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君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江西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研究
- 赵树君
- 关键词:灌溉定额作物系数定额管理
- 水稻灌区节水增产高效减污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 董斌许亚群崔远来罗红英史伟达赵树君何军王建鹏刘方平王建漳王士武杨平富张笑天茆智郑世宗
- 从1999至2009年,课题组围绕水稻“节水、增产、高效、减污”综合理论与技术,开展了大量田间试验、样本采集、室内化验分析、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机理探讨、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方法包括蒸渗器精细对比模拟试验、田间小区对...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氮肥利用水肥管理
- 不同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对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 2014年
-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鄱阳湖流域农民普通采用的种植模式和综合调控模式对双季早、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调控模式对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晚稻表现一致,间歇灌溉+氮肥用量180kg·hm-2+氮肥施肥方式为基肥∶蘖肥∶穗肥为5∶3∶2的综合调控模式的产量最高,比鄱阳湖流域农民目前实际采用的种植模式淹水灌溉+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氮肥施肥方式为基肥∶蘖肥5∶5的产量,早稻增产7.86%,晚稻增产6.63%,平均增产7.25%。
- 时红才硕许亚群崔远来刘方平旷宗夏赵树君杨文祥谢文韬
- 关键词:双季稻
- 生态沟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于水稻生长期在生态沟进出水口采集水样,分析生态沟3个不同沟段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总氮和硝氮的去除效果表现为高杆灯芯草>茭白>菖蒲,铵态氮的去除效果不稳定;年际间总磷的去除效果存在一定差异,2012年表现为高杆灯芯草>茭白>菖蒲,2013年表现为菖蒲>高杆灯芯草>茭白。不同排水质量浓度下,生态沟对氮、磷的去除率具有波动性,总体上对劣于Ⅱ类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且在一定排水强度范围内,有控制建筑物时生态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较好。
- 侯静文崔远来赵树君许亚群
- 关键词:湿地植被去除率
- 沟塘湿地对农田面源污染的降解试验被引量:10
- 2012年
- 农田排水导致的面源污染是灌区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寻找适合南方地区的治理办法,提出了运用排水沟与塘堰湿地结合的系统净化农田排水水质,并在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净污效果,对TN、NH4+-N、NO3--N和TP的综合去除率分别为69.8%、88.1%、69.6%、81.2%,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和修复农田水环境的目的。
- 吴军崔远来赵树君刘方平许亚群
- 关键词:田间排水沟去除率面源污染
- 鄱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 许亚群董斌刘方平袁国荣才硕赵树君时红王少华邓海龙陈云翔
-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该项目属水利科学技术领域。 2.主要科技内容: 针对鄱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天然沟塘湿地净化功能退化、鄱阳湖水质污染日趋加重的突出问题,项目组研发了水肥高效利用综合调控、排水沟生态改造、塘...
- 关键词: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技术水肥利用
- 鄱阳湖流域水稻灌区水资源最优分配模型研究
- 才硕王少华徐涛刘方平赵树君许亚群时红梁举
-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该项目成果属水利工程科学技术领域。 2.主要科技内容: (1)鄱阳湖流域干旱规律及水稻需水规律研究。 (2)鄱阳湖流域水稻最优灌溉模式研究。 (3)鄱阳湖流域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研究。 (4)...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需水规律灌溉制度
- 不同湿地植物系统对农田排水氮磷净化效果试验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为分析不同湿地植物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杂草和空白为对照,选取莲藕、白莲、藜蒿、茭白、水芹菜、菖蒲、水蕹等7种常见水生植物进行原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植物的湿地对TN、TP去除效果均好于无植物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9d时,与空白对照相比,种植植物的湿地的TN和TP去除率分别提高10.0%~34.9%和8.7%~18.4%,其中,莲藕、白莲、菖蒲、杂草等生物量较大的植物对TN、TP的净化效果优于其他植物。7种植物中,白莲和菖蒲TN去除性能较好,其TN去除率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33.4%和34.9%。综合分析,白莲、莲藕、菖蒲可以作为鄱阳湖流域净化农田排水的备选植物。
- 吴军崔远来赵树君刘方平许亚群
- 关键词:湿地植物水力停留时间去除率氮磷
- 基于SWAT模型的农业面源污染尺度效应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基于SWAT模型建立适用于莲塘口流域的面源污染分布式模型,以子流域嵌套方式从上游至下游构建7个尺度,模拟分析了现状条件及不同情景下总氮、总磷排放负荷随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尺度的增大,单位面积总氮、总磷排放负荷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原因是稻田是整个研究区域流失氮、磷的主要来源,尺度增大后稻田面积占比增加。当稻田面积比相同时,氮磷排放负荷随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原因是随尺度的增大排水被重复利用以及氮磷被净化使浓度减少。不同水文年型及不同施肥制度下的模拟结果有着相同的尺度变化特征,而且同一尺度上枯水年氮磷排放负荷最少,随施肥量减少氮磷排放负荷减少。
- 陈曼雨崔远来郑世宗杨宝林赵树君
- 关键词:SWAT模型土地利用面源污染
- 不同水肥调控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磷肥力的影响试验被引量:10
- 2011年
- 选取湖北省漳河灌区,开展了不同水肥调控模式下稻田土壤氮磷肥力影响试验,分析了2种灌溉方式、3种施氮方式互作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磷含量的变化及其显著性测验(a=0.05)。结果表明,间歇灌溉能较好维持稻田耕作上层(0~20cm)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对耕作下层(20~40cm)土壤全氮、全磷的维持和促进较差;淹灌对稻田下层(20~40cm)土壤全磷含量的促进和恢复作用显著。相比不施氮肥处理,4次施氮肥处理对稻田上层(0~20cm)土壤硝态氮维持和恢复作用显著、对下层(20~40cm)铵态氮具有显著的消耗;4次施氮肥、2次施氮肥处理引起稻田上层(0~20cm)土壤全磷含量的差异较显著。
- 何军崔远来吕露赵树君
- 关键词:水肥调控稻田土壤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