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

作品数:32 被引量:250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血管
  • 11篇动脉
  • 9篇动脉瘤
  • 8篇颅内
  • 7篇出血
  • 6篇蛛网膜
  • 6篇蛛网膜下
  • 6篇蛛网膜下腔
  • 6篇蛛网膜下腔出...
  • 6篇网膜
  • 6篇下腔出血
  • 6篇膜下
  • 5篇动脉狭窄
  • 5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 4篇血管成形
  • 4篇血管痉挛
  • 4篇症状
  • 4篇外科
  • 4篇颅内动脉

机构

  • 2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0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31篇李鹏
  • 20篇张峰
  • 19篇井山泉
  • 19篇刘建峰
  • 13篇侯凯
  • 11篇李辉
  • 10篇高金玲
  • 6篇史学芳
  • 6篇张超
  • 6篇吴建梁
  • 5篇孔世奇
  • 4篇范振增
  • 3篇扈玉华
  • 2篇王凤安
  • 2篇闫庆辉
  • 2篇牛建星
  • 2篇徐丽峰
  • 1篇贾汝梅
  • 1篇张品元
  • 1篇李彦平

传媒

  • 7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临床荟萃
  • 2篇河北医药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河...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临床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CAS)对改善颅外段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神经症状和临床预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4年4月-2012年6月在河北省神经介入诊疗中心住院接受CAS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78例,回顾性分析CAS术前和术后随访记录,采用改良的Rankin分级量表(mRS)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支架内有无再狭窄.结果 278例患者共放置293枚自膨式支架,15例伴有双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137例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109例患者行预扩张.手术成功率100.0%.随访时间13~96个月,平均37.4个月.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8.3±9.7)%,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0.4±6.6)%.与术前相比,症状消失与改善267例,改善率为96.0%;244例(87.8%)患者有良好的结果(mRS评分0~2分);1年内没有出现同侧缺血性脑卒中.103例(37.1%)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9例(10.4%)发生血管痉挛;11处(3.8%)出现支架内超过50%再狭窄;4例(1.4%)伴发急性期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0.7%)患者术后伴发颅内出血.结论 CAS是一种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症状的安全、有效方法,短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刘建峰侯凯李辉张峰李鹏井山泉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药物洗脱支架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3
2017年
随着人们生活模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脑梗死已成为诱发老年患者死亡、残疾的重要原因,且患者一旦发病极容易引发瘫痪等一系列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给其身心带来伤害。当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动脉内溶栓、机械取栓、静脉溶栓等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现状,并对机械取栓与动脉内溶栓的治疗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与动脉内溶栓治疗相比,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更好,且继发性脑栓塞、术后脑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尤其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其治疗效果更好。
张峰李鹏井山泉高金玲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机械溶栓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38
2012年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SCVS的发生率为20%~30%,一般于aSAH后3~4 d出现症状,第2周达到高峰,需3~4周恢复。早期评估病情,预测SCVS的发生,有利于预防及给予恰当的治疗;加强围术期的监测及处理,降低动脉瘤处理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以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本文就aSAH后SCVS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张峰刘建峰李鹏井山泉张超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经过对各项临床监测指标与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剖析,挑选出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的高危因素,为降低破裂动脉瘤介入手术后的致残率与病死率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血压、血糖、入院时Hunt—Hess分级、Fish分级,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其宽颈与否,手术术式与手术时机等)及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GOS预后评分,应用SPSS19.0软件系统,经多因素逻辑性回归分析概括总结出aSAH患者临床特征与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Ⅲ、Ⅳ级)、Fisher分级、糖尿病史、动脉瘤位置、大小、手术时机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糖尿病、手术时机、动脉瘤位置及大小是独立干预aSAH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术预后的高危因素。
井山泉高金玲刘建峰张峰李鹏
关键词:预后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原因。第1次破裂出血病死率高达40%,第2次出血病死率可高达60%。由于其具有再次破裂出血及引发血管痉挛的可能,所以在明确为动脉瘤性SAH后,及时有效地针对动脉瘤进行处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因受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动脉瘤部位以及神经外科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影响患者的治疗。
张峰高金玲刘建峰李辉李鹏井山泉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阴性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复查情况。结果 (1)临床表现:8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痛,73例出现脑膜刺激征,62例出现恶心和(或)呕吐,37例伴有高血压史。(2)实验室检查:86例患者CT扫描未发现单纯脑室内出血或单纯脑实质内出血,伴有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3例,纵裂血肿2例。有74例再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22例,其中14例伴高血压,术前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底大动脉或主干动脉血管壁不光滑。(3)治疗方法及复查结果:22例动脉瘤患者中8例保守治疗,7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4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载瘤动脉支架置入;复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颅内动脉瘤或其他病变的可能,必要时应复查造影。
张峰侯凯刘建峰李鹏井山泉张超高金玲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术阴性
CT灌注成像在外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CT灌注成像技术在脑缺血性病变中应用较多,但在外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尚不多见。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若能早期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将能及早提示缺血病灶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临床早期应用脑血管扩张药、预防外伤后脑梗死的...
牛建星吴建梁史学芳李鹏孔世奇
关键词:CT灌注成像颅脑损伤外伤后脑梗死脑缺血
文献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2004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7(matrixmetalloproteinase 7,MMP 7)在胃癌、癌旁 5cm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3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以及 2 5例正常胃组织中MMP 7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MMP 7的阳性表达率为 6 7.4 % ,而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MP 7均无阳性表达 ;在胃癌组织中MMP 7的阳性表达在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间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5 ) ,而在性别和肿瘤大小及肿瘤生长方式间无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5 )。结论MMP 7阳性表达可能在胃癌的转移中起关键作用 ,MMP
王凤安李鹏郝东明任鹏涛刘津闫庆辉张国建
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30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中蛋白质及NSE含量的动态变化
文章介绍了对30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中蛋白质及NSE含量进行了测定的结果,结合其他临床指标以探讨其在早期预警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李鹏张会丰王小康张少丹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脑脊液蛋白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胶质瘤中的表达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20例新鲜冷冻标本及117例多聚甲醛固定的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半定量计算和统计学分析。结果RT-PCR结果示正常脑组织和Ⅰ-Ⅳ级胶质瘤中HIF-1αmRNA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11.99、12.18、48.31、80.96、112.77,正常脑组织和Ⅰ级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9.45,P<0.01);而VEGF mRNA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29.50、37.97、60.33、84.61、112.9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2.91,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HIF-1α在正常脑组织和Ⅰ-Ⅳ级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3.3%、53.5%、80.6%、100%,正常脑组织和Ⅰ级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19,P<0.05);同样,VEGF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3.3%、62.8%、83.3%、10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78,P<0.05)。结论HIF-1α与VEGF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IF-1α与VEGF无论是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均上调,并且两者间的表达也具有相关性。
吴建梁孔世奇李鹏范振增史学芳扈玉华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胶质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