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鹤
-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ACC氧化酶反义基因转化香蕉(Musa spp.)的研究
- 该实验采用香蕉假茎横切薄片外植体为转化受体,研究薄片外植体作为基因枪法转化受体的可行性,所用香蕉品种包括威廉斯(Musa AAA,Cavendish subgroup cv.Williams)、广东2号(Musa AAA...
- 王鸿鹤
- 关键词:基因枪香蕉反义RNAACC氧化酶
- Epstein-Barr病毒A73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细胞内定位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背景与目的:A73基因是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BamHⅠA区右向转录物家族(BamHⅠArightwardtranscripts,BARTs)的主要成员,该家族基因转录表达于多种EB病毒相关细胞和肿瘤。本研究旨在了解A73基因在广东地区鼻咽癌病例中的表达特点,克隆该基因并明确其在上皮细胞中表达的亚细胞区域。方法:收集鼻咽癌组织、鼻咽非癌组织和鼻咽癌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SUNE1、B95.8、Raji和BJAB等细胞株,分别提取各样品的DNA和总RNA,以巢式PCR扩增W序列来检测EB病毒的感染,RT-PCR检测A73基因在各组织、细胞株中的表达,克隆测序后定向亚克隆入pEGFP-C2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其转入人胚肾上皮(humanembryokidney293,HEK293)细胞,RT-PCR检测A73mRNA的表达,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表达的亚细胞区域。结果:除BJAB细胞株外,所有标本中均检测到EB病毒W序列;A73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9.63%(43/54),在鼻咽非癌组织中则仅为4%(1/2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鼻咽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未检测到A73表达,SUNE1细胞中A73的表达高于B95.8和Raji细胞。所构建的A73重组质粒可稳定表达于HEK293细胞,其编码蛋白的表达以胞浆为主。
- 李昂张晓实王鸿鹤姜桔红刘晓琼刘启才曾益新
- 关键词:EPSTEIN-BARR病毒鼻咽癌上皮细胞绿色荧光蛋白
- 河豚肝脏提取物多肽A的抗瘤活性实验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河豚肝脏提取物多肽A、B、C的抗瘤活性。方法 :体外细胞毒试验是用噻唑蓝 (MTT)法。体内抗瘤试验是用小鼠肿瘤模型S 180肉瘤。结果 :多肽A在 12 5~ 10 0 0mg·L-1浓度下 ,对人鼻咽癌细胞 (CNE2 )、人肝癌细胞 (Bel 74 0 2 )、人肺腺癌细胞 (GLC 82 )和人白血病细胞 (K 5 6 2 )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 341.5 5、6 0 7.96、5 2 0 .82mg·L-1和 833.13mg·L-1;而对人胚肾上皮细胞 (HK 2 93)、人脐血管内皮细胞 (EVC 4 0 3)和人体肝细胞 (ChangLiver)的IC50 分别为 6 2 6 .2 2、5 74 13、4 93.4mg·L-1。而多肽B、C对上述细胞的生长均无作用。体内抗瘤试验表明 ,多肽A用 6 0~ 180mg·(kg·d) -1,ipqd× 10d ,对小鼠肿瘤S 180肉瘤的抑制率为 4 2 .0 %~ 4 5 .2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河豚肝脏提取物多肽A在体内、体外试验有一定的抗瘤活性 ,但其抗瘤作用与剂量无相关性 。
- 王鸿鹤李瑜冯公侃何梅凤
- 关键词:抗瘤活性
-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人Cyclin D1/CDK4基因及生物活性鉴定
- 该文的目的是获得人重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4融合蛋白,作为抗癌药物筛选的分子靶点.应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to-Bac)在昆虫细胞Tn-5B1-4中分别高效表达了人Cycl...
- 王鸿鹤
- 关键词:CDK4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 文献传递
- Cyclins/CDKs及其抑制剂的抗瘤作用被引量:12
- 2002年
- 本文简要介绍了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s)、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yclin DependentKinases,CDKs)以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Cyclin DependentKinasesInhibitors ,CKIs)的研究最新进展以及周期调控中关键蛋白及相关抑制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着重介绍了内、外源抑制剂对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及它们的抗瘤作用。
- 王鸿鹤刘宗潮
- 关键词:抗瘤作用细胞周期细胞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 人细胞周期蛋白D1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4的原核表达及鉴定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构建表达人细胞周期蛋白D1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4融合蛋白的重组体。【方法】用RT-PCR从HL-60细胞中扩增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测序鉴定后切下相应的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L3),使之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结果】用PCR扩增得到了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并构建成pET-cyclinD1和pET-CDK4两个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大肠杆菌,Westernblot检测证实了转化的大肠杆菌能表达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融合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原核表达载体,后两者在细胞内能正确表达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融合蛋白。
- 王鸿鹤朱孝峰谢冰芬冯公侃沈竞康刘宗潮
- 关键词:HL-60细胞肿瘤
- 人细胞周期蛋白D1/CDK4基因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被引量:4
- 2003年
- 通过生物工程获得人重组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D1 )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4蛋白 ,作为抗癌药物筛选的分子靶点 .从人HL 6 0细胞中获得细胞周期蛋白D1 CDK4基因的cDNA ,先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上 ,再经重组构建供体质粒pFastBac D1和pFastBac CDK4 .重组供体质粒转化感受态DH1 0Bac细胞 ,挑取确证为白色克隆的菌落振荡培养 ,分离制备高纯度杆粒DNA .以重组病毒适量感染昆虫细胞Tn 5B1 4 ,利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Tn 5B1 4 (Hi5 )中表达相应的重组蛋白 .应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Bac to Bac)在昆虫细胞Tn 5B1 4中分别高效表达了人细胞周期蛋白D1和CDK4蛋白 .SDS PAGE分析表明 ,表达量占细胞可溶性蛋白质的 2 0 %左右 ,表达产物经Ni2 + NTA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达 85 %以上 .研究表明 ,昆虫细胞表达的细胞周期蛋白D1和CDK4蛋白能促进Rb蛋白的磷酸化 ,具有生物活性 .成功构建了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真核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并且在昆虫细胞中正确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融合蛋白 .
- 王鸿鹤朱孝峰谢冰芬冯公侃沈竞康刘宗潮
-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1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分子靶点真核表达生物活性
- 阿诺宁乳化剂的抗瘤作用和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阿诺宁乳化剂的抗瘤作用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用小鼠和裸鼠移植性肿瘤模型测定体内抗瘤活性 ,用Blliss方法计算小鼠给药的急性毒性的LD50 。结果 阿诺宁乳化剂在 4 ,8和 16mg·kg-1,灌胃 (ig) qd× 10d ,对小鼠肝癌HepS 3批实验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 39.2 % ,4 6 .9%和 5 5 .7% ;对小鼠肉瘤S 180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 34.6 % ,4 7.3%和5 4 .4 % ;对小鼠L2 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 37.5 % ,4 5 .9%和 5 6 .5 %。阿诺宁乳化剂在 7.5 ,15 ,30和 6 0 μg·kg-1腹腔注射 (ip)×10d剂量下 ,对小鼠肝癌 (HepS)实验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 31.0 % ,4 2 .9% ,5 0 .2 %和 6 2 .4 % ;对小鼠肉瘤S 180的平均抑瘤率依次为 2 3.6 % ,39.4 % ,5 0 .9%和 6 1.2 % ;在 15 ,30和 6 0 μg·kg-1,ip ,每日 1次 ,每周 6次 ,共 4周的剂量下 ,对人肝癌 (Bel 74 0 2 )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 32 .0 % ,5 0 .5 %和 6 0 .2 % ;在上述 3个剂量下 ,对人肺腺癌 (GLC 82 )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 30 .3% ,4 1.9%和 5 6 .1%。结果表明 ,阿诺宁乳化剂ig ,ip对上述 5种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其抑瘤率与阿诺宁乳剂的剂量相关。用Bliss方法统计出阿诺宁乳化剂对小鼠ig一次的半数致死量 (LD50 )及其 95 %可信限为 74 .75 (5 8.6 7?
- 谢冰芬冯公侃王鸿鹤朱孝峰刘宗潮杨仁洲魏孝义
-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抗瘤活性小鼠移植性肿瘤
-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及其抑制因子
- 细胞周期的异常就会导致细胞的不正常生长和增殖乃至肿瘤的发生.本文研究三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以及周期蛋白依敕性激酶抑制因子.研究它们在细胞周期调节作用,探讨肿瘤防治.
- 王鸿鹤
- 关键词:细胞周期周期蛋白抗癌药物
- 文献传递
- 甲异靛诱导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及机制探讨被引量:7
- 2005年
- 背景与目的:甲异靛可有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其抗白血病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观察甲异靛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促凋亡机制。方法:用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甲异靛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条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Fas蛋白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分析caspase-9、caspase-8、caspase-3、PARP、bcl-2、bax和胞浆细胞色素c的含量。结果:甲异靛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20μmol/L甲异靛处理HL-60细胞12~48h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20μmol/L甲异靛作用于HL-60细胞1h,凋亡百分比为(3.70±0.56)%,当延长至3h、6h和12h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上升至(19.80±1.13)%、(29.20±2.69)%和(47.05±7.70)%,较阴性对照组[(2.65±0.78)%]明显增高(P<0.05)。HL-60细胞经甲异靛处理3h后出现细胞核染色质浓集和DNA梯形条带。甲异靛处理HL-60细胞1h后死亡受体Fas阳性率由(9.35±0.21)%升高到(21.30±1.27)%(P<0.05)。甲异靛可活化HL-60细胞的caspase-8、caspase-9、caspase-3和PARP,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和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并升高细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浓度。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可以减少甲异靛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降低细胞凋亡率。100μmol/Lz-DEVD-fmk预处理HL-60细胞后再加入20μmol/L甲异靛,5h后凋亡率为(16.5±5.5)%,甲异靛组为(29.8±5.4)%(P<0.05);12h后计数,抑制剂加甲异靛组活细胞高达(3.57±0.18)×105/ml,甲异靛组活细胞仅为(1.80±0.14)×105/ml(P<0.05)。结论:甲异靛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其机制与caspases和bcl-2家族蛋白的调节有关。
- 王一朱孝峰肖志坚王鸿鹤周军民梅玉屏邓蓉姜文奇刘宗潮
- 关键词: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