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少光

作品数:32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细胞
  • 16篇干细胞
  • 14篇间充质干细胞
  • 14篇充质干细胞
  • 13篇间充质
  • 7篇造血
  • 6篇骨髓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分化
  • 4篇脐带
  • 3篇多能干细胞
  • 3篇血管
  • 3篇血小板
  • 3篇造血微环境
  • 3篇胎儿
  • 3篇人骨髓
  • 3篇祖细胞
  • 3篇微环境
  • 3篇巨核

机构

  • 29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2篇杨少光
  • 19篇韩忠朝
  • 11篇赵钦军
  • 11篇卢士红
  • 9篇马凤霞
  • 9篇池颖
  • 8篇赵春华
  • 7篇邢文
  • 6篇刘蒙
  • 5篇房佰俊
  • 5篇任红英
  • 4篇史明霞
  • 4篇黄志刚
  • 4篇姜学英
  • 4篇陈芳
  • 4篇廖联明
  • 4篇郭虹
  • 4篇韩钦
  • 3篇曹莹
  • 3篇呼莹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国外医学(输...
  • 2篇国际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青海医学院学...
  • 1篇微循环技术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2003年康...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全能干细胞群生物学特性及移植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赵春华房伯俊韩钦史明霞张伟郑春梅陈磊李静曹莹刘艳宁郭虹呼莹杨少光马丽马冠杰姜学英薛社普
关键词:全能干细胞胎儿分化潜能多能干细胞人体干细胞
胎儿肺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重编程初探
2014年
该文主要研究将进行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fetal lung,FL-MSCs)转变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首先使用酶消化法对胎儿肺部组织进行分离,然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并成功获得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使用共聚焦技术检测获得的细胞,发现角蛋白表达呈阴性;共聚焦技术检测c-Myc、Oct4、Nanog以及Nestin四个干性相关因子,发现它们呈阳性;检测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判断标准;然后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发现这些细胞可以向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经过以上实验鉴定获得的成纤维细胞为FL-MSCs。使用Yamanaka四因子体系对FL-MSCs进行诱导,可以形成类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细胞)的克隆,采用核型分析、STR检测分析以及畸胎瘤形成实验初步验证获得的克隆为iPS。
池颖杨少光徐方运王有为韩之波赵钦军马凤霞陈芳卢士红韩忠朝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分化为心血管组织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验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化为心血管组织的潜能。方法用5-氮胞杂苷诱导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用VEGF-B诱导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异丙肾上腺素法制成NOD/SCID小鼠心肌损伤模型,经尾静脉注入标记的MSC。免疫荧光法检测MSC的体内、外分化。结果在体外,经诱导的MSC表达肌凝蛋白重链和肌钙蛋白I,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在体内,标记的MSC表达阳性的肌凝蛋白重链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MSC可分化为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是再生医学的理想种子细胞。
刘煜昊房佰俊史明霞杨少光廖联明赵春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参与体内组织再生与修复的研究
赵春华房佰俊邓为民韩钦廖联明史明霞张伟郭虹刘煌昊葛薇李长虹呼莹马丽马冠杰张玲曹莹李董杨少光刘杰文姜学英尤胜国
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全能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人真皮纤维母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可形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但不同研究者所用的转录因子组合却并不相同。目的:分离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全能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方法:水囊引产5月龄胎儿,按照既往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得到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Oct4和C-myc、中度表达Sox2,是形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较好的体细胞。
杨少光邢文田堃刘蒙卢士红赵钦军任红英庞爱明池颖马凤霞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全能性转录因子
吲哚美辛对乳腺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2年
目的 观察吲哚美辛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采用Transwell实验方法检测吲哚美辛刺激后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运用流式细胞术、Real-timePCR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吲哚美辛刺激后MCF-7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环氧合酶(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吲哚美辛刺激组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较未刺激组明显降低;吲哚美辛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并显著下调细胞中CXCR4、COX-2和EGFR mRNA水平的表达,但对VEGF的产生并无明显的影响.结论MCF-7细胞中CXCR4、COX-2和EGFR表达的显著下调,可能是吲哚美辛抑制MCF-7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重要机制.
陈丹丹杨少光马凤霞崔俊杰李雪杜文静韩忠朝
关键词:吲哚美辛乳腺癌迁移
IL-27通过信号通路p38 MAPK和PI3K途径调节中性粒细胞Mac-1、fMLP-R及IL-1β表达被引量:6
2010年
本研究探讨IL-27调节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黏附分子Mac-1、趋化因子受体fMLP-R和促炎因子IL-1β表达的信号通路。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及低渗裂解残存红细胞方法分离高纯度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IL-27受体(WSX-1/TCCR和gp130)mRNA表达。分别应用IL-27及信号通路p38 MAPK、PI3K和ERK抑制剂SB203580、LY294002、U0126处理中性粒细胞,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作用前后fMLP-R和IL-1βmRNA水平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作用前后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前后Mac-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协同表达IL-27受体的两个亚单位WSX-1/TCCR和gp130,IL-27下调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Mac-1表达(p<0.05),SB203580阻断了IL-27对Mac-1的下调作用(p<0.05),而LY294002及U0126无阻断作用(p>0.05)。相反,IL-27上调中性粒细胞中fMLP-R和IL-1βmRNA的表达并能增加IL-1β释放(p<0.05),LY294002阻断了IL-27对fMLP-R和IL-1β的上调作用(p<0.05),而SB203580及U0126无阻断作用(p>0.05)。结论:IL-27与IL-27R相互作用,可能通过p38 MAPK和PI3K信号途径调节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Mac-1、fMLP-R及IL-1β表达。
李建平杨少光董春兰吴昊贾海蓉赵艳津王彤卢世红任倩赵钦军邢文张磊韩忠朝
关键词:IL-27中性粒细胞MAC-1IL-1Β
胎儿和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造血支持能力的比较(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胎儿出生以后,造血干细胞(HSC)才从胎儿的肝脏和脾脏转移到骨髓,这一过程可能由不同的造血微环境中的信号分子所介导。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微环境中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内皮细胞的前体祖细胞。研究者推测,胎儿出生前的骨髓可能并不特别适合HSC生长。然而,该假说尚缺乏直接的证据支持。本研究通过对胎儿和成人骨髓MSC的造血支持能力进行比较,拟为此提供证据。成人骨髓MSC来源于3位健康供者,胎儿骨髓MSC来源于孕19-20周流产的胎儿。MSC辐照后与CD34+一起进行长期培养启动细胞分析,计数克隆形成细胞的数量,流式分析培养后CD34+的表型变化。RT-PCR分析两种MSC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成人骨髓MSC比胎儿骨髓MSC具有更强的造血支持能力,两者都促进CD34+向髓系细胞分化,两者之间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结论:与胎儿骨髓MSC相比,成人骨髓MSC在某些治疗,尤其是促进造血恢复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蒙杨少光邢文卢士红赵钦军任红英池颖马凤霞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成人骨髓胎儿骨髓
胎肺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为巨核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探讨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体外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为巨核细胞的影响。取脐血单个核细胞,在TPO,IL-l1,肝素的扩增体系中分为2组培养。第1组为脐血单个核细胞单独培养,第2组脐血单个核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在第7,10,14天时进行活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1a和CD61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14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第2组在第10天时获得的CD41+细胞和CD61+细胞数量最多,分别为第1组的4.5倍和4.7倍;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显示,2个组的CD41a+和CD61+细胞的核发育不成熟。结论:胎肺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刺激CD41a+和CD61+细胞生成,但不能促进幼巨核细胞核的发育。
张晓光杨少光任红英赵钦军韩忠朝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巨核细胞
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参与体内组织再生与修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对象与方法:1、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特殊培养基培养,获得Flk-1+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2、动物模型的建立:雌性C57BL/6小鼠致死量照射后移植同基因骨...
赵春华房佰俊邓为民韩钦廖联明史明霞张伟郭虹刘煌昊葛薇李长虹呼莹马丽马冠杰张玲曹莹李董杨少光刘杰文姜学英尤胜国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