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新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衰
  • 2篇心衰竭
  • 2篇血气
  • 2篇血气分析
  • 2篇溶栓
  • 2篇衰竭
  • 2篇通气
  • 2篇左心
  • 2篇左心衰
  • 2篇左心衰竭
  • 2篇机械通气
  • 2篇急性左心衰
  • 2篇急性左心衰竭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电活动
  • 1篇电生理
  • 1篇心电
  • 1篇心电生理

机构

  • 8篇广州新海医院

作者

  • 8篇张静
  • 5篇吴琴
  • 5篇贺明
  • 4篇刘赟
  • 2篇杨振勇
  • 1篇郑喜文
  • 1篇杨建民
  • 1篇平广豫

传媒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3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前后体征(血压、心率、呼吸)、血气分析(pH、PaO2、SaO2、PaCO2、HCO3-)、X线胸片及心脏彩色B超,有效机械通气方法为鼻面罩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结果: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之后1 h、12 h与通气前比较,血压有所下降,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缓解,两肺湿口罗音减少到1/2肺野以下,总有效率达91.67%,动脉血气SaO2显著改善,PaO2明显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他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为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X线胸片提示肺水肿明显改善,心脏彩色B超EF值明显升高。结论:正压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重要辅助措施,可在短期内使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情改善。
张静贺明吴琴刘赟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机械通气血气分析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对比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引起胸膜增厚、粘连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35例已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或生理盐水。治疗前、后分别经B超测定胸腔积液变化、胸膜粘连程度。结果: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抽出胸腔积液总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多,尿激酶组经治疗后壁层胸膜明显变薄,而对照组的显著增厚。胸膜的粘连程度尿激酶组较轻。结论:腔内注入尿激酶可以抑制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促凝活性,增强胸腔积液的纤溶活性,增加胸腔积液抽出量,减轻胸膜增厚粘连程度,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贺明张静平广豫杨振勇
关键词:尿激酶结核胸膜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QT离散度的变化被引量:2
2004年
吴琴张静
关键词:溶栓治疗QT离散度心室复极心电生理肌电活动早期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ST段的下降幅度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后心电图ST段的下降幅度对预后的影响及进一步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 78例AMI患者按溶栓后 6 0min、12 0min、180min、1d、3d等各时段记录的心电图ST段恢复情况 ,分为ST段基本回到基线 (恢复≥ 90 % ) (A组 )、ST段恢复≥ 5 0 %而 <90 % (B组 )和ST段恢复 <5 0 % (C组 )。比较 3组的住院心脏性病死率和左室功能 ,对ST段反复波动者、左室功能差者进一步治疗。结果 C组较A组、B组CPK峰值、心脏性病死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尤以A组预后最佳、左室功能良好 ,C组建议进一步行PTCA术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为多。结论 心电图监测AMI溶栓后ST段的变化 ,有助于对预后评估并及时为高危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张静吴琴杨振勇
关键词:ST段溶栓预后左室功能病死率
祛瘀化痰法对哮喘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及白介素1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蠲哮汤对哮喘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及白介素12(IL-1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由卵蛋白诱发的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哮喘大鼠静脉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ICAM-1、IL-12的含量。结果模型组ICAM-1高表达,IL-12低表达,蠲哮汤能减少造模动物ICAM-1的表达,提高IL-12的表达。结论蠲哮汤能减少造模动物ICAM-1,提高IL-12的表达,而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减少,各分表达呈递增趋势,具有量效关系。
贺明杨建民张静
关键词:祛瘀化痰法ICAM-1IL-12
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曲美他嗪(TMZ)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各危险层的疗效。方法:采用Braunwald法对UAP分级,将14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I级46例,II级54例,III级42例。将各级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肝素组和常规组,在常规抗心绞痛疗法基础上,肝素组加用LMWH,联合组加用LMWH和TMZ,其中LMWH 0.4ml(4100IU),q12h IH,7 ̄10天,TMZ 60 ̄120mg/d,疗程30天。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0天的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62%,肝素组89.13%,常规组69.39%,前两组疗效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级患者,心脏事件无统计学意义。II级患者在顽固性心绞痛事件上联合组及肝素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III级患者在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上联合组及肝素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分别为P<0.01,P<0.05)。3组病例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结论:联合组和肝素组在治疗UAP中均有良好的疗效,但联合组又优于肝素组,两药联用有协同作用。对UPA II级I、II级患者,须给予LMWH辅TMZ强化治疗,可减少患者远期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张静吴琴刘赟郑喜文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低分子肝素曲美他嗪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与疗效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剂量安全性。方法将84例服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访心电图半年,观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间期延长与有效控制率的关系及负荷量适当延长的安全性。并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前后根据心率加或不加美托洛尔以增加或巩固疗效。结果8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QT间期延长者较未延长者治疗效果更满意(p<0.05);QT间期未延长者延长负荷量服用时间后,部分患者QT间期延长而取得满意疗效并显示相对安全性。部分QT间期未延长者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后疗效得以巩固。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QT间期延长者疗效更满意,辅以小剂量美托洛尔收到了良好效果,且无1例严重副作用发生。
张静贺明刘赟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QT间期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3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前后体征(血压、心率、呼吸)、血气分析(pH、PaO2、SaO2、PaCO2、HCO3-)、X线胸片及心脏彩色B超,有效机械通气方法为鼻面罩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结果: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之后1 h、12 h与通气前比较,血压有所下降,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缓解,两肺湿口罗音减少到1/2肺野以下,总有效率达91.67%,动脉血气SaO2显著改善,PaO2明显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他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为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X线胸片提示肺水肿明显改善,心脏彩色B超EF值明显升高。结论:正压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重要辅助措施,可在短期内使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情改善。
张静贺明吴琴刘赟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机械通气血气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