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凤霞

作品数:21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细胞
  • 10篇干细胞
  • 9篇间充质干细胞
  • 9篇充质干细胞
  • 8篇间充质
  • 5篇祖细胞
  • 4篇脂蛋白
  • 4篇内皮
  • 3篇低密度脂蛋白
  • 3篇氧化型
  • 3篇氧化型低密度
  • 3篇氧化型低密度...
  • 3篇氧化型低密度...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内皮祖细胞
  • 2篇凋亡
  • 2篇多能干细胞
  • 2篇信号
  • 2篇胰腺
  • 2篇造血

机构

  • 19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作者

  • 21篇韩忠朝
  • 21篇马凤霞
  • 13篇卢士红
  • 11篇池颖
  • 9篇杨少光
  • 7篇赵钦军
  • 7篇陈芳
  • 5篇任倩
  • 4篇邢文
  • 4篇任红英
  • 4篇韩之波
  • 3篇刘蒙
  • 2篇杜文静
  • 2篇徐斌
  • 2篇王有为
  • 2篇戎丽娟
  • 2篇陈丹丹
  • 2篇刘拥军
  • 2篇徐方运
  • 2篇田堃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国际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 1篇第10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较人脐带和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背景:目前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一些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临床实验及动物模型中展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但两种干细胞哪一个对GVHD的治疗更为有效尚无文献报道。目的:观察比较人脐带和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对小鼠急性GVHD的预防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4组培养,单独培养组、植物凝集素组、植物凝集素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植物凝集素联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组。5 d后,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及培养上清干扰素γ分泌水平;(2)动物体内实验:取BABL/c(H-2d)小鼠57只,8.5 Gy全身照射后分6组,单纯照射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同基因脊髓移植组尾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骨髓有核细胞悬液0.5 mL;异基因骨髓移植组尾静脉注射异种骨髓有核细胞悬液0.5 mL;急性GVHD组尾静脉注射异种骨髓有核细胞与脾脏单个核细胞混合液0.5 mL;脐带干细胞组尾静脉注射异种骨髓有核细胞、脾脏单个核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合液0.5 mL;胎盘干细胞组尾静脉注射异种骨髓有核细胞、脾脏单个核细胞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混合液0.5 mL。移植后11 d,进行GVHD临床症状评分;移植后3周,进行生存时间分析;移植后2周,进行皮肤、肝脏及小肠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抗炎功能;(2)动物体内实验:脐带干细胞组、胎盘干细胞组GVHD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急性GVHD组(P<0.05),小鼠存活率高于急性GVHD组(P<0.05)。急性GVHD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均未发生皮肤组织病变,各组均可见小肠组织黏膜脱落病变,组间差异不明显;急性GVHD组小鼠肝脏组织可见多发性灶性坏死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胎盘干细胞组和脐带干细胞组仅见小的坏死病灶和较�
李娟娟王有为马凤霞杜文静宋宝全王昕冯影田健健韩忠朝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强伊马替尼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其敏感性较低。人间充质干细胞影响多种血液系统肿瘤的凋亡,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影响伊马替尼诱导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K562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或伊马替尼共培养。(1)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2)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率;(3)Western blot检测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9,caspase-3,PARP在K562细胞的表达;(4)应用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抑制caspase信号通路活性,检测caspase凋亡信号通路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伊马替尼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1)体外细胞凋亡实验证实: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伊马替尼时,K562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2)Western blot实验证明,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伊马替尼时,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升高,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caspase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剪切体形式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及cleaved-PARP均表达升高;(3)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显著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实验组中K562细胞的凋亡;(4)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伊马替尼可促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caspase凋亡信号通路实现的。
刘莹宋宝全魏艺萌范会芳余怡董树旭韩忠朝马凤霞
关键词:PH染色体BCLK562细胞
洛伐他汀保护内皮祖细胞的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lovastatin)保护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机制。方法EPCs与洛伐他汀或者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OX-1)的特异性阻断抗体(LOX-1 mAb)预处理24 h后,再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孵育48 h。然后,检测EPCs迁移、粘附和管状结构形成能力。为探讨洛伐他汀的作用机制,检测EPCs生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量,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LOX-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oxLDL抑制EPCs迁移、粘附及管状结构形成能力,降低NO产生、eNOS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LOX-1蛋白及mRNA表达。洛伐他汀和LOX-1 mAb恢复EPCs功能,逆转oxLDL对NO、eNOS及LOX-1的调节。结论洛伐他汀通过调节eNOS和LOX-1而保护EPCs免受oxLDL的损害。
马凤霞任倩韩忠朝
关键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内皮祖细胞洛伐他汀一氧化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胎儿肺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重编程初探
2014年
该文主要研究将进行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fetal lung,FL-MSCs)转变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首先使用酶消化法对胎儿肺部组织进行分离,然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并成功获得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使用共聚焦技术检测获得的细胞,发现角蛋白表达呈阴性;共聚焦技术检测c-Myc、Oct4、Nanog以及Nestin四个干性相关因子,发现它们呈阳性;检测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判断标准;然后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发现这些细胞可以向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经过以上实验鉴定获得的成纤维细胞为FL-MSCs。使用Yamanaka四因子体系对FL-MSCs进行诱导,可以形成类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细胞)的克隆,采用核型分析、STR检测分析以及畸胎瘤形成实验初步验证获得的克隆为iPS。
池颖杨少光徐方运王有为韩之波赵钦军马凤霞陈芳卢士红韩忠朝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
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全能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人真皮纤维母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可形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但不同研究者所用的转录因子组合却并不相同。目的:分离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全能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方法:水囊引产5月龄胎儿,按照既往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得到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Oct4和C-myc、中度表达Sox2,是形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较好的体细胞。
杨少光邢文田堃刘蒙卢士红赵钦军任红英庞爱明池颖马凤霞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全能性转录因子
吲哚美辛对乳腺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2年
目的 观察吲哚美辛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采用Transwell实验方法检测吲哚美辛刺激后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运用流式细胞术、Real-timePCR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吲哚美辛刺激后MCF-7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环氧合酶(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吲哚美辛刺激组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较未刺激组明显降低;吲哚美辛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并显著下调细胞中CXCR4、COX-2和EGFR mRNA水平的表达,但对VEGF的产生并无明显的影响.结论MCF-7细胞中CXCR4、COX-2和EGFR表达的显著下调,可能是吲哚美辛抑制MCF-7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重要机制.
陈丹丹杨少光马凤霞崔俊杰李雪杜文静韩忠朝
关键词:吲哚美辛乳腺癌迁移
胎儿和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造血支持能力的比较(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胎儿出生以后,造血干细胞(HSC)才从胎儿的肝脏和脾脏转移到骨髓,这一过程可能由不同的造血微环境中的信号分子所介导。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微环境中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内皮细胞的前体祖细胞。研究者推测,胎儿出生前的骨髓可能并不特别适合HSC生长。然而,该假说尚缺乏直接的证据支持。本研究通过对胎儿和成人骨髓MSC的造血支持能力进行比较,拟为此提供证据。成人骨髓MSC来源于3位健康供者,胎儿骨髓MSC来源于孕19-20周流产的胎儿。MSC辐照后与CD34+一起进行长期培养启动细胞分析,计数克隆形成细胞的数量,流式分析培养后CD34+的表型变化。RT-PCR分析两种MSC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成人骨髓MSC比胎儿骨髓MSC具有更强的造血支持能力,两者都促进CD34+向髓系细胞分化,两者之间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结论:与胎儿骨髓MSC相比,成人骨髓MSC在某些治疗,尤其是促进造血恢复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蒙杨少光邢文卢士红赵钦军任红英池颖马凤霞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成人骨髓胎儿骨髓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白介素-6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UC-MSC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共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形态、硝基四唑氮蓝还原实验和细胞表面粒系分化标志CD11b的检测,评价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结果 UC-MSC在体外能够诱导NB4细胞向粒系分化成熟并和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共同应用时存在诱导作用联合增强。白介素(IL)-6Ra中和阻断IL-6作用后可部分逆转UC-MSC的促分化作用,外源性IL-6对NB4细胞发挥促粒系分化作用。结论 UC-MSC通过分泌IL-6可以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分化成熟,且和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同时应用可以达到诱导分化作用联合增强。
陈芳马凤霞李洋徐方运池颖卢士红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分化白介素-6
造血干细胞的标志Sca-1和c-Kit在胚胎胰腺的表达
<正>目的:胰腺干细胞缺乏特异的表面标志使胰腺干细胞的研究受到限制,寻找胰腺干细胞的表面标志非常重要。Sca-1和c-Kit是造血干细胞最常用的表面标志,本实验研究Sca-1和c-Kit是否表达于胰腺干细胞,是否可作为胰...
马凤霞陈芳韩忠朝
文献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NB4白血病细胞基因组表达谱的影响
2017年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体内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肿瘤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潜在临床价值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方法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基因组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NB4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分别提取了NB4细胞单独培养组和NB4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NB4细胞的mRNA并将其反转录为cDNA,两组分别标记荧光,做成探针并与基因芯片杂交,检测其荧光强度,分析两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NB4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抑制其凋亡;(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用后的NB4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中有530个基因上调和53个基因下调,与基因相关的功能和信号通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调节;(3)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改变肿瘤细胞内大量基因表达、基因功能及多种信号通路影响NB4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范会芳陈芳马凤霞池颖卢士红韩忠朝
关键词:干细胞白血病NB4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NA芯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