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俊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地质雷达
  • 2篇信号
  • 2篇隧道
  • 2篇退火
  • 2篇退火制度
  • 2篇雷达
  • 2篇雷达信号
  • 2篇合金
  • 2篇高铁
  • 2篇白铜
  • 1篇地表注浆
  • 1篇地下工程结构
  • 1篇顶板
  • 1篇顶板厚度
  • 1篇短流程
  • 1篇上向分层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隧道施工
  • 1篇探地

机构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徐俊
  • 3篇高永涛
  • 2篇谢建新
  • 2篇姜雁斌
  • 1篇韩庆
  • 1篇王艳辉
  • 1篇张院生
  • 1篇李珠军
  • 1篇谢健阳
  • 1篇闫文鑫

传媒

  • 1篇建筑安全
  • 1篇路基工程
  • 1篇水利水电施工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198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高铁白铜合金管材及其短流程生产方法
一种高铁白铜合金管材及其短流程生产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白铜合金BFe10‑2‑1,与BFe10‑1‑1合金相比,合金铁元素含量由1.0~1.5 wt%提高到1.6~2.5 wt%,大幅度提高了合金的耐...
谢建新姜雁斌徐俊
文献传递
上向分层(点柱式)充填开采厚大矿体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某地下矿山采场为例,采用FLAC^(3D)对上向分层(点柱式)充填开采厚大矿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模拟不同矿柱间距开采状态下,顶板、底板、地表位移及点柱、围岩体弹塑性应力状态,总结点柱间距布置及顶板厚度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深部采场降低点柱问距,可有效降低点柱应力,提高安全性,浅部采场采用此方法效果不明显;点柱问距设置合理的情况下,随着上向不断开采,顶板沉降变形量趋于平缓;上向分层(点柱式)充填开采厚大矿体可有效改善点柱承压及顶板受力状态。
韩庆徐俊成子桥
基于雷达信号特征点提取的结构物埋深估算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克服经验法推算结构物埋深的缺陷,基于检测对象的雷达反射波形特征,通过提取反射波形上的少量特征点,提出一种估算结构物埋深的新方法,并考虑实际检测中结构物反射波形的畸变,对估算精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对于理想的无畸变检测数据,该方法对结构物埋深、水平位置及电磁波速的估算结果较为精确;当反射波形存在畸变时,该方法对埋深的直接估算结果误差较大,平均误差达到55.202%,但对于电磁波速的估算结果较为精确;对于实测的有畸变检测数据,可通过电磁波速估算结果及测得的目标体双程旅时对埋深进行间接估算,估算精度满足雷达法检测对埋深估算的要求.相比经验法,该方法在估算精度、误差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高永涛徐俊王艳辉张院生谢健阳
关键词:地质雷达
地表注浆在浅埋黄土隧道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结合鸳鸯会隧道实例,对地表注浆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计算注浆前后围岩变形和塑性状态,分析隧道塌陷成因及注浆加固效果。注浆结束后,使用地质雷达检测注浆区域,了解注浆管分布及浆液扩散情况,排除注浆后围岩中不密实区域。施作初支后,对比拱顶沉降现场监测、回归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结果,研究围岩长期变形趋势。结果表明,综合数值分析、雷达检测及现场监测分析,能够有效评价浅埋黄土隧道地表注浆加固效果。
徐俊高永涛李珠军
关键词:浅埋黄土隧道地表注浆数值模拟地质雷达
地下工程结构多类型缺陷的雷达信号自动辨识方法与工程应用
探地雷达技术凭借其快速、便捷、高分辨率等诸多优势,在地下工程结构检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地雷达采用宽频带方式记录反射信号,雷达数据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噪声,且雷达数据的解译仍以人工解译为主,解译效率和准确率均较低,...
徐俊
关键词:探地雷达去噪方法
文献传递
一种高铁白铜合金管材及其短流程生产方法
一种高铁白铜合金管材及其短流程生产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白铜合金BFe10-2-1,与BFe10-1-1合金相比,合金铁元素含量由1.0~1.5 wt%提高到1.6~2.5 wt%,大幅度提高了合金的耐...
谢建新姜雁斌徐俊
文献传递
合金钢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的预测和计算机处理
徐俊
关键词:合金钢过冷奥氏体
隧道施工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系统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解决隧道施工中安全生产问题,提出将RFID技术应用到新型的隧道施工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系统中。通过在隧道外架设基站,在隧道内铺设电缆,并让施工人员佩戴标识卡,进而实现隧道施工人员实时动态显示,人员隧道考勤,信息多点共享,禁区报警,灾后急救,传感器应急,隧道人员身份判别等功能。通过改进算法,减少了碰撞发生次数,缩短了数据传输时间。该系统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对隧道人员定位及安全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闫文鑫高永涛徐俊
关键词:RFID技术安全管理防碰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