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海燕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神经
  • 3篇依达拉奉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细胞
  • 3篇后视网膜
  • 2篇凋亡
  • 2篇动物
  • 2篇视神经钳夹伤
  • 2篇钳夹
  • 2篇活性
  • 2篇活性氧
  • 1篇凋亡研究
  • 1篇动物模型
  • 1篇依达拉奉治疗
  • 1篇神经挫伤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细胞
  • 1篇神经损伤
  • 1篇视神经挫伤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第一...
  • 5篇兰州大学
  • 3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2篇兰州军区总医...

作者

  • 6篇周海燕
  • 6篇高晨
  • 6篇张景科
  • 3篇田蔓男
  • 3篇荔志云
  • 3篇周丽雅
  • 3篇王向阳
  • 3篇贾平
  • 2篇魏志诚
  • 2篇王小梅
  • 1篇王晓梅
  • 1篇粱小玲

传媒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对鼠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9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8只。对照组、治疗组用视神经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夹挫伤模型;治疗组造模后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每隔12h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30min,共14d。于实验的3、6、10、14d处死大鼠。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DCFH-DA)为标记探针,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内2′,7′-二氯双氢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以Annexin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造模后3~14d,视网膜细胞中活性氧的表达量和细胞总凋亡率在3、6、10、14d时每个时间点对照组较治疗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与正常组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治疗组大鼠RGCs细胞核、染色质、细胞器损伤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阻止了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网膜细胞保护作用。
周海燕高晨张景科周丽雅王小梅田蔓男魏志诚
关键词:自由基清除剂视神经钳夹伤视网膜细胞依达拉奉
颅眶联合伤大鼠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钳夹致伤组、自由落体致伤组、液压冲击致伤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每只大鼠左眼为模型眼,右眼为正常眼。造模后统计大鼠模型眼Marcus-gun瞳孔、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眼底出血、视神经断裂、感染、眼眶骨折、视神经鞘膜出血、脑挫裂伤及死亡的发生情况,以判断是否造模成功。并对比观察大鼠模型眼与正常眼的视网膜结构及视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钳夹致伤组死亡3只,无一只成功造模;自由落体致伤组死亡9只,成功造模8只;液压冲击致伤组死亡1只,成功造模16只。成功造模大鼠的模型眼视网膜结构紊乱,视神经节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模型眼视神经节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液压冲击致伤法可成功建立标准化的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高晨周海燕荔志云张景科贾平王向阳
关键词:动物
依达拉奉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SD大鼠192只(384眼),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8只。对照组、治疗组用视神经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夹挫伤模型;治疗组造模后腹腔注射依达氉拉奉30mg·kg-1,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每隔12h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30min,共14d。分别于造模后3d、6d、10d、14d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结构,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切片TUNEL荧光标记,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为标记探针,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内2’,7’-二氯双氢荧光素的荧光强度。以Annexin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结果造模后3~14d,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视网膜细胞偶见TUNEL阳性标记;对照组见大量TUNEL阳性标记细胞,但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视网膜细胞中ROS的表达量在造模后3d、6d、10d、14d时正常组分别为32.530±2.203、43.600±3.635、32.800±1.952、45.330±2.902,治疗组分别为84.507±3.754、65.130±5.308、63.400±5.226、66.990±6.320,对照组分别为92.830±2.875、99.900±0.100、99.300±1.212、92.470±2.159,每个时间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正常组和对照组比较、正常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总凋亡率也明显升高,造模后3d、6d、10d、14d时正常组分别为(9.550±0.325)%、(10.380±0.642)%、(11.540±1.224)%、(10.520±0.839)%,治疗组分别为(22.960±2.574)%、(27.590±1.369)%、(33.950±4.580)%、(25.810±2.170)%,对照组分别为(35.510±3.086)%、(37.550±2.357)%、(40.220±5.011)%、(34.320±3.351)%,每个时间点治疗组和�
周海燕高晨周丽雅张景科王小梅田蔓男
关键词:依达拉奉视神经钳夹伤活性氧凋亡
三种大鼠颅眶联合损伤模型的比较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奠定基础。方法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钳夹致伤组),B组(自由落体致伤组),C组(液压冲击致伤组)。分别建立大鼠左眼颅眶联合伤模型。造模后对模型眼Marcus—gun瞳孔、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眼底出血、视神经断裂、感染、眼眶骨折、视神经鞘膜出血、脑挫裂伤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分别统计。对比观察模型眼与正常眼的视网膜微观结构及视神经节细胞(RGCs)超微结构。结果依据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标准评价各组造模情况,C组优于其余两组。成功的模型眼视网膜HE染色结构紊乱,RGcs计数明显减少。模型眼RGcs的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应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FPI)可以成功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高晨周海燕荔志云张景科贾平王向阳
关键词:视神经动物模型
颅眶联合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颅眶联合伤(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n=64)和无损伤组(n=24)。损伤组大鼠左眼建立COI模型(模型侧),右眼作为自体对照(对照侧),分别在造模后3 d、6 d、10 d、14 d取视网膜组织。检测RGC活性氧含量和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微观结构,电镜下观察RGC超微结构。结果造模后模型侧RGC的活性氧含量和视网膜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10 d达到高峰,与对照侧和无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侧视网膜结构紊乱,RGC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 COI后RGC凋亡失调,活性氧含量增高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晨周海燕荔志云王向阳贾平张景科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性氧细胞凋亡
依达拉奉治疗大鼠视神经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周海燕周丽雅高晨王晓梅张景科田蔓男粱小玲魏志诚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常造成视神经的机械性和缺血性损害,致盲率高,由于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往往给患者带来不可逆转的视功能丧失。该实验以活体动物研究为基础,采用国际认可的造模方式,通过定量检测活性氧的表达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关系,...
关键词:
关键词:依达拉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