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舌部手术18例的术后护理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涉及舌部手术的术后问题与护理。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07年2月我科18例涉及舌部手术的OSAHS患者,对其术后问题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术后存在的问题有:术区疼痛、进食困难、血压升高、潜在出血、套管脱管、感染及套管漏气、排便异常等。患者术后平均住院(15.44±2.66)d,无并发症。结论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及护理人员的热忱服务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周小榕郭晓红余建晖赵江淇王国娜
- 关键词:OSAHS护理
- 6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前后护理体会
- 2004年
-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我科1991年6月-1999年6月共实施UPPF 64例。现将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刘超林艳秋宋敏李欣欣郭晓红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前护理手术治疗术后护理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 气管插管后声带运动障碍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电子喉镜、频闪喉镜检查、CT三维重建、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治疗等判定135例全身麻醉术后声带运动障碍患者的原因。从患者插管条件与插管操作者技术水平、患者体态状况、年龄、带管时间、手术类别以及麻醉过程管理等方面分析声带运动障碍发生原因的相关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128例(94.81%)声带运动障碍原因为杓状软骨脱位,7例(5.19%)为声带麻痹。声带运动障碍与插管困难有关者占76.30%;与麻醉过程起伏有关者达65.19%;在插管顺利的患者中,体态及颈部相对瘦长者占90.62%;不同年龄段所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带管时间>12h的患者仅占全部声带运动障碍者的9.63%;心胸手术后出现声带运动障碍的发病率近0.50%,占全部声带运动障碍者的59.26%。结论:杓状软骨脱位及声带麻痹是全身麻醉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重视患者插管条件和麻醉过程管理,提高插管技术水平有可能降低声带运动障碍原因的发生。
- 孙安科张铁峥刘文源唐维维郭晓红
- 关键词:气管插管喉镜检查
- 软骨组织工程在喉、气管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 2009年
- 软骨组织工程基础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在喉、气管修复重建实际应用中尚未呈现其应有的优势。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重建喉、气管支架功能尚未实现。本文就软骨组织工程基础研究及其在喉、气管修复重建应用中的瓶颈问题与可能突破点做一概述,展望其应用前景。
- 孙安科李万同郭晓红
- 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后杓状软骨脱位疗效分析
- 2014年
- 目的观察分析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后杓状软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135例气管插管后持续性音哑患者,通过病史、症状、三维CT重建、电子及频闪喉镜检查确诊128例为杓状软骨脱位。根据患者病况分别于气管插管后不同时期在局麻或全麻下行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详细记录术后当时到患者出院时的发音和喉内情况,以后跟踪随访至少2年以上(中间至少进行1次喉内检查),根据满2年随访资料判断远期疗效。结果 128例中局麻下1次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手术后声带运动及发音改善者64例,2次以上28例。全麻下施术1次声带运动及发音改善者30例,2次以上6例。所有患者出院前发音均基本恢复到气管插管前水平,喉内检查两侧杓状软骨对称,声带运动良好,部分患者喉内黏膜虽仍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肿胀,但表面光滑。术后随访至少2年,其中2年内死亡11例,失去联系8例,2年后有效随访对象109例;经患者本人及其家人评估发音质量和喉内客观检查,远期疗效均保持或超过出院前水平。结论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所致杓状软骨脱位效果显著,远期疗效稳定。
- 孙安科郭晓红张铁铮刘文源
- 关键词:气管插管杓状软骨脱位
- 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后杓状软骨脱位疗效分析
- <正>目的观察分析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后杓状软骨脱位疗效。方法135例气管插管后持续性音哑的病人,通过病史、症状、三维CT重建、、电子及频闪喉镜检查等确诊128例为杓状软骨脱位。根据患者病况分别于气管插管后不同...
- 孙安科孙靖郭晓红董卫东张铁铮唐维维
- 文献传递
- 全麻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 2012年
- 为分析全麻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通过电子喉镜及频闪喉镜检查、CT三维重建、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治疗等判定135例全麻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的原因,从病人插管条件与插管操作者技术水平、病人体态状况、年龄、带管时间、手术类别以及麻醉过程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声带运动障碍原因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135例中128例声带运动障碍原因为杓状软骨脱位(94.81%),7例为声带麻痹(5.19%)。声带运动障碍与插管困难有关者达76.30%;在插管顺利病人中体态及颈部相对瘦长者占90.62%:在不同年龄段所占比率无明显差别,带管时间>12h的病人仅占全部声带运动障碍的9.63%;心胸手术后出现声带运动障碍的发生率近0.50%,占本文全部声带运动障碍的59.26%。结论:杓状软骨脱位及声带麻痹是全麻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重视病人插管条件和麻醉过程管理,提高插管技术水平有可能降低声带运动障碍原因的发生。
- 孙安科张铁铮刘文源唐维维郭晓红
- 关键词: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