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东

作品数:33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历史地理
  • 13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民族
  • 7篇藏彝走廊
  • 3篇史籍
  • 3篇文化
  • 3篇文史
  • 3篇汉代
  • 3篇汉文
  • 3篇汉文史籍
  • 3篇藏区
  • 3篇藏族
  • 2篇信仰
  • 2篇灾害
  • 2篇人口
  • 2篇世居
  • 2篇世居民族
  • 2篇突发自然灾害
  • 2篇自然灾害
  • 2篇族系
  • 2篇岷江上游
  • 2篇嬗变

机构

  • 27篇四川省民族研...
  • 8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阿坝师范学院

作者

  • 33篇陈东
  • 7篇袁晓文
  • 2篇石硕
  • 1篇王川
  • 1篇刘辉强
  • 1篇黄辛建
  • 1篇吴欣馨
  • 1篇张可佳
  • 1篇张秋梅
  • 1篇刘俊波

传媒

  • 3篇贵州民族研究
  • 3篇中国藏学
  • 3篇藏学学刊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思想战线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宗教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藏研究
  • 1篇康定民族师范...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西藏民族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西南边疆民族...
  • 1篇灾害人类学及...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藏区人口流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义
2018年
多数研究者认为,人口流动给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了不利影响。以人口流动对巴塘弦子、红原马术文化等非遗保护与传承影响的调查与研究为个案,并结合川西藏区其他人口流动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案例,可实证分析人口流动对民族地区非遗保护与传承产生的积极意义。研究者应客观认识人口流动对非遗保护的影响与作用。激发非遗传承实践主体形成文化自觉意识,是做好人口流动背景下民族地区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关键。对于最具流动性的青年群体,可将其培养成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中的"生力军"。积极运用政策杠杆、旅游开发并结合现代科技,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力举措。
陈东
关键词:人口流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塘弦子
浅议城镇化对我国基督教的影响
2017年
一、城镇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基督教在信徒数量、城乡信徒结构、教会牧养方式、社会参与方式、宗教供需关系等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1.信徒向城市转移,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基督徒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基督徒数量增长明显,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张秋梅袁晓文张可佳陈东
关键词:基督教信仰人口结构中国基督教教职人员教牧人员神学思想建设
汉代西南夷之“徙”及其去向被引量:2
2009年
"徙"在《史记》、《汉书》中乃是作为西汉"西南夷"地区一个较重要的部族存在。但在记载东汉、魏晋"西南夷"史实的《后汉书》与《华阳国志》中,对"徙"这支人群却并无记载。目前学界有人认为,《华阳国志》中的"斯叟"与"徙"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即"斯叟"为"徙之遗种"。文章通过对相关史籍关于"徙"的记载的梳理,着重探讨了"徙"与"斯叟"之间的关系,认为"斯叟"为"徙之遗种"的认识缺乏史实依据,同时对"徙"这支人群的去向及这一认识的缘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陈东
关键词:西南夷
神山圣湖边的居民与生活--普兰调查小记被引量:1
2012年
文章根据田野考察并结合专题访谈,对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的历史发展、经济生活、文化风俗、传统社会管理以及普通民众信仰进行简要整理,以民族志的形式展现了生活于神山圣湖区域的居民与生活。
陈东
关键词:经济生活文化风俗社会管理
试论清代岷江上游地区的改土归流被引量:1
2007年
清乾隆中后期在岷江上游进行改土归流时曾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模式,即在藏族聚居区推行“改土设屯”,在羌族聚居区将土民编入里甲,这体现了文化边缘地带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及清政府施政的灵活性。“改土设屯”模式开嘉绒藏区改土归流的先河,编民入里则直接将羌区纳入到封建制度的一体化进程中。
陈东
关键词:改土归流岷江上游清代
藏区基于社会资本的社会危机应对——以冈仁波齐地区为例
2019年
冈仁波齐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传统社会中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时刻考验着当地农牧民的生存智慧。本文通过2010—2015年田野个案调查,对当地农牧民应对传统社会两大危机的地方性知识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析了维系危机应对的内部文化机制。文章指出,冈仁波齐传统社会对危机的应对可为西藏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罗绒战堆陈东仁增周旦
关键词:社会危机
魏晋时期的“氐傁”与“叟”辨析被引量:5
2007年
"氐傁"与"叟"均是出于《华阳国志》中的人群称谓,前者仅见于《华阳国志》,后者则同时见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目前学术界有关"叟"的认识与讨论常将其与"氐傁"等同和混淆。对史籍记载的考证分析可以看出,"氐傁"与"叟"不但分布区域不同,且族系类别亦截然有异,"氐傁"即"氐","叟"则属"夷"或"夷种"。
陈东石硕
关键词:《华阳国志》
试论藏彝走廊“夷”类人群入唐后的去向问题
2011年
"夷"是唐以前藏彝走廊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个人群类别,但在记载唐代史实的汉文史籍中却已基本不见称"夷"的人群。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与分析,指出"夷"入唐后主要有两种去向:一为吐蕃征服并统治;一是原先称"夷"的人群在唐代被转称作"蛮"。文章同时对"夷"在唐代被转称为"蛮"的背景进行了讨论,认为唐人的民族观及对藏彝走廊地区人群的分类标准与汉晋相比已发生较大转变。
陈东
关键词:藏彝走廊
他乡亦故乡:凉山州木里县壮族田野调查报告
2018年
壮族是四川省14个世居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当前主要以小聚居形式分布在凉山州木里县的一些村组。对四川壮族称谓、来源、人口、分布、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传统礼仪、语言文字、信仰、禁忌以及教育等专题进行田野调查与研究,是了解其自聚居区迁徙、发展、变迁及与其他民族交流互动的生动个案呈现,同时也为散居区壮族及相关对比研究提供了调查材料和相关案例。
陈东
关键词:散居田野调查
民国学者对藏彝走廊地区的民族分类研究
世居民族种类繁多、支系复杂是藏彝走廊地区的主要特征,民国学者对该地区民族系统和面貌的认识与此前相比发生了重大转变。文章梳理并比较了民国时期涉及藏彝走廊地区的主要民族分类研究成果,同时探讨了民国学者的民族分类工作与既往传统...
陈东
关键词:藏彝走廊族系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