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秀清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大学生
  • 2篇心理
  • 2篇幼儿
  • 2篇中介
  • 2篇社会支持
  • 2篇教育
  • 2篇高校
  • 1篇心理调节
  • 1篇心理发展
  • 1篇心理发展规律
  • 1篇心理关系
  • 1篇心理学
  • 1篇性生活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幼儿教育
  • 1篇择业
  • 1篇择业焦虑
  • 1篇择业效能感
  • 1篇择业自我效能...
  • 1篇政教

机构

  • 9篇广西科技师范...

作者

  • 9篇杨秀清
  • 5篇张庭辉
  • 4篇张丽
  • 3篇佘少华

传媒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成才之路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当代教研论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 领悟社会支持、安全感的中介效应
2023年
目的: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2022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广西的地理位置分层,选取桂林、柳州、来宾、南宁、玉林5市,抽取5所高校的813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以及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社会交往焦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安全感问卷。结果:共发放问卷813份,收回813份,有效问卷742份,有效率为92.3%。儿童期心理虐待、领悟社会支持、安全感、社交焦虑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领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社交焦虑间存在多重中介效应(P<0.01);领悟社会支持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社交焦虑过程中的间接效应显著大于安全感,领悟社会支持——安全感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社交焦虑的间接效应。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是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个体社交焦虑的内部机制之一,缓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应更多地关注个体领悟社会支持力的发展。
张庭辉杨秀清张丽
关键词:社交焦虑安全感领悟社会支持
广西3~6岁幼儿欺负行为现况调查
2020年
背景既往欺负行为的研究多聚焦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而针对3~6岁幼儿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了解广西3~6岁幼儿欺负行为的现状,为更好地预防幼儿欺负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3—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广西桂林市、柳州市、来宾市、南宁市、玉林市选取10所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每所幼儿园抽取小班、中班、大班各1个班,共30个班1054例幼儿进行调查研究。使用本课题组编制的《3~6岁幼儿欺负行为评定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各班班主任填写,借助摄像头现场观察并记录幼儿欺负行为发生状况。问卷包括基本情况、欺负行为评定量表(由间接受欺负、直接受欺负、欺负他人、对欺负的应对4个分量表组成,其中直接受欺负分量表可细分为言语欺负、身体欺负、财物欺负项目)、欺负行为发生场所。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054份,回收有效问卷982份,回收有效率为93.2%。982名幼儿中男518例,女464例;卷入欺负行为184名(占18.7%,其中间接受欺负34名、直接受欺负98名、欺负他人52名),未卷入欺负行为798名(占81.3%)。男性幼儿卷入欺负行为、欺负他人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班段幼儿卷入欺负行为、直接受欺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受欺负幼儿受到直接言语欺负发生率低于女性,直接身体欺负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班段受欺负幼儿受到直接言语欺负、间接受欺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欺负幼儿对欺负的应对分量表得分〔(19.9±4.1)分〕高于未卷入欺负行为幼儿〔(10.3±3.5)分〕(t=28.15,P<0.01)。卷入欺负行为的184名幼儿中,欺负行为发生的场所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活动室〔76例(41.3%)〕、室外活动场〔36例(19.6%)〕、过道和大厅〔34例(18.5%)〕。不同班段幼儿欺负行为发生在室外活动场、活动室、幼儿园角落所占比例比较,
张庭辉杨秀清张丽佘少华
关键词:欺负
教育心理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依托心理学开展工作以提高育人针对性与实效性逐渐成为我国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向。教育心理学专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教师把握受教育者心理特点,针对性采取心理调节措施提升教育效能。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工具,切实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探究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培育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增强思政育人实效。
杨秀清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思政教育心理发展规律教育效能心理调节受教育者
广西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对孤独感的影响: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讨广西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对孤独感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于2019年3~4月选取广西821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孤独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广西大学生ASLEC、UCLA及RRS得分两两间均呈正相关(r=0.23,0.21,0.37,均p<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中介假设模型拟合指数良好;通过分析发现负性生活事件正向预测反刍思维,反刍思维正向预测孤独感,负性生活事件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负性生活事件对孤独感的影响通过反刍思维实现,反刍思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可见大学生的反刍思维可能与他们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和孤独感相关,大学生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下加剧其孤独感。
张庭辉杨秀清张丽
关键词:负性生活事件孤独感反刍思维中介作用广西大学生
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焦虑与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基于广西6所高校的调查被引量:11
2021年
使用大学生择业焦虑问卷、专业认同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量表对广西6所高校8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焦虑与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效能感和择业焦虑在性别、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②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呈负相关(r=-0.26,P<0.01);③大学生专业认同正向预测择业效能感(β=0.31,P<0.01),择业效能感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27,P<0.01),专业认同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13,P<0.05),从中介效应来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对择业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关系密切,择业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张庭辉杨秀清佘少华楚克群
关键词:择业焦虑择业效能感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调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校教师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山东、陕西、河南、北京等省市31所本科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有效问卷374份,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率为52.94%,职业倦怠在学历、年龄、婚姻状况以及月薪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已婚、28~<35岁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工作满意度、付出-回馈失衡以及抑郁情绪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较高,社会应给予更多支持。
楚克群佘少华杨秀清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校教师工作压力
未成年人自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
2012年
未成年人自杀现象成为许多人讨论的热点,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些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教会未成年人尊重生命、认真对待死亡、家校社会共同协作共同防止的预防措施,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杨秀清
关键词:未成年人自杀生命
行为矫正基本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刍探
2021年
人们对某种行为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依据当事人不良行为,采取相应方法改变其行为习惯,这个过程称为行为矫正。行为矫正适用于所有幼儿,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还能消除幼儿的日常不良行为,为其日后发展奠定基础。文章在对行为矫正技术的概述、理论、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对行为矫正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杨秀清
关键词:教育策略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自尊水平与嫉妒心理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考察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社会支持在自尊水平和嫉妒心理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缓解大学生嫉妒心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0-12月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8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3份,有效率为92.9%。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嫉妒心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各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各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尊水平与嫉妒心理呈负相关(r=-0.16,P<0.01);社会支持与嫉妒心理呈负相关(r=-0.25,P<0.01);自尊水平负向预测嫉妒心理(β=-0.16,P<0.01);社会支持与自尊水平的交互项可负向预测嫉妒心理(β=-0.36,P<0.01)。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在自尊水平对嫉妒心理存在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自尊水平与嫉妒心理之间起调节作用。
张庭辉杨秀清卢静玲张丽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水平嫉妒心理社会支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