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诗书

作品数:295 被引量:1,23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8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领域

  • 251篇医药卫生
  • 47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7篇基因
  • 122篇细胞
  • 80篇肿瘤
  • 67篇基因治疗
  • 34篇逆转
  • 33篇逆转录
  • 33篇转录
  • 33篇肝癌
  • 31篇癌细胞
  • 30篇逆转录病毒
  • 27篇病毒载体
  • 24篇介导
  • 22篇蛋白
  • 22篇免疫
  • 21篇转导
  • 21篇合酶
  • 20篇聚合酶
  • 20篇基因修饰
  • 19篇逆转录病毒载...
  • 18篇血管

机构

  • 248篇上海第二医科...
  • 30篇上海第二医科...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中国科学院上...
  • 5篇生物化学教研...
  • 5篇上海新生源医...
  • 4篇苏州医学院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浙江医科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上海市免疫学...
  • 3篇上海市消化疾...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上海市儿科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286篇陈诗书
  • 45篇钱关祥
  • 25篇张腾飞
  • 22篇钱书兵
  • 20篇唐展云
  • 20篇程枫
  • 18篇赵涵芳
  • 17篇夏爱娣
  • 15篇卢健
  • 14篇张景迎
  • 13篇何荣根
  • 13篇张柏根
  • 13篇张志愿
  • 12篇王克敏
  • 12篇魏道严
  • 12篇钱虎声
  • 12篇胡亮
  • 10篇于丽莉
  • 10篇章有章
  • 10篇王亚新

传媒

  • 22篇生命的化学
  • 2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7篇上海第二医科...
  • 13篇上海免疫学杂...
  • 1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0篇中国免疫学杂...
  • 8篇胃肠病学
  • 8篇肿瘤
  • 7篇中华肾脏病杂...
  • 7篇生物化学杂志
  • 6篇生命科学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国外医学(分...
  • 6篇上海医学
  • 5篇中国优生与遗...
  • 5篇医学研究通讯
  • 4篇外科理论与实...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09
  • 4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9篇2003
  • 14篇2002
  • 30篇2001
  • 33篇2000
  • 40篇1999
  • 18篇1998
  • 23篇1997
  • 21篇1996
  • 26篇1995
  • 15篇1994
  • 11篇1993
  • 9篇1992
  • 8篇1991
  • 5篇1990
  • 8篇1989
2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血小板内皮舒张因子合酶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克隆
1996年
目的:建立人血小板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文库,筛选出血小板内皮舒张因子合酶(NOS)cD-NA克隆。方法:用新鲜血小板悬液纯化血小板,提取总核糖核酸(RNA),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将cDNA连接λgt11臂,用噬菌体包装蛋白包装,然后转染宿主菌Y1090建库。用地高辛标记探针进行杂交,挑出阳性克隆,扩增后纯化脱氧核糖核酸(DNA)。将重组DNA用EcoRI酶解,电泳,并将插入片段切下,纯化得到内皮舒张因子合酶cDNA。结果:从血小板中获得RNA约1.5mg,RNA变性电泳可见较清晰的18S和28S条带且无RNA降解。第一条cDNA链产量为1.82μg,第二条链为3.79μg,放射性自显影显示双链cDNA分子大小范围在0.5~5.0kb,大部分位于1.0~4.0kb之间。人血小板内皮舒张因子合酶cDNA克隆约3.0kb左右。结论:人血小板内皮舒张因子合酶cDNA克隆约3.0kb,与其它组织的相似。
王华梁龚兰生孔宪涛蔡伟箐于金德戚文航吴春芳王海英赵函芳陈诗书程枫王亚新卢健
关键词:血小板内皮舒张因子合酶DNA克隆
白细胞介素2基因修饰瘤苗治疗胃癌复发转移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修饰人胃癌细胞瘤苗(HG-1/IL-2)治疗胃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并初步评价其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以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IL-2cDNA转导入HLA-A2阳性的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经60Co照射灭活后,制备成HG-1/IL-2。15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入组。以5次接种为1疗程,接种时间分别在第1、8、15、29和58天,每次于一侧腹股沟和对侧腋部皮下注射。每次接种后严格观察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开始前1周和治疗结束后进行免疫学指标和临床受益评价。结果除1例因疾病快速进展,在接种3次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余14例均完成5次接种。接种后发热和注射局部红肿、酸胀感是最常见的反应。治疗后未观察到患者血液、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明显异常。部分患者治疗后血清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L-2等体液免疫和CD3、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有一定程度提高。4例获部分缓解,6例稳定,4例病情进展。结论IL-2基因修饰胃癌细胞瘤苗治疗耐受性好,部分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改善明显。该药物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综合治疗。
张俊朱正纲王克敏王秀玲尹浩然钱关祥陈诗书林言箴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基因修饰瘤苗胃癌复发肿瘤转移
白细胞介素-2基因工程人胃癌细胞瘤苗Ⅰ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评价同种异型 (HLA A2 + )白细胞介素 (IL) 2基因工程人胃癌细胞瘤苗 (HG 1/IL 2 )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安全性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 ,以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将人IL 2cDNA转导入人胃癌细胞株MKN 4 5 ,经 10 0Gy60 Co照射灭活后 ,制备成HG 1/IL 2。对 16例晚期胃癌病人施行HG 1/IL 2瘤苗治疗。 5次接种为一疗程 ,接种时间分别在第 1、8、15、2 9和 5 8天 ,每次于一侧腹股沟和对侧腋部皮下注射。剂量分为 4级 ,由初始剂量 1× 10 7/次开始逐级增加 ,每个剂量水平 4例。每次接种后严格观察不良反应 ,并在治疗开始前 1周和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评价 ,同时进行凝血功能、血液生化、肿瘤标记物和相关免疫指标检测。结果 除 1例因疾病属快速进展 ,在接种 3次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 ,余 15例均完成 5次接种。低热和注射局部红肿、酸胀感是最常见的反应。治疗前后未观察到病人血液学、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清标志物等指标明显异常。部分病人治疗后血清转铁蛋白、IgG、IgA、IgM ,IL 2等体液免疫指标和CD+ 3 、CD+ 4 、CD+ 8等细胞免疫指标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 在密切观察的前提下 ,HG 1/IL 2基因工程化胃癌细胞瘤苗应用于晚期胃癌的辅助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王克敏张俊朱正纲王秀玲程枫燕敏尹浩然林言箴钱关祥陈诗书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基因工程胃癌瘤苗
小儿急性白血病细胞IgH、IgK、TcR重排与免疫分型和临床关联
1995年
通过FAB分型,McAb免疫分型及分子生物学,如DNA序列分析研究免疫球蛋白及TcR的基因重排,研究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更确切地进行白血病分类。结果34例小儿急性白血病中,FAB分型与免疫分型符合30例,不符合4例,分子生物学均支持后者分型。临床上按形态分型设计方案,治疗效果均不良。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IgH、IgK基因重排具有很高的B细胞系特异桂,TcRδ基因的重排不显示严格的细胞特异性。文中对1例急性未分化白血病发病初期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治疗二年零二个月后再重复检查,结果阴性,成功地探测白血病治疗后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存在与否。这就克服了过去盲目延长缓解期化疗期限,为个体化方案的设计起重大作用。
林梓季菁雯王耀平应大明钱关祥仇一华徐铿陈诗书赵惠君顾梅瑜姚惠玉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免疫分型白血病细胞
核医学技术在实验性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魏道严陈诗书
关键词:核医学技术基因治疗
人类基因治疗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1
1994年
人类基因治疗研究的进展陈诗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一、基因治疗的概念基因治疗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从理论设想变为现实,主要是对疾病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同时发展了许多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70...
陈诗书
关键词:基因治疗基因导入
小儿急性白血病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变化被引量:1
1992年
本研究分析324例小儿兔性白血病细胞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和 kappa 轻链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1)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变化具有 B 淋巴细胞系特导性.(2)kappa 基因的重排或缺失常见于前一前B 细胞和前 B 细胞性血病.(3)急性未分化性白血病都因具有重链基因重排,提示已定向进入 B 淋巴细胞.(4)部分白血病细胞呈寡克隆性恶性增殖.(5)一例表型当前一前 B 细胞性白血病 kappa 基因重排。
钱关祥徐铿仇一华胡亮林梓应大明陈诗书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白血病
pSV-VEGF_(165)肌肉原位注射促进兔缺血后肢毛细血管形成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安全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基因治疗途径。方法建立兔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体外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质粒pSVVEGF1651mg分5点注射于缺血肌群,30天后切取标本,测定毛细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数/肌肉数比值。结果经pSVVEGF165治疗后,缺血肢体毛细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数/肌肉数比值显著增加,小腿部位比大腿部位增加明显(P<005)。结论肌肉内原位注射pSVVEGF165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基因的转染途径,能显著增加缺血肢体毛细血管形成。
赵意平施娅雪何天源张皓陈诗书陈诗书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动脉闭塞性疾病基因治疗
脂质体介导含IL-2及IFN-γ cDNA腺相关病毒质粒的转基因及抗肿瘤作用被引量:1
2000年
h IL- 2基因和 m IFN- γ基因经 IRES连接后克隆入腺相关病毒质粒表达载体 p AC中 ,构建得双基因质粒表达载体 p AC- FRI.体外经阳离子脂质体 Dosper介导转染小鼠肝癌细胞 MM45T.Li,Northern印迹及生物活性检测分别从 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证明了 2个基因的表达 .直接瘤内注射 Dosper- DNA复合物后 ,与对照组 ( Lac Z)相比 ,双基因组及 IL- 2或 IFN-γ单基因组均产生了较明显的抗瘤作用 ,并诱发了较高的特异 CTL活性 .
张景迎陈诗书
关键词:IL-2IFN-Γ腺相关病毒脂质体肿瘤
两种双标记细胞系的构建及其检测具复制能力逆转录病毒能力的比较
1998年
本实验分别以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含内启动子)和GCEN(含IRES元件)构建了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eo^R)的两种双标记细胞系LG-3T3和GG-3T3,并观察比较了两种细胞在标记拯救实验中检测有复制能力的逆转录病毒(RCR)的灵敏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细胞系均可用于标记拯救,其中GG-3T3检测RCR的灵敏度比LG-3T3高100倍,为提高标记拯救实验的准确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许旻陆劲松许伟榕钱关祥陈诗书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基因疗法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