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维维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组织工程PHBHH多孔材料喉支架的制备与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索组织工程多孔生物材料喉支架形态塑形物的制备技术,体外观察其细胞相容性,为进一步探寻软骨组织工程适宜生物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新型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PHBHH,M=60万]为原料,氯化钠盐粒为致孔剂,采用溶剂浇铸、模压成形和颗粒滤沥技术制备多孔PHBHH喉支架形态塑形物,以乙醇置换法测定其孔隙率,负载软骨细胞后体外共同培养,通过大体形态、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模压成形效果、材料孔隙连续性及其与软骨细胞粘附、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模压成形的组织工程PHBHH材料塑形物类似喉支架形态,滤沥除盐后整体结构呈多孔海绵状,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孔隙率达92%±2%,孔隙间连续性好,软骨细胞与材料粘附、生长及孔隙内分布状况良好,基质分泌旺盛。结论以溶剂浇铸、模压成形和颗粒滤沥技术可制备出支撑度和孔隙率适宜的PHBHH组织工程多孔材料的喉支架,其材料与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相容性良好。
- 孙安科胡平李万同孟庆延陈伟唐维维
- 关键词:软骨生物相容性
- 气管插管后声带运动障碍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电子喉镜、频闪喉镜检查、CT三维重建、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治疗等判定135例全身麻醉术后声带运动障碍患者的原因。从患者插管条件与插管操作者技术水平、患者体态状况、年龄、带管时间、手术类别以及麻醉过程管理等方面分析声带运动障碍发生原因的相关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128例(94.81%)声带运动障碍原因为杓状软骨脱位,7例(5.19%)为声带麻痹。声带运动障碍与插管困难有关者占76.30%;与麻醉过程起伏有关者达65.19%;在插管顺利的患者中,体态及颈部相对瘦长者占90.62%;不同年龄段所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带管时间>12h的患者仅占全部声带运动障碍者的9.63%;心胸手术后出现声带运动障碍的发病率近0.50%,占全部声带运动障碍者的59.26%。结论:杓状软骨脱位及声带麻痹是全身麻醉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重视患者插管条件和麻醉过程管理,提高插管技术水平有可能降低声带运动障碍原因的发生。
- 孙安科张铁峥刘文源唐维维郭晓红
- 关键词:气管插管喉镜检查
- 带蒂肌筋膜瓣充填与包裹构建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软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带蒂肌筋膜组织瓣构建组织工程喉支架形态软骨方法,为肌筋膜瓣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重建喉软骨支架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溶剂浇铸、模压成形和颗粒滤沥方法制备喉支架形态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PHBHH]生物材料塑形物,接种软骨细胞形成细胞-PHBHH复合物,体外共同培养1周后用于体内植入.12只新西兰白兔,以其脊背部一侧骶棘肌及其筋膜制备肌筋膜组织瓣,采用筋膜衬里方法充填与包裹软骨细胞-PHBHH喉支架形态复合物(实验组9只),原位植入.设空白对照组(3只).分别于术后6、12和18周取材,行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化软骨成形与再生情况.结果 制备的PHBHH多孔生物材料塑形物呈中空半面喇叭状,形似喉支架形态,乙醇静态容积测定孔隙率>90%.筋膜衬里的带蒂肌筋膜组织瓣血运丰富,可有效充填与包裹喉支架形态塑形物.不同时间点均获取大体形态维持良好的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均证实体内植入6周即可形成软骨组织,12周及18周软骨组织进一步成熟.单纯PHBHH喉支架作为对照组体内植入未检测到软骨组织.结论 带蒂肌筋膜组织瓣可保障血运,采用筋膜衬里的肌筋膜组织瓣充填与包裹方法可构建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软骨.
- 孙安科李万同孟庆延刘松波陈伟唐维维
- 关键词:喉软骨3-羟基丁酸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腭舌比值与症状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软腭长度与舌体厚度比值的大小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症状轻重高低的关系,并与传统Friedman分型比较。方法纳入研究的OSAHS患者110名,均采用螺旋CT自前颅底至甲状软骨水平区域进行连续扫描,选取硬腭正中矢状位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应用计算机辅助测图工具测量硬腭后缘至悬雍垂尖端长度,以及颏嵴至舌中后1/3交接点(即舌盲孔处)舌体厚度,并计算软腭长度与舌体厚度比值。分析该比值与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检查结果的关系,并与Friedman分型比较。结果 1软腭长度与舌体厚度比值与OSAHS病情严重程度低通气指数(AHI)数值呈显著正相关(r=0.313,P=0.001);与Friedman分型呈负相关(r=-0.196,P=0.041);2在不同AHI分度组间比较,软腭长度与舌体厚度比值有显著差异(F=3.478,P=0.019);3在不同Friedman分型组间比较,软腭长度与舌体厚度比值有显著差异(t=2.131,P=0.03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软腭长度与舌体厚度比值是AHI大小的显著影响因素(R=0.265,F=19.333,P=0.001)。结论 OSAHS患者AHI与软腭长度与舌体厚度的比值呈明显正相关性,即随软腭长度与舌体厚度的比值增大,OSAHS病情严重程度也增加,同时其与传统Friedman分型有一定的一致性。
- 史春海商晓敏刘富超唐维维黑任轶李树华
- 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后杓状软骨脱位疗效分析
- <正>目的观察分析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后杓状软骨脱位疗效。方法135例气管插管后持续性音哑的病人,通过病史、症状、三维CT重建、、电子及频闪喉镜检查等确诊128例为杓状软骨脱位。根据患者病况分别于气管插管后不同...
- 孙安科孙靖郭晓红董卫东张铁铮唐维维
- 文献传递
- 全麻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 2012年
- 为分析全麻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通过电子喉镜及频闪喉镜检查、CT三维重建、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治疗等判定135例全麻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的原因,从病人插管条件与插管操作者技术水平、病人体态状况、年龄、带管时间、手术类别以及麻醉过程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声带运动障碍原因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135例中128例声带运动障碍原因为杓状软骨脱位(94.81%),7例为声带麻痹(5.19%)。声带运动障碍与插管困难有关者达76.30%;在插管顺利病人中体态及颈部相对瘦长者占90.62%:在不同年龄段所占比率无明显差别,带管时间>12h的病人仅占全部声带运动障碍的9.63%;心胸手术后出现声带运动障碍的发生率近0.50%,占本文全部声带运动障碍的59.26%。结论:杓状软骨脱位及声带麻痹是全麻术后声带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重视病人插管条件和麻醉过程管理,提高插管技术水平有可能降低声带运动障碍原因的发生。
- 孙安科张铁铮刘文源唐维维郭晓红
- 关键词:气管插管
- 喉形态聚羟基烷酸酯类多孔生物材料制备及其与软骨细胞复合培养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为探索新型聚羟基烷酸酯类组织工程多孔生物材料制备及其喉支架形态塑形技术,体外观察其与软骨细胞相容性,为进一步探寻适宜喉支架形态软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提供实验依据,以聚羟基烷酸酯类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PHBHH)为原料,氯化钠盐粒为致孔剂,采用溶剂浇铸、模压成形和颗粒滤沥技术制备喉支架形态多孔PHBHH塑形物,以乙醇置换法测定其孔隙率,负载软骨细胞后体外共同培养。通过大体形态、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模压成形效果、材料孔隙连续性及其与软骨细胞粘附、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模压成形的喉形态材料塑形物类似喉支架形态,滤沥除盐后整体结构呈多孔海绵状,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孔隙率达92±2%,孔隙彼此间连续性好,软骨细胞与材料粘附、生长及孔隙内分布状况良好,基质分泌旺盛。结论:以溶剂浇铸、模压成形和颗粒滤沥技术可制备出支撑度和孔隙率适宜的喉支架形态PHBHH组织工程多孔材料,材料与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相容性良好。
- 孙安科胡平李万同孟庆延陈伟唐维维
- 关键词:生物材料软骨
- 聚羟基烷酸酯聚合物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同种异体喉软骨缺损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基础研究相当深入,但在耳鼻咽喉科实际应用研究颇少,探索组织工程技术简便实用的喉软骨修复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目的:比较多孔海绵状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生物材料负载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成的初期组织工程软骨组织与体内植入一定时期形成的较成熟组织工程软骨组织修复同种异体甲状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收集体外培养第3代乳兔(3 d龄)软骨细胞,以多孔海绵状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生物材料为细胞外基质,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制备细胞-材料复合物,共同体外培养形成初级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后直接应用于成兔甲状软骨缺损的修复(实验组A,n=5)或将初级组织工程软骨组织体内植入一定时期形成较成熟组织工程软骨再应用于甲状软骨缺损的修复(实验组B,n=5)。设单纯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材料修复组(对照A组,n=4)和单纯软骨细胞修复组(对照B组,n=4)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4周(实验B组)和8周(实验A组、对照A组、对照B组)取材,对甲状软骨缺损修复效果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评价。结果与结论:两者大体支架形态基本一致,修复区与原有软骨均相续平坦,无凹陷及缺损。但实验A组存在界面无细胞区,修复区基质分泌不丰富;实验B组界面区有细胞生长,基质分泌良好。两者炎细胞浸润均不明显。对照组修复区凹陷,呈暗红色软组织充填,组织学及特殊染色检查未发现软骨样结构及其分泌的基质成分。结果表明在有免疫力的动物体内,初级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直接应用与体内植入后再应用均能有效修复同种异体甲状软骨缺损,无明显免疫反应;相同时期内,应用较成熟组织工程软骨组织修复效果优于应用初级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然而,直接应用初级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可节省时间、成本、工作量及操作环节,避�
- 孙安科李万同刘松波张贺孙伟陈伟史春海唐维维
- 关键词:同种异体软骨软骨细胞甲状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