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洪生

作品数:10 被引量:27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底栖生物
  • 4篇生态特点
  • 4篇群落
  • 3篇动物群
  • 3篇动物群落
  • 3篇浮游
  • 3篇浮游动物
  • 3篇浮游动物群落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生物量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密度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物量
  • 1篇大型底栖生物
  • 1篇多毛类
  • 1篇多样性
  • 1篇英文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关系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山西省水产研...

作者

  • 10篇毕洪生
  • 4篇孙松
  • 3篇孙道元
  • 3篇高尚武
  • 2篇张光涛
  • 2篇张芳
  • 1篇王荣
  • 1篇吴耀泉
  • 1篇黄勃
  • 1篇张宝琳
  • 1篇蔡德陵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3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被引量:24
1997年
报告了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的调查结果。所用材料为 1 980年 8月~ 1 981年 7月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曼氏无针乌贼是 5月上旬进入胶州湾生殖洄游 ,乌贼在胶州湾生长很快 ,8,9月间日增长量可达 1 .1 3mm。整个胶州湾均为曼氏无针乌贼的产卵场。 1 1月曼氏无针乌贼离开胶州湾 。
张宝琳孙道元毕洪生吴耀泉黄勃
关键词:曼氏无针乌贼
渤海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碳同位素研究的初步结果(英文)被引量:32
2001年
1997年 6月 5~ 1 0日在渤海 4个站位上采集了悬浮体、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沉积物样品 ,其目的是采用碳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渤海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浮游动物样品按其粒级分为 >1 0 0 0μm,5 0 0~ 1 0 0 0μm以及 2 0 0~ 5 0 0μm 3个组分。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在春末渤海生态系统各级各类生物δ13C值的范围为 -2 5 .67~ -1 7.4 2× 1 0 - 3,其中浮游生物群体 (不包括游泳动物 )δ13C值相差约 3 .68× 1 0 - 3,相当于该生态系统有 3 .2个营养层次。中型浮游动物随粒径的增大 ,其δ13C值增大 ,显示出营养层次的碳同位素富集作用 ,但不同粒级组分相互间δ13C值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重叠 ,实际上这也是其生物组分有重叠的反映。营养层次随颗粒的增大而升高 ,这一趋势与 Rau等 ,Sholto-Douglas等 ,Fry与Qui ones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渤海底栖生物的 δ13C值一般要比浮游生物的 δ13C值高 ,这并不意味着底栖生物的营养层次要比浮游生物的高 ,而是反映其食物来源的差异和底栖与浮游两个食物网底部同位素组成的不同。有限的底栖生物样品的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底栖生物食物网有 4个营养层次。
蔡德陵王荣毕洪生
关键词:生态系统营养关系碳同位素
蛤仔渔业对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的影响
该文用1991年5月-1995年11月在胶州湾内设10个监测取样站所获的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组成以温带种和广温广布种为主,兼有冷水种和广温的热带-亚热带种,这在多毛类组成上表现的尤其明显.在大沽河口...
毕洪生
关键词:底栖生物
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变化被引量:58
2001年
采用 1 991— 1 995年在胶州湾 1 0个监测站季度取样的资料用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分析 ,并与 80年代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一些优势种如菲律宾蛤仔和细雕刻肋海胆等的数量明显减少 ;90年代初期与 80年代相比 ,湾内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到 90年代中期又有所回升 ,而湾内的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却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小型底泥食性的种类 ,如丝异须虫和方格独鳃虫等。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可以划分为 5种类型 ,而不同于 80年代的 6种类型 ,且各群落的优势种变化较明显。
毕洪生孙松孙道元
关键词:底栖生物生物量栖息密度生物多样性主成分分析法
胶州湾多毛类的生态特点被引量:21
1998年
用1991~1995年在胶州湾季度取样(2、5、8、11月)所得的资料探讨胶州湾毛类组成、分布、数量变动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特点。结果表明胶州湾多毛类组成以温带种和广温广布种为主,兼有广温热带种和冷水种;其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5.14gm-2、82indm-2;湾内的生物多样性、栖息密度均高于湾口;湾内多毛类群落根据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分成5种类型;过度捕捞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使夏季多毛类多样性偏低。多毛类的分布主要是受不同的底质类型的影响;数量变动主要是受水温的影响。
毕洪生孙道元
关键词:多毛类多样性生物量栖息密度
胶州湾底栖生物多样性初探被引量:35
1996年
用1991~1995年胶州湾10个监测站的资料,采用Shannon-Weaver 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种的丰盛度指数以及Sanders稀疏曲线进行大型底 栖生物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在胶州湾,粉砂-粘土混合型的沉积环境中大型 底栖生物多样性高于匀质的粗砂底质。每年在湾内大量地捕捞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对底栖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在受影响区内夏季多样 性偏低,80年代末过度捕捞菲律宾蛤仔也使受影响区多样性偏低。
毕洪生冯卫
关键词:底栖生物生物多样性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Ⅰ.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被引量:68
2000年
以 1 959年全国海洋普查浮游动物中网周年标本为材料 ,对渤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渤海浮游动物群落以近岸广温种为主 ,主要优势种包括小拟哲水蚤 ( Paracalanus parvus)、双毛纺锤水蚤 ( Acartia bifilosa)、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拟长腹剑水蚤 ( Oithona similis)、墨氏胸刺水蚤 ( Centropages mcmurrichi)、中华哲水蚤( 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 ( Labidocera enchaeta)、强壮箭虫 ( Sagitta crassa)等。由于受海流影响 ,渤海中也有少量暖水性种类出现 ,包括 Euchaeta rimana Bradford1 974、精致真刺水蚤 ( Euchaeta concinna)、刺尾角水蚤 ( Pontellaspinicauda)、羽环纽鳃樽 ( Cyclosalpa pinnata)、长吻纽鳃樽 ( Brooksia rostrata)、锯齿海樽 ( Doliolum denticulatum)、肥胖箭虫 ( Sagitta enflata)和介形类。聚类分析和主要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 :受海流影响 ,春季 ( 5月份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可以划分成近岸型、受黄海海流影响的外海型以及过渡类型。夏季 ( 8月份 )由于水文条件的差异 ,群落结构比较复杂。秋、冬季( 1 1月份、2月份 )主要是以近岸类型为主 ,这可能同该海区盛行东北风有关。
毕洪生孙松高尚武张芳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生态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 Ⅱ.桡足类数量分布及变动被引量:51
2001年
用 1 959年全国海洋普查浮游动物中网样品分析渤海浮游动物 ,尤其是中小型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及变动特点。结果表明 ,渤海浮游动物全年平均丰度为 384 1 ind/ m3,最大 33756ind/ m3,最小 6.5ind/ m3。其中桡足类年平均密度为 34 1 3ind/ m3,是数量的主要构成者。渤海浮游动物主要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 ,此外春、秋两季各自有一个小的高峰。春季峰主要是由双毛纺锤水蚤 ( Acartia bifilosa)的大量繁殖造成 ,秋季峰主要是由拟长腹剑水蚤 ( Oithona similis)构成 ,夏季峰是由于小拟哲水蚤 ( 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 ( 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拟长腹剑水蚤等多种桡足类和一些幼虫大量繁殖造成。渤海浮游动物季节演替比较明显 ,双毛纺锤水蚤、墨氏胸刺水蚤 ( Centropagesmcmmurrichi)和中华哲水蚤 ( Calanussinicus)是春季的优势种 ;小拟哲水蚤、拟长腹剑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 ( Corycaeusaffini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是夏季的优势种 ;拟长腹剑水蚤、真刺唇角水蚤 ( Labidocera euchaeta)等是秋季的优势种。数量的水平分布同温度的水平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同盐度趋势相反。
毕洪生孙松高尚武张光涛
关键词:浮游动物桡足类丰度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Ⅲ.部分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动被引量:29
2001年
用 1 959年全国海洋普查中网浮游动物标本 ,分析渤海水母类、枝角类、糠虾、毛虾和幼虫等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水母类以近岸低盐种为主 ,主要出现在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冬季出现的种类较少 ,优势种为八斑芮氏水母 ;夏季种类较多 ,优势种为半球杯水母和嵊山多胃水母等。鸟喙尖头为近岸高温低盐种 ,主要出现在莱州湾 ,数量在 6月份达到最大值。箭虫是渤海主要肉食性种类之一 ,其数量高峰期出现在 9月份。长住囊虫的季节变化呈双峰型变化 ,第 1次数量高峰出现在 5月份 ,第 2次数量高峰出现在 8月份。该种大部分时间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渤海出现的糠虾有长额刺糠虾和漂浮囊糠虾 ,其中长额刺糠虾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在春、夏、秋各有一个数量高峰 ;漂浮囊糠虾在秋末数量明显增加。这两种糠虾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三叶针尾涟虫属于低温种类 ,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细长脚属夏季高温种 ,在 6、7月份数量较高。该种的分布受盐度影响比较大 ,主要出现在受黄海海流影响的高盐水域。数量较大的幼虫有桡足类的六肢幼体、多毛类海稚虫科的幼体、双壳类幼体和腹足类幼体。其中桡足类六肢幼体和海稚虫科的幼体在 5月份出现较多 ,腹足类幼体在 6、7?
毕洪生孙松高尚武张光涛张芳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胶州湾环境对底栖生物的影响被引量:21
1997年
毕洪生
关键词:底栖生物群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