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平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凋亡
  • 3篇活性
  • 3篇活性氧
  • 2篇动物
  • 2篇依达拉奉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节细胞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神经
  • 2篇视网膜神经节
  • 2篇视网膜神经节...
  • 2篇皮样囊肿
  • 2篇网膜
  • 2篇网膜神经节细...
  • 2篇细胞
  • 2篇颅眶
  • 2篇囊肿
  • 2篇节细胞
  • 2篇后视网膜

机构

  • 7篇兰州军区兰州...
  • 5篇兰州大学
  • 3篇兰州大学第一...

作者

  • 7篇高晨
  • 7篇贾平
  • 5篇荔志云
  • 5篇张景科
  • 3篇朱文霞
  • 3篇周海燕
  • 3篇王向阳
  • 1篇黄成明
  • 1篇姚鹏飞

传媒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依达拉奉对颅眶联合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颅眶联合伤(cranio-orbital injury,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凋亡机制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 14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8)、损伤组(n=48)和治疗组(n=48),建立颅眶联合伤模型后,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kg)干预治疗,损伤组不做处理。伤后3、6、10、14 d,检测三组大鼠伤侧眼球RGC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凋亡率,并观察凋亡RGC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损伤组RGC的ROS含量伤后6、10、14 d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伤后3、6、10、14 d,损伤组RGC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损伤组RGC的微观及超微结构均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对照组和治疗组RGC多为正常。结论 COI后RGC的ROS含量明显升高,导致凋亡失衡。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阻止这一病理过程,具有明确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高晨朱文霞荔志云姚鹏飞贾平张景科
关键词:依达拉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性氧凋亡
三种大鼠颅眶联合损伤模型的比较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奠定基础。方法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钳夹致伤组),B组(自由落体致伤组),C组(液压冲击致伤组)。分别建立大鼠左眼颅眶联合伤模型。造模后对模型眼Marcus—gun瞳孔、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眼底出血、视神经断裂、感染、眼眶骨折、视神经鞘膜出血、脑挫裂伤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分别统计。对比观察模型眼与正常眼的视网膜微观结构及视神经节细胞(RGCs)超微结构。结果依据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标准评价各组造模情况,C组优于其余两组。成功的模型眼视网膜HE染色结构紊乱,RGcs计数明显减少。模型眼RGcs的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应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FPI)可以成功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高晨周海燕荔志云张景科贾平王向阳
关键词:视神经动物模型
获得性颅骨表皮样囊肿1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42岁。因外伤后发现头顶部肿块30年,包块增大伴疼痛7年于2015年4月30日入院。30年前患者被他人以砖头击打致伤头顶部,造成头皮裂伤。清创缝合后,创口正常愈合。此后患者发现创口下方有包块逐渐隆起。近7年以来,该包块逐渐增大,局部毛发正常生长,皮肤无破溃;质硬,有压痛。查体:头顶部正中头皮下肿物,大小2.0 cm×3.0 cm×5.0cm,局部毛发生长正常。头颅侧位X线平片示:顶部头皮下肿物,颅骨外板有破坏;头颅CT提示:顶部头皮肿物,密度不均,
高晨高菱宜贾平朱文霞
关键词:影像学病理学
颅眶联合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颅眶联合伤(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n=64)和无损伤组(n=24)。损伤组大鼠左眼建立COI模型(模型侧),右眼作为自体对照(对照侧),分别在造模后3 d、6 d、10 d、14 d取视网膜组织。检测RGC活性氧含量和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微观结构,电镜下观察RGC超微结构。结果造模后模型侧RGC的活性氧含量和视网膜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10 d达到高峰,与对照侧和无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侧视网膜结构紊乱,RGC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 COI后RGC凋亡失调,活性氧含量增高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晨周海燕荔志云王向阳贾平张景科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性氧细胞凋亡
颅眶联合伤大鼠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钳夹致伤组、自由落体致伤组、液压冲击致伤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每只大鼠左眼为模型眼,右眼为正常眼。造模后统计大鼠模型眼Marcus-gun瞳孔、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眼底出血、视神经断裂、感染、眼眶骨折、视神经鞘膜出血、脑挫裂伤及死亡的发生情况,以判断是否造模成功。并对比观察大鼠模型眼与正常眼的视网膜结构及视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钳夹致伤组死亡3只,无一只成功造模;自由落体致伤组死亡9只,成功造模8只;液压冲击致伤组死亡1只,成功造模16只。成功造模大鼠的模型眼视网膜结构紊乱,视神经节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模型眼视神经节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液压冲击致伤法可成功建立标准化的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高晨周海燕荔志云张景科贾平王向阳
关键词:动物
实验大鼠颅眶联合损伤后依达拉奉对其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颅眶联合损伤(cranio-orbital injury,COI)后视神经损伤机制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144只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每组48只。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利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建立颅眶联合伤模型,治疗组造模以后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0 mg·kg-1,每日2次,共14日。3组分别在造模后3、6、10、14 d取视网膜组织,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不同时间点RGCs凋亡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HE染色微观结构,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RGCs的TUNEL荧光标记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损伤组RGCs的ROS含量逐渐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RGCs凋亡率变化趋势与此相一致,与对照组及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光镜下损伤组视网膜结构紊乱,损伤组RGCs的TUNEL荧光标记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COI后RGCs的ROS含量明显升高,导致细胞出现凋亡失调。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逆转这一病理过程,具有明确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高晨荔志云贾平张景科
关键词:依达拉奉视神经活性氧凋亡
头皮表皮样囊肿伴发脂肪瘤1例被引量:2
2013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左侧头顶部无痛性包块8年,进行性增大伴疼痛1年。患者8年前发现左侧头顶部头皮下有包块逐渐隆起,无痛,质韧,生长速度缓慢,边界较清,局部毛发稀疏。8年中,此头皮肿物局部皮肤破溃3次,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流出。患者自行用医用酒精等消毒换药后,逐渐愈合。此次入院前1年,患者发现在紧贴原有头皮肿物后方头皮隆起速度明显增快,同时局部伴有疼痛症状。新隆起部位质软,压痛,边界不清,局部头皮无破溃。为明确头部包块性质入院手术治疗。患者既往体健。饮酒30年,平均每日2~3两。吸烟35年,每日20~30支。其父曾患有颈肩部脂肪瘤。
高晨贾平朱文霞黄成明
关键词:头皮下脂肪瘤表皮样囊肿伴发皮肤破溃头皮肿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