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昕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万古霉素
  • 6篇给药
  • 6篇给药方案
  • 2篇替考拉宁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去甲
  • 2篇去甲万古霉素
  • 2篇细菌性
  • 2篇细菌性肺炎
  • 2篇美罗培南
  • 2篇敏感性
  • 2篇耐甲氧西林
  • 2篇耐甲氧西林葡...
  • 2篇耐药
  • 2篇甲氧西林
  • 2篇肺炎
  • 2篇杆菌
  • 2篇鲍曼不动杆菌
  • 2篇MPC

机构

  • 10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0篇李昕
  • 8篇李焕德
  • 1篇王林
  • 1篇刘伟

传媒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南药学
  • 2篇2009年湖...
  • 1篇中华医学会呼...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PC的美罗培南不同给药方案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 观察体外中空纤维柱模型中不同美罗培南给药方案下细菌的生长情况,寻找美罗培南既能杀灭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又能阻止耐药突变菌株富集生在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 建立体外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受试菌为鲍曼不动杆菌...
王林刘伟李昕
MRS肺炎患者万古霉素持续静滴时Cmin(或Css)/MIC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MRS肺炎患者万古霉素持续静滴时Cmin(或Css)/MIC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将所有患者按持续静滴时间的不同分为A(持续静滴3h)、B(持续静滴24h)两组,用HPLC法测定万古霉素的Cmi...
李昕李焕德徐兵张莉蔡艳蓉何鑫刘丽华张明香
关键词:细菌性肺炎万古霉素临床疗效持续静滴
文献传递
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介绍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进行综述。结果针对不同感染,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包括大剂量静脉滴注、在静脉滴注前采用负荷剂量、24 h持续静脉滴注、鞘内注射、腹膜内给药及制成缓释系统给药等。结论针对不同感染,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案,能更有效地发挥万古霉素的抗菌作用、降低毒性反应并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李昕李焕德
关键词:万古霉素给药方案
万古霉素高谷浓度给药方案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建立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0~20μg·mL-1的给药设计方案。方法 采用Matxke方法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以目标谷浓度为10~20μg·mL-1,利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比较预测谷浓度与实际谷浓度的差别并计算AUC0~24/MIC。结果43例患者的预测谷浓度为(15.25±1.60)μg·mL-1,实际谷浓度为(14.47±2.46)μg·mL-1,预测谷浓度的ME为0.78μg·mL-1(95%CI:0.13~1.42),MAE为1.57μg·mL-1(95%CI:1.09~2.06),RMAE为2.21μg·mL-1(95%CI:1.41~2.79)。预测谷浓度与实际谷浓度具有相关性(P<0.001,r=0.535);43例患者中有41例(95.35%)患者的实际谷浓度在10~20μg·mL-1。患者实际日剂量明显高于说明书推荐剂量(P<0.001)。当MIC≤1μg·mL-1时,43例患者中有42例(97.67%)患者的AUC0~24/MIC均可>4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给药方案可以满足谷浓度为10~20μg·mL-1的要求。
徐兵李昕李焕德张莉张明香刘丽华何鑫
关键词:万古霉素给药方案
万古霉素治疗细菌性肺炎患者时血药谷浓度与肾毒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观察细菌性肺炎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1时肾毒性的发生。方法将53例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1的患者按谷浓度不同分为A(谷浓度〉15mg·L^-1)、B(10mg·L^-1〈谷浓度≤15mg·L^-1)2组,治疗前至治疗后3d内进行肾功能指标的监测。结果53例患者中共有5例(9.4%)发生肾毒性,其中A组(25例)发生4例(16.0%),B组(28例)发生1例(3.6%);与用药前相比,A组患者用药后血肌酐值有明显上升(P=0.006),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明显下降(P=0.014),B组患者用药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276,P=0.750);2组间用药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A组患者谷浓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肌酐值的变化均有线性相关(P=0.005,Pearson相关系数为-0.648;P=0.001,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6)。结论当万古霉素谷浓度在10~15mg·L^-1时,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而谷浓度超过15mg·L^-1时,肾功能有明显下降。
李昕李焕德徐兵张莉张明香刘丽华何鑫
关键词:细菌性肺炎万古霉素谷浓度肾毒性
基于MPC的美罗培南给药方案抑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突变的研究
目的观察体外中空纤维感染模型中不同美罗培南给药方案下细菌生长情况,寻找美罗培南既能杀灭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又能阻止耐药突变菌株富集生长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建立体外PK/PD模型。实验菌为鲍曼不动杆菌45791,对美罗培南的M...
王林刘伟李昕朱应群
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进行综述。 结果:针对不同感染,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包括大剂量静脉滴注、在静脉滴注前采用负荷剂量,24h...
李昕李焕德
关键词:万古霉素给药方式细菌感染抗菌性能毒性反应
文献传递
万古霉素高谷浓度给药方案的研究
目的:建立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0~20μg·ml-1的给药设计方案。  方法:采用Matxke方法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目标谷浓度为10~20μg·ml-1,利用药代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比较预测谷浓度与实际谷浓度的差别...
李昕徐兵李焕德张莉张明香刘丽华何鑫
关键词:万古霉素给药方案药代动力学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糖肽类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三者之间最低抑菌浓度(MIC)的相关性及影响万古霉素MIC分布的因素。  方法:收集MRS感染患者的临床首次分离菌,用琼脂稀释法...
李昕徐兵李焕德张明香张莉刘丽华何鑫
关键词: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抗菌活性药物敏感性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糖肽类药物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三者之间最低抑菌浓度(MIC)的相关性及影响万古霉素MIC分布的因素。方法收集MRS感染患者的临床首次分离菌,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性的测定。结果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246株MRS的MIC范围分别为0.25~2.0、0.25~4.0和0.125~8.0μg.mL-1,万古霉素MIC≥1.5μg.mL-1共30株(12.14%)。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去甲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的MIC值均具有正相关(P<0.01、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47;P<0.01、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97;P<0.01、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24)。ICU病人、近30 d内使用过糖肽类药物的病人中万古霉素MIC值的分布明显高于非ICU病人及近30 d内没有使用过糖肽类药物的病人(P=0.008,P=0.000 2)。结论分离的MRS对3种糖肽类药物均具有100%的敏感性,3种药物的抗菌活性具一定的正相关;ICU病人及近30 d内使用过糖肽类药物的病人在使用万古霉素时应考虑较大剂量。
李昕徐兵李焕德张明香张莉刘丽华何鑫
关键词: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敏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