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明
- 作品数:292 被引量:980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显微外科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中的应用(附31例报告)
- 目的:报道显微外科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中的应用经验.方法:临床应用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7 ~ 75岁,平均61.3岁.其中,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修复髋臼节段型缺损13例,术中肢体主要血管损伤后修复6例,术中神经...
- 王爱民王雨杜全印王子明吴思宇孙红振兰秀夫
- 关键词:人工关节显微外科技术
- 锁骨下血管损伤的救治(附15例报告)
- 目的:对1998~2003年救治的15例锁骨下血管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法总结分析15例患者的致伤原因和血管伤情,修复方法为7例血管修人造血管移植,2例大隐静脉桥接,1例直接端端吻合.
结果:死亡3例,手术修复成功1...
- 王子明王爱民杜全印孙红振郭庆山尹良军吴思宁唐颖
- 关键词:血管损伤锁骨下血管血管外科手术静脉修复
- 文献传递
-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长骨干骨不连和畸形愈合被引量:1
- 2009年
- 2005年8月~2007年9月收治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或者畸形愈合10例,采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治疗,骨不连端在术后16~40周得到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 熊雁王子明杜全印吴思宇孙红振王爱民
- 关键词:骨不连骨愈合接骨板
-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髋臼假体的安置是否应参考患者的髋臼前倾角
-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安置髋臼假体时是否应以达到原始髋臼前倾角为目标。方法:我们研究了46例因股骨头缺血坏死而接受初次THA患者,术前通过三维CT检查,测量髋臼及股骨前倾角,通过计算机数字工作站预测的股骨假...
- 王爱民王子明熊雁杜全印陈贤明朱纪峰
-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
- 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研究新进展
- 2013年
- 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率极高的骨科疾病,是由于不同病因直接或间接破坏股骨头血液供应所造成的最终结果,X射线可表现为股骨头向外侧半脱位和干骺端缺损,由于股骨头塌陷造成髋关节的病残较重,因此备受关注。
- 王翠英董晨辉王子明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动物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10例报告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1999-03/2001-0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科行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患者10例。术后颈围固定时间4~6个月,均随访12.9个月,并于术后立即和随访时拍摄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融合节段的高度、后凸成角及颈椎弧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显示颈椎高度术后较术前平均增加4.16mm,随访时平均丧失1.56mm;颈椎弧度平均增加15.8°,后凸成角平均增加1.3°;全部获骨性融合。结论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重建颈椎生理弧度,恢复减压后植骨的高度和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维持理想的颈椎高度能使皱折的黄韧带紧张,椎间孔扩大,缓解和防止颈髓和神经根受压,获得良好能效果。
- 王爱民杜全印孙红振郭庆山尹良军王子明蒋耀光
- 关键词: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骨内固定术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生理弧度X射线片融合节段
- 肘关节置换在肘关节疾患中的初步应用
- 目的 分析采用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肘关节疾患的疗效。方法 28例肘关节疾患采用人工肘部关节置换治疗,男21例,女7例,年龄18~85岁,平均52岁。其中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1例,肱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6例,肘关节肿瘤1例。...
- 杜全印吴思宇王子明苟文隆陈亮王海王爱民
- 关键词:肘关节置换
- 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骨质疏松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和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2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尸体股骨制成横断骨折,骨折间隙为1 cm,模拟粉碎性骨折模型。每对随机选取一根用PC-LCP固定,另一根用DCP固定。进行前后四点弯曲、轴向压缩及扭转实验,得到相应的弯曲、压缩和扭转刚度。结果 PC-LCP固定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干骨折后的弯曲刚度强于DCP的83.3%、压缩刚度强于DCP的76.5%及扭转刚度强于DCP的18.7%,前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接骨板PC-LCP固定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优于DCP。
- 熊雁赵玉峰王子明杜全印孙红振吴思宇陈卫军王爱民
- 关键词:股骨骨折接骨板骨质疏松生物力学
- 人工全肘关节置换在严重肘关节创伤中的初步应用分析
- 目的:分析采用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肘关节创伤的疗效.
方法:5例严重肘关节创伤患者采用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治疗,男3例,女2例,年龄33~67岁,平均52岁.其中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伴创伤性关节炎1例,肱...
- 赵玉峰王爱民孙红振杜全印郭庆山王子明吴思宇唐颖王雨
- 关键词:肘关节创伤关节置换人工关节
- 文献传递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30例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细菌学特点、翻修策略、翻修术中常见的困难及对策。方法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1~86岁,平均62.5岁。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1个月~4年,平均为术后7个月。其中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坏死11例,骨关节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行Ⅰ期翻修术12例,Ⅱ期翻修术18例。结果翻修术前24例明确诊断为感染,其中细菌学明确诊断18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其他细菌9例。术中标本细菌培养23例阳性,7例阴性。Ⅰ期翻修12例中10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2例感染复发;Ⅱ期翻修中13例得到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1例感染复发。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4分,随访截止时评分平均为84分。结论(1)耐药葡萄球菌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2)术后感染翻修手术难度大,术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没有手术经验的医师尽量不要尝试;(3)术后感染采用Ⅰ期或Ⅱ期翻修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Ⅱ期翻修术后感染复发率较低;(4)抗生素骨水泥在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疗效,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5)术后科学的康复对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 赵玉峰王爱民孙红振杜全印郭庆山王子明吴思宇唐颖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