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德淼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3篇乳腺癌细胞
  • 3篇乳腺癌细胞系
  • 3篇乳腺癌细胞系...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系
  • 3篇腺癌细胞
  • 3篇癌细胞
  • 3篇癌细胞系
  • 2篇蛋白
  • 2篇乳腺外
  • 2篇乳腺外科
  • 2篇周期
  • 2篇周期蛋白
  • 2篇外科
  • 2篇细胞周期
  • 2篇细胞周期蛋白
  • 2篇疗效

机构

  • 9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焦作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朱德淼
  • 8篇李锦成
  • 4篇陶维
  • 3篇薛万里
  • 1篇赵夷
  • 1篇付晓光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辽宁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jun氨基末端激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对胃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位患者的胃癌手术石蜡标本中JNK的亚组(jnk1,jnk2)及其下游表达产物c-jun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分化胃癌中的jnk1,jnk2及c-jun含量显著高于低分化的胃癌组织并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三者均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及PTNM分期无关。结论JNK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胃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朱德淼付晓光
关键词:胃癌组织免疫组化S-P法
魟鱼骨素联合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二者是否存在最佳配伍比例,以及解释该现象可能存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分别将魟鱼骨素与环王巴明配制成10μmol/L浓度,按体积比1︰4、2︰3、1︰1、3︰2、4︰1进行配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配伍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P2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提示1︰1配伍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CM法提示1︰1配伍组作用细胞24 h与单个用药作用48 h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ting提示1︰1配伍组作用细胞24 h与单个用药作用48 h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与P21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存在协同作用及最佳药物配伍比例(两药浓度分别为10μmol/L,两药按体积比1︰1配伍),24 h可达到最佳作用效果,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与cyclin D1失表达、P21过表达有关。
李锦成薛万里朱德淼陶维
关键词: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蛋白
乳腺恶性肌上皮瘤1例报道及诊治分析
2015年
探讨原发于乳腺的恶性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和相关文献复习,将1例乳腺恶性肌上皮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镜下示肿物以梭形细胞为主,肿瘤细胞有异形性,未见到腺样结构,可见核分裂象较多。免疫酶标(LSAB法)示瘤细胞ER(-),PR(-),P63(+),CK(+),CK(H)(+),Vimentin(+),SMA(局部+),C-erB-2(-),Ki67(+)<20%,CD117(-),P53(+)。因此肿瘤为来源于乳腺末端基底膜与腺泡上皮间的肌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复习相关文献,该肿瘤生长迅速,常可复发,预后差。如ER、PR阳性者,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朱德淼李锦成
关键词:乳腺恶性肌上皮瘤免疫组化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通过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合理方法。方法将6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结果比较。结果采用经腹小切口手术患者,在手术、住院、疼痛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组(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安全、快速、简单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朱德淼李锦成
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剂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的安全性被引量:15
2010年
背景:如何寻找更好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并提高药物对局部靶组织的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对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安全性,探寻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6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TNM分期:Ⅰ+Ⅱ期35例,Ⅲ期28例,随机分为植入剂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植入剂组在肿瘤下方,腋窝、锁骨下血管区域、胸大小肌之间多点喷撒氟尿嘧啶植入剂,总剂量为600mg,每点处小于100mg,观察应用植入剂后,切口有无感染裂开,8d后的皮下积液情况,皮瓣坏死、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白细胞、肝肾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植入剂组与对照组在切口感染裂开、皮下积液量、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细胞计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肌酐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安全可靠的,是乳腺癌术后局部化疗的有效途径。
朱德淼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氟尿嘧啶植入剂安全性缓释材料
标准化病人在乳腺外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乳腺外科实习是临床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基于对患者隐私的考虑,临床工作中,乳腺外科实习过程,往往是在模拟人身上进行。这既不利于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标准化病人(SP)能够准确的表现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及指导者三者统一的能力,在乳腺外科实践教学中,SP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朱德淼李锦成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乳腺外科实践教学
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 C 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环王巴明处理M C 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 TT)分析法、流式细胞术及W esternblot检测。结果环王巴明对M C F-7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G 0/G 1期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而S期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并且细胞凋亡率也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M C F-7细胞周期素D 1的表达逐渐降低而p21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环王巴明抑制M C F-7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从G 1期向S期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 edgehog(H h)信号通路的相关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
李锦成薛万里朱德淼陶维
关键词: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蛋白
“合理施教法”双语教学在乳腺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双语教学是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当今时代,随着我国的发展,学生对外语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也显得格外重要。乳腺癌的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在某些发达地方,乳腺癌已成为排名第一位的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外科学发展非常迅速。伴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要求乳腺专业医师对英语的掌握要求也逐步提高。
朱德淼陶维赵夷李锦成
关键词:双语教学乳腺外科
魟鱼骨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魟鱼骨素(RCE)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RCE处理MC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对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素D1及p21蛋白表达。结果 RCE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且存在最大抑制浓度10μmol/L。随着RCE作用时间延长,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且细胞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中的细胞周期素D1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 RCE抑制MCF-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从S期向G2期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RCE可能成为未来治疗乳腺癌药物之一。
薛万里李锦成朱德淼陶维
关键词:乳腺癌
TP新辅助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为了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TP)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接受4个-6个周期TP新辅助方案治疗的5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对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随访时间12个月-36个月(中位29.6个月)内,5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其中完全缓解率35.71%(20/56),部分缓解率39.29%(22/56)。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0例(53.57%),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10例(17.86%)等。术后死亡9例,局部复发7例,远处转移15例,3年生存率83.93%。因此,应用TP新辅助化疗方案,能够提升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
朱德淼李锦成
关键词:TP方案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