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金旗

作品数:18 被引量:13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输血
  • 4篇输血前
  • 4篇肝炎
  • 3篇血浆
  • 3篇血浆置换
  • 3篇血小板
  • 3篇乙型
  • 3篇输注
  • 3篇核酸
  • 3篇病毒
  • 2篇血浆置换术
  • 2篇血小板输注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置换术
  • 2篇住院
  • 2篇综合征
  • 2篇微柱
  • 2篇微柱凝胶
  • 2篇免疫

机构

  • 17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医院
  • 3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湘雅医院

作者

  • 18篇马金旗
  • 14篇桂嵘
  • 12篇刘凤霞
  • 7篇赵国胜
  • 6篇刘竞
  • 6篇文贤慧
  • 4篇高萌
  • 4篇黄蓉
  • 4篇傅云峰
  • 3篇张元
  • 3篇曹荣祎
  • 3篇李喜莹
  • 3篇刘凤华
  • 3篇张军华
  • 3篇杜春红
  • 3篇胡俊华
  • 3篇杨江存
  • 3篇秦莉
  • 3篇吕先萍
  • 3篇宫济武

传媒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全国第八届输...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小板输注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及儿科就诊的全部初诊、初治,且在治疗过程中至少输注1次单采血小板的、<14岁的ALL患儿。单采血小板的输注采用ABO、Rh同型输注策略。每例每次输注血小板后同时满足24 h校正血小板增加指数(CCI)>4.5和24 h血小板回收率(PPR)>20%,且消化道、鼻和牙龈出血症状得到控制,判定为当次输注有效,否则为当次输注无效。有效例次归为有效组,无效例次归为无效组。对可能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热、出血、脾大、感染、是否使用头孢菌素、血小板输注次数)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44例ALL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共输注单采血小板302例次,有效组197例次(65.2%),无效组105例次,每例患儿平均输注(6.1±5.6)次。302例次中;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计数(×10~9·L^(-1))分别为19.2±9.4和66.1±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P<0.01);输注1次(44例次)、~5次(93例次)、~10次(67例次)和>10次(98例次)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4.1%、76.3%、56.7%和52.0%。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发热、出血、脾大、感染和血小板输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热(OR=3.737,95%CI:1.213~11.513)和感染(OR=3.258;95%CI:1.019~10.419)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输注可以改善ALL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发热和感染为影响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萌傅云峰赵国胜马金旗刘凤霞黄蓉桂嵘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小板输注疗效
关于目前术前/输血前患者感染性疾病筛查的思考与探索被引量:4
2020年
1研究背景输血是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重要医疗手段,及时安全的输血每年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但输血是把双刃剑,也会给患者带来输血安全隐患。WHO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2.4亿人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有1.3亿至1.5亿人慢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1],到2019年底,约有3800万艾滋病毒(HIV)感染者[2]。血源性传播是HBV、HCV、HI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桂嵘王勇军黄雪原马金旗赵国胜王露楠王学锋杨瑞锋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检测输血安全
血浆置换术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本院神经内科和ICU 26例GBS患者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TPE前后肌力变化,结合相关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评估TPE的疗效,并同时观察TPE的副反应。结果采取TPE后患者肌力平均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愈率88.46%,总有效率100%。TPE相关副反应表现为轻度寒战、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现象,低血糖,发生率为7.5%。结论 TPE能够改善GBS患者相关症状,疗效肯定且副反应少,其治疗基本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军华文贤慧刘凤霞马金旗桂嵘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血浆置换术肌力
血栓弹力图在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被引量:53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临床重症患者合理用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有潜在大量输血可能的100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血常规指标、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TEG参数,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TEG检测前后临床申请的血制品成分及量,同时评价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对出血患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00例重症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35—70岁,平均(54.0±12.5)岁。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R值呈正相关(r1=0.380、P1=0.010,r2=0.490、P2:0.002);纤维蛋白原(FIB)与MA值呈正相关(r=0.390、P=0.020),与K值呈负相关(r=-0.310、P=0.040);血小板计数(PLT)与仪角、MA值呈正相关(r1=0.510、P1=0.002,r2=0.650、R=0.001);D-二聚体与TEG各参数均无相关性。对用血栓弹力图普通杯(TEG—CK)检测后高度怀疑肝素残留的22例患者进行肝素酶杯(TEG—CKH)复测,R值、K值较TEG—CK检测值明显下降[R值(min):11.4±4.9比28.6±22.4,K值(min):4.4±2.7比18.5±14.7,均P〈0.05],α角、MA值较TEG—CK检测值明显增加(α角(°):44.8±17.2比22.6±18.8,MA值(mm):48.7±15.8比28.8±23.2,均P〈0.05];复测后建议输注血制品的例数、成分和用量均有显著差异[需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者分别由18、7和3例增减为5、7、5例,输血浆量(mL)由600.00±256.10减至150.00±70.71,输血小板量(U)由1.00±0.46减至0.50±0.28,输冷沉淀量(U)由4.00±0.99增至8.60±2.07,均P〈0.05]。78例体内无肝素残留患者的TEG指导用血量较检测前申请用量也有显著差异(输血浆量(mL)由422.66±197.79减至241.67±210.22,输血小板量(U)�
傅云峰赵国胜高萌张亚男马金旗刘凤霞黄蓉桂嵘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重症患者合理用血
微柱凝胶试验检测冷凝集素综合征被引量:2
2003年
刘竞马金旗刘凤霞黄胜伟易萌清
关键词:微柱凝胶试验冷凝集素综合征
核酸检测在入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入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国内10家医疗机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采用血清学免疫法和核酸筛查的方法,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标记性指标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及HBV DNA,对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阳性数及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55例患者样本中,血清学免疫法检出HBsAg阳性者216例(2.50%),核酸筛查出HBV DNA阳性者238例(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sAg、HBV DNA均阳性者210例(2.43%),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28例(0.32%),HBsAg阳性、HBV DNA阴性者6例(0.07%)。结论对入院需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患者开展HBV DNA检测,可与现行的血清学免疫法同样有效且能提高HBV的检出率。
杜春红胡俊华张元宫济武周俊孟芹刘娟杨江存桂嵘吕先萍夏荣刘凤华秦莉苏舒马金旗蔡鹃靳慧芳张琦张俊曹荣祎李喜莹王鹏
关键词:核酸扩增技术DNA
术前/输血前筛查血源性传播疾病风险检测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对医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开展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以探索更优的临床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10家医院拟进行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RNA,并同时与参与医院现行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统计分析核酸检测和免疫血清学这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0家医院共收集到有效样本8655例。在HC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BV和HI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 DNA和HIV RNA检出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38、4例)均多于相应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别为216、2例)。HBV、HCV和HIV的免疫血清学均存在漏检情况,其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例,HCV抗体阴性、HCV RNA阳性2例,HIV抗原/抗体阴性、HIV RNA阳性2例。在2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的66份样本中,年龄>45岁、肿瘤、外科、男性患者分别占83.3%(55/66)、68.2%(45/66)、63.6%(42/66)和62.1%(41/66)。结论核酸检测相对于免疫血清学检测,能及时检出HBV、HCV、HIV感染者,减少漏检。45岁以上、肿瘤患者等进行术前/输血前免疫血清学筛查的同时,用HBV、HCV、HIV核酸检测筛查可降低传播风险。
胡俊华秦莉刘娟马兴焕孟芹王鹏杨江存桂嵘杜春红李喜莹吕先萍夏荣刘凤华苏舒马金旗张元蔡鹃靳慧芳张琦张俊曹荣祎韩冰宫济武周俊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核酸扩增技术
中国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核酸筛查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比较中国住院患者采用乙型和丙型肝炎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策略时不同支付意愿(WTP)下的成本效果,探索最优策略。方法以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为研究策略,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0976元为WTP阈值,构建马尔可夫模型。引入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治疗相关参数后,采用TreeAge Pro 2021软件创建以10万例住院患者作为模拟队列的决策树模型,计算不同筛查策略的总成本、总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和平均成本效果比,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和评估。采用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参数不确定性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结果相对无筛查策略,对队列患者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总成本为11049536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4762元/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而核酸筛查获得增量总成本19208059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873元/QALY;核酸与免疫学筛查比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5834元/QALY。相对无筛查策略,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731元/QALY,核酸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722元/QALY,核酸筛查与免疫学筛查的增量效果比为45591元/QALY。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核酸检测费用超过214.53元时,在1倍GDP的WTP值下进行乙型肝炎核酸筛查不具有成本效果。当核酸检测费用超过132.18元时,在1倍GDP的WTP值下进行丙型肝炎筛查不具有成本效果。结论核酸筛查策略能获得更多的成本效果。与对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无筛查策略比较,无论是核酸筛查还是免疫学筛查策略均具有成本效果。
苏舒张琦王鹏桂嵘杜春红李喜莹吕先萍夏荣刘凤华秦莉牛佳萌邢莉莉张蕾蕾马金旗胡俊华张元蔡鹃靳慧芳张俊曹荣祎宫济武杨江存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核酸成本-效果分析
一例美罗培南介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目的 报道并分析一例美罗培南介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对药物介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
黄蓉刘凤霞马金旗文贤慧曾娇辉桂嵘
关键词:美罗培南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及自知率调查的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检测受血者输血前经血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情况及调查自知率的意义。方法 :对 36 6 0受血者在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 -HCV、抗 -HIV1/ 2 ,及采用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 ,同时调查受检者对上述指标异常的自知情况 ,追踪观测 118例受血者 2月~ 6月 ,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输血前受血者HBsAg阳性率为 13 .93 % ,抗 -HCV阳性率为 2 .2 1% ,其分布有专科特点 ;梅毒抗体阳性率仅 0 .5 5 % ,散在分布。相关感染的自知率 ,乙型肝炎为 42 ,5 5 % ,丙型肝炎及梅毒为 0。输血后复查 118例 ,未发现新感染病例。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HBsAg、抗 -HCV与我国人口感染情况相符 ,但各专科特点明显 ,血液及肿瘤患者较高的抗 -HCV阳性率值得关注。受血者对自身感染情况认知率较低 ,开展输血前相关血液传染指标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刘竞刘凤霞马金旗
关键词:受血者输血血液传染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