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章群
- 作品数:38 被引量:172H指数:9
- 供职机构: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菜籽水解蛋白不同组分的体外功能性质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初步分析了水酶法工艺得到的菜籽水解蛋白的组成、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ACE活性,并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分离水解蛋白得到不同组分,探讨了不同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ACE活性与组分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水解蛋白具有良好的体外功能性质,经Sephadex G-25分离后的9个峰中,峰2、峰4和峰5具有较好的体外功能性质,它们的分子量分布中90%以上低于1000,且含有较高量的疏水性氨基酸。
- 王瑛瑶栾霞魏翠平张霜玉段章群
- 关键词:体外抗氧化活性
- 文冠果油脂肪酸、甘油三酯组成及其相关性分析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分析了3个产地44个文冠果油的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组成。从文冠果油中共分析出12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分别是亚油酸(40.89%~43.20%)、油酸(29.63%~31.66%)和芥酸(8.29%~8.45%)。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占90%以上,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在1.08~1.20之间。采用HPLC-TOF/MS共鉴定出33种可能的甘油三酯,构成这些甘油三酯的脂肪酸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山嵛酸、芥酸、木焦油酸以及二十四碳一烯酸等。文冠果油含量较高的甘油三酯为OLL(18.02%~20.15%),其次是OOL(8.08%~8.42%)和LLAo(7.75%~8.20%)。同时,对不同产地文冠果油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文冠果油品质研究及掺伪鉴别提供数据支撑。
- 张东薛雅琳段章群李秀娟朱琳何少卿
- 关键词:脂肪酸甘油三酯
- 新型健康油脂-中长链脂肪酸结构油
- 王瑛瑶魏翠平李爱科栾霞段章群李长鑫
- 该项目以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和现代分离技术为核心,熟化了菜籽油酶催化改性制备含中碳链脂肪酸结构油的技术,集成建立了200kg/d的中试生产线.产品的质量指标中:中碳链脂肪酸≥17(g/100g),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27(g...
- 关键词:
-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
- 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
- 磷脂是一种优良的乳化剂,普遍存在于生物的各种组织细胞中。作为一种绿色保健品,它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常见的磷脂种类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环己六醇、磷脂酸和磷脂酰丝氨酸。磷脂...
- 胡飞段章群王瑛瑶栾霞魏翠平王淮姚日生
- 关键词:磷脂酶改性磷脂酶D磷脂酰丝氨酸
- 文献传递
- 精炼工艺对大豆油中微量物质变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植物油的精炼过程在除去不利于油脂稳定性的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和磷脂及其他影响食用安全和油脂品质的物质同时,也造成油脂中微量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及一些新的有害物质的生成。研究了国内5个厂家的大豆油在精炼过程中微量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精炼后大豆油中生育酚及甾醇含量显著降低,分别由26.0~37.4 mg/100 g、402.75~841.92 mg/kg降为15.3~31.3mg/100 g、291.90~372.50 mg/kg,同时反式脂肪酸、聚合甘油三酯、缩水甘油酯含量分别提高到0.23%~1.85%、0.220%~0.738%、0.40%~2.94%。对精炼各工序中微量物质的含量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除甾醇主要是在碱炼工序损失外,生育酚、反式脂肪酸、聚合甘油三酯及缩水甘油酯变化最显著均在脱臭工序。同时还考察了不同厂家各工序段的工艺参数,以期阐明大豆油精炼过程中微量物质的变化规律,为植物油适度精炼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
- 方冰魏翠平王瑛瑶刘京段章群栾霞
- 关键词:精炼大豆油生育酚甾醇反式脂肪酸缩水甘油酯
- 单甘酯对棉籽油和棕榈硬酯体系结晶性质的影响
- 棉籽油与棕榈硬酯的酶催化酯交换产物是烘焙或者糖果加工中的起酥油较为理想的基料。本文研究了不同油酸单甘脂添加量对棉籽油和棕桐硬脂(50 ∶ 50)酶催化酯交换产物结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和5%的油酸甘油酯,酯...
- 王瑛瑶LINGZHI-CHEONG魏翠平栾霞段章群马榕
- 关键词:棉籽油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结构脂质氧化稳定性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多种改性结构脂质已商业化生产。众所周知,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在甘三酯中的位置分布直接影响食用油脂的物化特性、氧化稳定性和保质期等。事实上,结构脂质工艺不仅降低原料油脂所含天然抗氧化剂,同时不同程度降低结构脂产品抗氧化性能。采用抗氧化剂能显著改善结构脂及其产品的在食品体系抗氧化稳定性。
- 栾霞张帆魏翠平王瑛瑶段章群
- 关键词:结构脂质营养
- 油茶籽水酶法制油水相固形物中茶皂素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测定茶皂素含量的方法。色谱柱SUPELCOTM L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体积比40:60);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267 nm;柱温30℃。该方法平均加标回收率90.88%~113.13%,精密度达0.19%,定量检出限0.67%,测得水相固形物中茶皂素质量分数为54%,与比色法测定结果相接近,但液相法具有测定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与相关液相测定茶皂素方法报道相比,该方法色谱峰分离较好,且避开了溶剂峰干扰等特点,适合作为测定茶皂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 郭咪咪薛雅琳张东段章群王雅朦朱琳李秀娟李晓宁
- 关键词:茶皂素液相色谱
- 结构脂质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
- 结构脂质(SLs)被广泛定义为天然油脂经过结构重组使其脂肪酸(FAs)位置和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的一类脂质。天然可食用油脂和卵磷脂是由甘油基骨架上脂肪酸的种类和位置分布不同的三酰甘油(TGs)和含不同极性头基基团的磷脂(P...
- 王瑛瑶马榕栾霞段章群魏翠平张帆
- 关键词:结构脂质改性
- KOH醇水溶液分离纯化结构脂质条件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以酶催化酸解制备MLM型(M为中碳链脂肪酸,L为长碳链脂肪酸)结构脂质得到的反应产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KOH醇水溶液中和脱除游离脂肪酸条件中KOH醇水溶液用量、醇-水体积比、正己烷用量以及二次提取的正己烷用量对结构脂质回收率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KOH醇水溶液与反应产物体积(mL)质量(g)比为8∶1,醇水溶液中醇-水体积比为30∶70,正己烷与反应产物体积(mL)质量(g)比为12∶1;二次提取中正己烷与反应产物体积(mL)质量(g)比为3∶1时,体系中结构脂质回收率最高,为94.35%;回收得到的结构脂质中甘油三酯含量为95.27%,结构脂质酸值(KOH)为0.11 mg/g。
- 潘向昆王瑛瑶刘建学段章群栾霞
-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分离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