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茆智

作品数:42 被引量:688H指数:1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水利水电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4篇灌溉
  • 19篇节水
  • 16篇水稻
  • 11篇节水灌溉
  • 9篇水分
  • 9篇污染
  • 8篇面源
  • 8篇面源污染
  • 7篇作物
  • 6篇水分生产
  • 6篇水分生产函数
  • 6篇农业
  • 6篇农业面源
  • 6篇农业面源污染
  • 5篇稻田
  • 5篇水稻水分生产...
  • 5篇灌溉模式
  • 5篇灌区
  • 4篇水稻节水
  • 4篇水稻节水灌溉

机构

  • 27篇武汉大学
  • 7篇中国工程院
  • 5篇河海大学
  • 5篇武汉水利电力...
  • 3篇漳河工程管理...
  • 2篇广西水利电力...
  • 2篇中国灌溉排水...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河北省水利技...
  • 1篇中国科学学与...
  • 1篇武汉市科技局
  • 1篇武汉蓝星科技...
  • 1篇中工武大设计...

作者

  • 42篇茆智
  • 14篇崔远来
  • 10篇董斌
  • 8篇李远华
  • 4篇赵树君
  • 4篇彭世彰
  • 3篇王建漳
  • 3篇刘方平
  • 3篇许亚群
  • 3篇罗玉峰
  • 2篇陈崇德
  • 2篇万玉文
  • 2篇杨平富
  • 2篇徐俊增
  • 2篇李会昌
  • 2篇杨洋
  • 2篇王修贵
  • 2篇潘乐
  • 1篇杨士红
  • 1篇王海燕

传媒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中国水利
  • 4篇中国农村水利...
  • 3篇水利学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节水灌溉
  • 1篇武汉水利电力...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2004年中...
  • 1篇2005年新...
  • 1篇中国农业节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 增强武汉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座谈会专家发言选萃被引量:1
2006年
2006年3月28日,由武汉市科技局主办,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承办的“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增强武汉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座谈会在武汉市科技大厦召开。现将与会部分专家发言按发言顺序选编刊登,以飨读者。因发稿时间紧促,发表时未经领导和专家审阅,特此说明。
杨新年李光蔡述明茆智朱禹姜益民王季炜颜慧超陈宏愚万君康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杂志社
用FAO-56作物系数法推求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作物系数及验证被引量:27
2007年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试验资料,利用FAO-56推荐的分段单值法和双值法构建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的作物系数曲线,分析了调整灌溉或降雨后的最大作物系数值对双值法水稻作物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并根据2004年实测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及乳熟期的作物系数实测值分别为1.14、1.49、1.43和1.12。分段单值法得到初始生长期、生育中期和后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1.1、1.39和0.79。降雨频繁阶段或灌溉阶段,对最大作物系数作调整后,减小了双值法作物系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验证结果表明,2004年晚稻累积蒸发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2.42%~16.24%,以基于调整后的双值法作物系数的晚稻蒸发蒸腾量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最为接近。
彭世彰丁加丽茆智徐俊增李道西
关键词:作物系数控制灌溉晚稻
水稻节水灌溉被引量:58
1997年
茆智
关键词:水稻节水灌溉灌溉模式
水稻灌区节水增产高效减污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董斌许亚群崔远来罗红英史伟达赵树君何军王建鹏刘方平王建漳王士武杨平富张笑天茆智郑世宗
从1999至2009年,课题组围绕水稻“节水、增产、高效、减污”综合理论与技术,开展了大量田间试验、样本采集、室内化验分析、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机理探讨、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方法包括蒸渗器精细对比模拟试验、田间小区对...
关键词:
关键词:水稻氮肥利用水肥管理
节水潜力分析要考虑尺度效应被引量:19
2005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种稻国家之一,水稻面积为世界第二,水稻的总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居首位.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30%,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水稻的灌溉用水量在全国农业用水中占1/3以上.但中国水资源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工业用水、城镇供水大幅度增长,农业用水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农业是我国的第一用水大户,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应该说水稻的节水,对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茆智韦凤年邵自平洪林
关键词:粮食总产量农业用水粮食作物灌溉用水量水资源紧缺节水型农业
实时灌溉预报被引量:68
2002年
实时灌溉预报是制定动态灌溉用水计划的基础 ,对灌区节水 ,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其重点与难点内容是作物需水量实时预报。国内外已有的作物需水量预报方法与模型 ,是建立在历史典型水文年资料基础之上的 ,无法用于实时预报。文章分析了作物需水量与气象条件和非气象条件 (主要是植物条件以及土壤条件 )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根据天气类型、作物绿叶覆盖率和土壤有效含水率 3项因素进行作物需水量实时预报的方法与模型 ,介绍了具体的预报步骤与计算框图 ,改进了常规的预报方法 ,主要是用预报的天气类型 (晴、昙、阴、雨 )代替修正彭曼法中所需的气温、空气湿度、日照时数与风速 4项气象因素 ,用绿叶覆盖率代替叶面积指数 。
茆智李远华李会昌
关键词:灌溉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定额
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稻田非充分灌溉原理研究
茆智张明炷李远华谢礼贵李新健方荣杰武兰春崔远来郭建民
属于农田水利工程领域,但与农业、土壤、植物生理、气象密切有关,是交义学科成果。成果的主要内容:(1)我国北方与南方稻区中稻与双季早、晚稻的水分生产函数;(2)水稻水分生产函数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3)充分灌溉及非充分...
关键词:
关键词:水稻灌溉制度水分生产函数
利用黔东南区域优势,建立生态文明试验区
2010年
一、黔东南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地位关键、独特 黔东南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地位关键独特。第一,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黔东南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全州森林覆盖率62.8%,在贵州9个市(州、地)中森林覆盖率最高,是国家28个重点林区之一,拥有各级自然保护区23个。
周卫健欧阳自远王光谦叶大年李文华刘嘉麒孙鸿烈陈运泰袁道先傅家漠翟裕生王浩张勇传李京文刘源张陈志恺茆智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珠江上游自然保护区
水稻高效节水与持续高产的灌排技术被引量:19
2002年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种稻国家,全国水稻总产量及灌溉面积居粮食作物中的前列.水稻灌区的节水、高产在我国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试验研究、开发与推广了许多种水稻节水、高产灌排技术;国外通过先进的试验手段,发现长期采用一些水稻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能对水土环境及产量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探讨了此影响产生的原因及避免途径.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并开发出了水稻高效节水、持续高产的灌排与施肥综合技术,以及水稻灌区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具体是稻田轮流淹水与落干的间歇灌技术、与此相配合而增加追肥次数的施肥制度改革措施,以及易于推广应用的稻田实时灌溉预报与渠系用水实时调配技术.这些技术是水利措施与农业措施紧密结合既能高效节水,又能避免水土环境的不利影响,持续高产,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中亦介绍了这些技术的推广情况及推广后取得的节水、增产经济效益和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
茆智崔远来董斌李新建方荣杰陈崇德
关键词:水稻节水用水管理环境改变
考虑降雨有效利用的水稻灌溉模式的优化被引量:6
2021年
为充分利用有效降雨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以湖北漳河灌区为例,提出一种考虑降雨有效利用的水稻灌溉模式的优化方法,根据长系列历史气象数据对传统淹灌模式进行分阶段优化,改变各生育阶段控制水层深度,寻找最大利用降雨兼顾减少灌水次数的最优水层深度组合并分析节水原因及效果.结果显示,优化后适宜水层下限比优化前低10 mm,降雨后最大蓄水深度比优化前深10 mm,而优化后适宜水层上限分蘖前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优化后适宜水层上限分别为50,50,40,25 mm.与传统淹灌模式相比,优化后平均降雨利用率提高3.78%,其中分蘖前期增幅最大,为6.41%,灌水次数减少4.60次,其中乳熟期减少最多,为2.44次,灌溉定额减少25.50 mm,节水率为5.14%,其中拔节孕穗期节水率最高,为7.23%.
陈梦婷杨琳吴光星吴争光茆智崔远来罗玉峰
关键词:水稻有效降雨淹灌灌溉模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