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爱荣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弧菌
  • 3篇溶血素
  • 3篇基因
  • 3篇哈维氏弧菌
  • 2篇抑制性
  • 2篇抑制性消减杂...
  • 2篇消减杂交
  • 2篇免疫
  • 2篇大菱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纯化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养殖
  • 1篇抑制性消减杂...
  • 1篇鱼类
  • 1篇鱼类免疫
  • 1篇杂交技术
  • 1篇致病机理
  • 1篇溶血活性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贾爱荣
  • 5篇张晓华
  • 2篇陈吉祥
  • 2篇孙铂光
  • 2篇王传娟
  • 1篇白方方
  • 1篇李筠
  • 1篇徐子男
  • 1篇孙婧
  • 1篇莫照兰
  • 1篇王影
  • 1篇钟英斌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在养殖鱼类免疫基因克隆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分离、克隆差异基因的新技术,它结合了消减杂交和抑制PCR的优点,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背景低及重复性好的优点。目前已经用SSH技术鉴定出了鱼的许多免疫相关基因,如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溶菌酶、NKEF、补体、干扰素及急性期蛋白基因等,对它们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对SSH技术在养殖鱼类中克隆的免疫基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旨为全面了解鱼类的抗病免疫基因提供基础资料。
王传娟张晓华贾爱荣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基因克隆免疫基因
坎氏弧菌热不稳定溶血素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纯化及其活性被引量:5
2010年
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是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构建了坎氏弧菌热不稳定溶血素(TLH)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6b(+)/tlh,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带有6个组氨酸的TLH融合蛋白,然后利用Ni琼脂糖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SDS-PAGE分析显示,该溶血素能够大量表达,分子量约为42kD。纯化的TLH(0.41mg/mL)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溶血圈直径为16mm)及磷脂酶活性(晕圈直径为15mm)。其溶血活力的最适温度为37℃,在75℃下培养30min即丧失活力;最适pH为6,pH大于或小于6时都会导致其稳定性下降;一价金属离子如Na+、K+对溶血活性几乎没有影响,而部分二价金属离子如Ca2+、Co2+会导致溶血活性降低。本研究结果对阐明坎氏弧菌的致病机理及基因工程疫苗开发有重要意义。
孙婧孙铂光贾爱荣张晓华
关键词:溶血素蛋白纯化溶血活性
大菱鲆组成型热休克蛋白70的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根据感染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差减cDNA文库中hsp70EST序列设计引物,用RACE方法首次克隆到长2188bp的大菱鲆HSC70(Heat-shock cognate protein 70)全长cDNA序列,包括1956bp的开放阅读框及5′和3′非翻译区。在预测的651个氨基酸序列中发现了Dnak特征性基序,胞质HSP70特征基序以及四肽简并重复序列。与其他真核生物HSP70家族成员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大菱鲆HSC70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HSC71、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HSC71、人(Homo sapiens)HSC70、家鼠(Mus musculus)HSC70、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HSC70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是97%,95%,94%,93%,86%,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表达分析显示,hsc70mRNA在大菱鲆正常肝脏、鳃、肠、脾脏、头肾、肾等组织中以不同的水平存在,呈组成型表达;被哈维氏弧菌感染后,大菱鲆肝脏和脾脏组织hsc70mRNA表达水平分别在24h和12h出现上调(2.5-fold和1.6-fold);注射生理盐水组与未注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贾爱荣王传娟张晓华
关键词:大菱鲆哈维氏弧菌RACE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研究不同毒力的鳗弧菌菌株的基因多样性(英文)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和方法】鳗弧菌是一种嗜盐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也是鱼类弧菌病的主要病原。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研究结果表明,鳗弧菌菌株VIB72具有较高的毒力,而菌株CW1的毒力较低。本文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这两个菌株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对差减文库筛选,分离到59个对菌株VIB72的阳性克隆,并对这些克隆的DNA序列进行了测定。17个基因片断与其它细菌的已知功能的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包括可溶性溶胞壁质转糖基酶、转移蛋白MobA和MobC、转座子IS66、抑制相关蛋白(金属β-内酰胺酶和乙酰转移酶家族)、毒素蛋白(DT-201和alveicin A免疫蛋白)、与OLD家族相似的ATP依赖性核酸内切酶以及SocE和GTP结合蛋白HflX(有高频率的溶原化)。这些基因片断有可能是鳗弧菌毒力岛的一部分。其他的基因片断与其它的已知基因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这些结果表明,SSH技术成功地鉴定了不同致病性的鳗弧菌菌株的基因差异及潜在的毒力基因。
王影徐子男贾爱荣陈吉祥莫照兰张晓华
关键词:鳗弧菌抑制性消减杂交毒力基因
哈维氏弧菌氏溶血素的发现与致病机理
张晓华陈吉祥孙铂光钟英斌白方方贾爱荣李筠
该研究主要对危害中国苗期对虾和养殖鱼类的重要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鉴定、检测方法、致病性、致病因子的鉴定、毒力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性质、致病机理、哈维氏弧菌与宿主的互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成果...
关键词:
关键词:哈维氏弧菌溶血素病害防治方法
大菱鲆4种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溶藻弧菌溶血素的研究
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危害大的疾病,限制了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养殖鱼类的病害问题,增强养殖品种的抗病力,必须对病原菌的致病因子、鱼类的免疫能力以及病原菌和鱼类免疫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全面地了解...
贾爱荣
关键词:大菱鲆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免疫相关基因溶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