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国华

作品数:157 被引量:1,802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3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8篇玉米
  • 28篇基因
  • 27篇小麦
  • 21篇根系
  • 18篇氮素
  • 18篇基因型
  • 17篇氮效率
  • 14篇春玉
  • 14篇春玉米
  • 13篇植物
  • 13篇基因型差异
  • 11篇杂交
  • 11篇
  • 10篇冬小麦
  • 9篇氮高效
  • 9篇玉米杂交
  • 9篇玉米杂交种
  • 9篇杂交种
  • 9篇施肥
  • 8篇玉米自交系

机构

  • 13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5篇吉林农业大学
  • 9篇河北农业技术...
  • 7篇吉林省农业科...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河北省农林科...
  • 5篇教育部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延安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梨树县农机技...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52篇米国华
  • 66篇陈范骏
  • 59篇张福锁
  • 19篇袁力行
  • 14篇高强
  • 10篇春亮
  • 9篇王艳
  • 8篇隋新华
  • 8篇顾日良
  • 8篇陈延玲
  • 8篇刘向生
  • 7篇蔡红光
  • 6篇刘建安
  • 5篇冯国忠
  • 5篇刘建超
  • 4篇李文雄
  • 4篇胡栋
  • 4篇宋建兰
  • 4篇明凤
  • 4篇朱立煌

传媒

  • 28篇玉米科学
  • 24篇植物营养与肥...
  • 6篇作物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河北农业技术...
  • 4篇吉林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科学:生...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土壤肥料
  • 2篇世界农业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生理与分...
  • 2篇土壤与作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0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在玉米杂交种耐低氮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02年
探明玉米耐低氮的生理机制有利于促进氮高效遗传改良的进度。本试验选用对氮反应有典型差异的两个玉米杂交种西玉 3号和高光效 1号 ,采用盆栽试验 ,设 3个氮水平 ,探讨了苗期玉米对低氮环境的适应性机制 ,结果表明 :两品种在高低氮条件下的地上部干物重差异都不显著 ,但冠 /根比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氮下西玉 3号的根长、根表面积及根重增加幅度大 ,超过高光效 1号 ,因而它具有较强的截获氮素养分的能力 ,以适应低氮环境。低氮下西玉 3号有较大的叶面积 ,可产生大量的光合产物。其叶片光合产生的可溶性糖向根系的大量运输 ,即有利于根系生长 。
陈范骏米国华曹敏建张福琐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玉米杂交种耐低氮根系叶面积可溶性糖
吉林非灌溉地区春玉米产量年际间变异的气候限制因子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调查东北玉米主产区梨树县气温、降雨变化与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明确该地区玉米大面积高产的水热限制因子。分析了近23年(1986~2008年)来梨树县光照、温度、降雨的变异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变异的决定作用。玉米生长期(5~9月)气温不断升高,积温值已达3145℃。降雨量则呈显著下降,从1986年的637毫米稳定下降到1992年的442毫米,此后16年来的玉米生长季平均降雨维持在443毫米左右,但年际间的变异幅度急剧增大。玉米产量与5月上旬(播种出苗期)、6月下旬(拔节期)、7月下旬(抽雄期)三个生育时期的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温度升高(尤其是5月上旬及6月下旬)会加重土壤水分蒸发,因而温度与产量呈负相关。干旱年份,玉米干物质积累从出苗后30天就受到抑制。降雨量不足是限制梨树地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在该地区现有的栽培条件下,当降雨量达到500毫米左右时,产量水平为666.7千克/亩左右,水分(降雨)生产效率达到1.25千克/(亩.毫米)。要进一步大面积提高玉米产量,必须改进栽培耕作措施,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王贵满赵丽娟李影米国华
关键词:降雨量水分生产效率玉米产量
氮素对籽粒形成期小麦光合能力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1998年
运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衰老类型小麦籽粒形成期间的光合特征及氮肥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绿熟型小麦莱州953具有后期光合强度高、叶绿素和绿叶面积下降缓慢、后期籽粒形成比例高等特征。氮素可提高小麦生育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绿面积,减缓光合速率和叶绿素下降速度,延缓光合能力的下降。氮素对莱州953的调节作用比鲁麦14显著。
汤利米国华张福锁
关键词:小麦氮素调控光合能力
京津唐地区部分夏玉米品种节氮潜力的估算被引量:7
2009年
以京津唐地区部分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在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上研究不同玉米品种节氮潜力。结果表明:京单28在两个氮水平下的产量显著高于区试对照品种京玉7,具有33.7%的节氮潜力,在生产中可节省氮肥投入,同步实现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
陈范骏米国华张福锁赵久然杨国航
关键词:夏玉米氮肥
玉米高效吸收氮素的理想根构型被引量:32
2010年
氮肥投入是保证世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如何在高投入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损失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当前作物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课题.高产高投入玉米生产体系中,硝酸盐淋失是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论述了土壤硝态氮运移特点、玉米吸氮规律及土壤氮素有效性对根系生长的调节作用,提出了玉米氮高效理想根系构型.通过改良根系构型、增加深层土壤中根系分布,有可能减少氮素向深层的淋失,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同步实现玉米高产与氮高效利用.
米国华陈范骏吴秋平赖宁薇袁力行张福锁
关键词:玉米氮效率根系构型硝态氮根际
十多年来我国植物营养研究的部分进展与启示
本文总结讨论了近十多年来我国植物营养研究的部分进展及其对今后工作的启示。综合分析认为,对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性、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性、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养分作用的双重性、养分的资源特性和养分在土壤-植物-食物-动物-人...
张福锁马文奇李隆李春俭陈新平米国华巨晓棠刘学军江荣风申建波陈范骏于福同王兴仁
关键词:植物营养养分资源养分有效性
文献传递
玉米氮效率的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25
2004年
在氮高效自交系筛选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NCⅡ设计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 ,同时探讨了氮高效育种中亲本选配等问题。结果表明 :以农大 10 8在两个氮水平下的产量为对照 ,18个自交系组配的 72个杂交组合中 ,在高氮 (2 0 0kgN·hm-2 )条件下有 7个组合优势超过对照 10 % ,在低氮 (不施氮 )条件下有 5个组合优势超过对照 10 % ,而且氮高效杂交组合多数为中效×高效或高效×高效类型。两个氮水平下 ,氮效率性状F1代都表现近中亲遗传和超显性遗传共存的特点 ,而且具氮利用效率杂种优势的组合 (高低氮下均为 98 6 % )多于具吸收效率杂种优势的组合 (高低氮下分别为 6 8%和6 9 6 % )。若在低氮条件下进行氮高效育种 ,母本的遗传特性对F1代各性状影响较大 ,所以 ,应注重对母本氮效率性状的选择。吐丝期穗位叶叶绿素SPAD值与氮效率极显著相关 ,因而 ,可作为次级选择指标。
陈范骏米国华春亮刘建安王艳张福锁
关键词:氮效率杂种优势
东北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途径探讨被引量:75
2018年
减肥增效是提高我国玉米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需求。论文重点以东北玉米为研究对象,从玉米养分需求规律、养分高效品种的节肥潜力、化肥高效施用的4R技术、化肥的有机替代技术等方面论述减肥增效的技术途径。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产量的平均N、P_2O_5、K_2O的需求量范围分别为1.56—1.89、0.60—0.88和1.27—2.30 kg;吐丝后对氮磷的需求量分别占全生育期需求量的20%—30%和20%—40%,对籽粒氮磷的贡献率分别为20%—30%和30%—38%。在目前东北土壤生产力状况下,实现玉米12 000 kg·hm^(-2)的产量水平平均氮肥投入量约为180 kg·hm~(^(-2))。应用不同类型新型肥料的节约氮肥潜力为9—25 kg·hm^(-2),应用磷酸二铵和硫酸铵+过磷酸钙做启动肥可以促进苗期生长。应用高地隙追肥机可以有效延长追肥的适宜期,有利于使"养分供应匹配养分需求"。滴灌施肥技术适宜在风砂质地土壤及干旱频繁发生地区推广,实现增产19%—128%,产量可达12 000—13 000 kg·hm^(-2)。地下滴灌施肥技术增产效果相同,应该大力推广。利用主动冠层传感器Greenseeker,可以在春玉米V5-V8期很好地估测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以及植株吸氮量,并应用于变量、精准的氮肥推荐。因地制宜地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可以节省肥料投入,提升土壤质量。其中秸秆覆盖条耕技术(Strip-till)可以协调传统耕作与免耕的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未来应该从农民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将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栽培耕作技术模式,建立农民可应用、或在不久的将来可应用的技术规程,实现大面积应用,达到区域性减肥增效的目标。
米国华伍大利陈延玲陈延玲夏婷婷冯国忠李前苏效坡高强
关键词:滴灌施肥精准施肥秸秆覆盖玉米
小麦幼穗分化的温光反应研究──Ⅱ:光周期反应对小麦穗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1996年
光周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穗分化期均受到光照长度的控制,在全期短日照条件下,二棱期、护颖期、雌雄蕊分化期的出现受到强烈的抑制.在前期长日照的基础上,不同时间转入短日照后.随时间后延,短日抑制效应减弱.雌雄蕊期由长日转入短日时,依品种、温度及前期长日照的日照长度不同,穗分化进程所受抑制程度有差别,光周期不敏感品种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基本不受影响.小麦幼穗分化对光周期变化的反应具有'滞后"现象.本文认为,随品种、温度及日照长度的不同,小麦对光周期反应的要求可能在二棱-抽穗的任一时期内完成.不宜用某一特定的穗分化期来标志光照阶段的开始与结束.
米国华李文雄
关键词:光周期幼穗小麦
不同品种冬小麦磷效率性状与农学性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对冬小麦农学性状和磷效率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植株较高或抽穗期推迟较多的品种中磷效率性状好的品种较多;产量构型中更多地依靠单一产量因素获得产量的品种对低磷敏感。研究还发现,在缺磷严重的条件下(OlsenP=2.4mg kg)扬花期的生物量、光合叶面积和穗粒数与冬小麦的磷效率相关性较好;在缺磷较轻的条件下(OlsenP=6.6mg kg)成穗数与冬小麦的磷效率相关性较好。这些性状有可能作为筛选磷高效材料的辅助选择指标。
王兰珍米国华陈范骏张福锁
关键词:株高生育期磷效率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