ,到胚性细胞形成期到达谷底 ,然后开始上升 ,到多细胞原胚期达到峰值 ,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与金属离子被吸收的量相交叉 ;(4 )外加RbCl和SrCl2 对枸杞体细胞胚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而且加大了几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幅度。
- 邢更妹黄惠英李杉崔凯荣王亚馥
- 关键词:宁夏枸杞金属离子吸收速率游离氨基酸
- T-DNA插入对拟南芥突变体色素和内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采用正向遗传学方法,从T-DNA标签技术构建的拟南芥突变体种子库中筛选到1株高叶绿素荧光表型的突变体(Hcf-1)。对该突变体及其子代群体进行Basta抗性及PCR分子检测,证实该突变体是由T-DNA插入引起的。突变性状与T-DNA共分离。对突变体(Hcf-1)和野生型(WT)叶片中色素含量、叶绿体内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及蛋白亚基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中的Chla和Chlb含量显著降低。光系统II部分解聚,其主要蛋白亚基CP43,CP47,D1,D2蛋白以及外周捕光色素天线蛋白LCHII含量均下降。光系统I基本未受到影响。据此判断由于T-DNA的插入,导致一个控制PSII发育的基因发生突变,叶绿体的发育和PSII的组装均受到较大的影响。
- 张峰王玉萍黄惠英王蒂
- 关键词:拟南芥T-DNA插入
- 不同包装条件对党参皂甙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2年
- 本文通过不同水分梯度下的党参进行充N2 、CO2 气体或真空处理 ,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3年后 ,测定其皂甙含量变化。研究表明 :在党参含水量不大于 17%时 ,采用真空材料 ,进行充CO2 气体的党参经较长时间的密封储藏 ,其皂甙含量较高 。
- 晋小军黄惠英李国琴马正龙
- 关键词:党参皂甙含量水分储藏
- 盐胁迫对离体百合不定芽诱导及生理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5种NaCl浓度0%,0.3%,0.5%,0.8%,1.2%对百合不定芽诱导、生长及丙二醛(MDA)、脯氨酸、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合对盐胁迫极为敏感,随NaCl浓度的增加,百合不定芽形成频率逐渐降低,不定芽及不定根生长缓慢,且在1.2%NaCl浓度下,无不定芽及根的形成。进一步的生理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百合不定芽的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在0.8%NaCl浓度下达到最高,分别为201.23μmol/g和225.7μg/g;蛋白质含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在0.3%NaCl浓度下最低为0.96 mg/g;POD活性也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于0.8%浓度下达到最高,为181.60 U/(min.g)。综合盐胁迫对百合不定芽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0.8%NaCl浓度为百合外植体、不定芽忍耐盐胁迫的阈值。
- 刘卫卫王彬忠郝丽玫黄惠英
- 关键词:百合盐胁迫不定芽生理活性
- 兰州百合病毒多重PCR和ELISA检测体系的比较与应用被引量:9
- 2011年
- 采用多重PCR和ELISA 2种方法分别对兰州百合中的主要病毒进行检测,以调查田间发病率,对比筛选病毒检测最优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多重PCR,从带有黄瓜花叶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和百合斑驳病毒的样品中同时扩增出3条与试验设计大小相符的特异条带.ELLSA检测表明,兰州百合病情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3年生>2年生>1年生;通过脱毒组培苗的检测,脱毒率随培养代数的增加而增加.对2种不同病毒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卡方检测,二者的符合率在90%以上,且多重PCR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 李瑛黄惠英张金文张菲菲王旺田季彦林王威
- 关键词:兰州百合病毒多重PCRELISA检测发病率
- 转基因纯合四倍体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谱的变异被引量:8
- 2005年
- 选择14个已插入反义PPO基因的纯合四倍体马铃薯“GD-9-qc”系列,进行叶片、微型薯PPO活性检测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间的叶片、微型薯PPO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2个品系的叶片及8个品系的微型薯PPO活性明显低于对照;供试转基因品系间的叶片PPO同工酶谱带的颜色深浅表现差异,所示结果与PPO活性检测基本一致;而不同品系间微型薯PPO同工酶谱带除颜色表现不同外,其中4个品系的同工酶主带消失,推测是由反义PPO基因直接抑制的结果。此外,在某些品系中,叶片与微型薯PPO活性增减趋势不同。实验获得了叶片PPO活性较高、块茎PPO活性低的目标转基因品系。
- 王清黄惠英陈亚兰王蒂
- 关键词:PPO活性
- NAA和2,4-D对甘草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倍性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建立甘草愈伤组织细胞高频染色体加倍体系,为获得高产量药效成分的甘草品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对甘草子叶、下胚轴和胚根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染色体加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愈伤组织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的量。结果 NAA、2,4-D不同质量浓度及配比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染色体倍性变异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下胚轴2n>14和2n=28的细胞频率明显高于子叶和胚根,平均为42.38%和25.19%;且子叶、下胚轴及胚根分别在2.0 mg/L NAA、2.0mg/L 2,4-D以及1.0 mg/L 2,4-D下,2n>14和2n=28的细胞频率最高,分别为61.50%、39.20%,63.00%、36.23%,63.50%、37.50%。此外,NAA、2,4-D对愈伤组织中甘草酸、甘草总黄酮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在1.0 mg/L NAA+1.0 mg/L 2,4-D组合下,子叶愈伤组织的甘草酸和甘草总黄酮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52.13 mg/g和8.36 mg/g;在2 mg/L NAA下,下胚轴愈伤组织甘草酸及甘草总黄酮量最高,分别为49.01 mg/g和8.54 mg/g。相关分析表明,愈伤组织中甘草酸、甘草总黄酮量与2n=28的细胞频率呈正相关。结论 NAA、2,4-D对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及甘草酸、甘草总黄酮量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染色体加倍有可能获得高产量药效成分的甘草品系。
- 黄惠英马文芳陈晓燕王清
- 关键词:甘草NAA2,4-D染色体倍性甘草总黄酮
- 二倍体马铃薯体细胞电融合的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对3种双单倍体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进行自体和异体融合及对二倍体野生种S.phureja实生苗子叶下胚轴原生质体自体融合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在交变电场中的转动电压、成串电压及细胞拉长电压无明显差异;在1 800 v/ cm的直流脉冲电压、100μs脉冲幅度下,2~3细胞的融合频率最高(24.16 %);实生苗子叶下胚轴原生质体在2 000 v/ cm、100μs的电场作用下融合频率明显高于叶肉组织,其融合频率为43.50 %;实验还显示出,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自体融合频率明显高于异体融合频率。
- 王清黄惠英李学才戴朝曦
- 关键词:马铃薯二倍体电融合体细胞
- 外源硅及脯氨酸对盐胁迫下马铃薯试管苗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5年
- 在无菌微生态环境下,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盐胁迫和外源硅及脯氨酸处理。结果表明,盐胁迫能够明显降低试管苗苗高、根质量和鲜质量;低盐浓度(0.1%NaCl)能够促进根的伸长,但这种促进作用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消失。外源硅能够促进低盐胁迫下试管苗根的生长、鲜质量和根质量的增加,并降低试管苗游离脯氨酸含量。外源脯氨酸对盐胁迫下试管苗的生物产量促进效应低于硅,但却明显提高了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试验证明:外源硅及脯氨酸能够显著缓解盐胁迫对试管苗所造成的伤害。
- 王清黄惠英张金文王蒂
- 关键词:马铃薯试管苗盐胁迫脯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