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娅 作品数:22 被引量:122 H指数:7 供职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农业科学 更多>>
5种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的303对不孕夫妇482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6组,分别为自然周期组、氯米芬组、来曲唑组、促性腺激素(HMG)组、氯米芬联合HMG组和来曲唑联合HMG组,比较6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HCG注射日,HMG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最厚,氯米芬组和来曲唑组的子宫内膜较薄。氯米芬联合HMG组和来曲唑联合HMG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12/46)和29%(9/31),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10%,16/156)和来曲唑组(6%,3/55),P均<0.008。各组的自然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氯米芬联合HMG或来曲唑联合HMG联合用药促排卵方案可明显提高子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 叶艳娜 陈宇栋 贾佳 吴泽璇 文娅 李予 杨冬梓 张清学关键词:不同促排卵方案 临床妊娠率 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学龄期儿童健康状况的随访研究 研究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出生的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及内分泌状况是否与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存在差异,及不同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儿童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方法 2013年至2015年间收集我院2001年3月至2009年3月... 文娅 林海燕 焦雪丹 邱琦 梁怡婳 李予 王文军 杨冬梓 张清学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技术出生的学龄期儿童内分泌状况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通过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出生的学龄期儿童内分泌状况是否与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存在差异。方法:选择通过IVF/ICSI—ET出生的6—11岁学龄期儿童(IVF/ICSI组)87例,检测其代谢及内分泌情况。并随机抽取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NC组)74例作为对照。结果:IVF/ICSI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34.59±10.17g/L vs 330.74±13.58g/L)、血糖水平(4.57±0.33mmol/L vs 4.45±0.27mmol/L)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空腹胰岛素(0hINS)及空腹生长激素(OhG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MCHC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是否为双胎、儿童身高对MCHC有影响:对影响血糖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是否为试管婴儿、儿童性别、身高对血糖有影响。结论:IVF/ICSI-ET出生儿童内分泌状况与自然妊娠出生儿童无明显差异,空腹血糖(0h GLU)水平高于自然妊娠出生儿童,但均在正常范围内。 文娅 林海燕 焦雪丹 梁怡婳 李予 杨冬梓 张清学关键词:试管婴儿 学龄期儿童 内分泌代谢 宫腔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反复着床失败后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作用 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探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后冻融胚胎移植(FET)时行宫腔内灌注基因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h CG)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胚胎RIF再次行FET的208个周期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FET日宫腔内灌注rh CG为研究组,另按1∶1选择匹配(年龄、既往ET失败次数、不孕类型)对照组。分析比较着床率、自然流产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结果:研究组着床率(22.92%)、生化妊娠率(5.77%)、自然流产率(17.78%)均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88%、1.92%、16.13%),多胎妊娠率略低于对照组(15.56%vs 19.3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未观察到异位妊娠病例,研究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3.27%vs 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T日行宫腔内灌注rh CG可以提高RI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文娅 李予 倪仁敏 杨冬梓 张清学关键词:临床妊娠率 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学龄期儿童行为发育的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出生的学龄期儿童行为发育(社会能力及行为能力)是否与自然受孕出生儿童存在差异.方 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09年3月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6岁~11岁学龄期儿童125例,并随机抽取同年龄段自然受孕... 文娅 梁怡婳 焦雪丹 林海燕 陈晓丽 杨冬梓 张清学高龄妇女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探讨高龄妇女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在我院行FET的高龄患者(年龄〉37岁)303名(共41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获得临床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98个周期)及未妊娠组(31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内膜准备方式、子宫内膜类型、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及胚胎类型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龄妇女妊娠结局的因素,并分年龄层(37~40岁和〉40岁)探讨影响不同年龄层高龄妇女妊娠结局的可能因素。结果 临床妊娠组的年龄小于未妊娠组[(39.39±0.14)vs.(40.08±0.11)岁],平均周期数亦少于未妊娠组[(1.49±0.12)vs.(1.92±0.11)个],移植胚胎数及移植优质胚胎数则高于未妊娠组[分别为(2.60±0.58)vs.(2.38±0.04)枚、(1.00±0.10)vs.(0.78±0.05)枚](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0.793,95%CI:0.683-0.921)、总周期数(OR=0.803,95%CI:0.656-0.984)、移植胚胎数(OR=1.722,95%CI:1.161-2.556)、移植优质胚胎数(OR=1.306,95%CI:1.025-1.665)是高龄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37~40岁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为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6,95%CI:1.04-1.53),〉40岁的患者中移植胚胎数为独立影响因素(OR=3.44,95%CI:1.50-7.89)。结论 〉37岁的患者行FET助孕治疗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分层选择合适的内膜厚度、酌情增加移植胚胎数可能有利于改善高龄妇女的妊娠结局。 周林燕 文娅 杨冬梓 张清学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冻融胚胎移植 高龄妇女 临床妊娠率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自然周期(NC)和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C+HMG和LE+HMG 5种促排卵方案用于IUI共2 528周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LE+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49%、13.74%、14.95%、15.73%、19.13%、21.80%;5个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HMG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C组、LE组、HMG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多胎妊娠率分别0%、4.26%、2.38%、9.88%、9.52%、1.72%;促排卵周期组总多胎妊娠率及其中HMG组、CC+HMG组多胎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促排卵组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对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增加多胎妊娠率。LE+HMG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叶艳娜 陈宇栋 邱绮 吴泽璇 文娅 李予 杨冬梓 张清学关键词:宫腔内人工授精 自然周期 促排卵 临床妊娠率 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学龄期儿童内分泌状况的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出生的学龄期儿童内分泌状况是否与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存在差异,并探讨不同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儿童及自然妊娠出生儿童间内分泌状况间的差异.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09年3月通过... 文娅 李予 王文军 陈晓莉 赵晓苗 杨冬梓 张清学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 试管婴儿 学龄期儿童 行为发育 内分泌代谢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高龄患者微刺激助孕失败后拮抗剂方案成功助孕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19年 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辅助生殖助孕是目前生殖领域的难点。高龄患者助孕,医者需要衡量的不仅是获卵数,还有胚胎质量及最终的抱婴率。本文报道了1例高龄患者采用微刺激促排卵及拮抗剂促排卵助孕获得的不同妊娠结局,探讨拮抗剂方案在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中应用的利弊。 文娅 文娅 唐莉 王华伟 唐莉 速存梅关键词: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拮抗剂方案 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与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中的临床结局比较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行试管婴儿助孕过程中,比较2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卵泡期高孕激素下促排和微刺激方案)的助孕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第1代及第2代试管婴儿(IVF/ICSI)辅助生殖助孕治疗的DOR患者,共纳入294个周期,分为2组(A组:PPOS组,B组:微刺激组),比较2组患者在促排卵过程中的用药情况、胚胎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Gn启动剂量、Gn总量、Gn天数、夜针剂量显著高于B组(P<0.05);A组HCG日LH低于B组(P<0.05);A组获卵数、获胚数、优胚数均高于B组(P<0.05)。结论从临床结局看PPOS组临床结局优于微刺激组。 杨泽星 文娅 速存梅 速存梅 王华伟 郑宇航 和丽梅关键词:IVF/ICSI 微刺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