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琨

作品数:92 被引量:354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矿业工程
  • 20篇建筑科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支护
  • 14篇巷道
  • 11篇围岩
  • 11篇煤层
  • 10篇地铁
  • 8篇深埋
  • 8篇煤矿
  • 8篇厚煤层
  • 7篇冻融
  • 7篇综放
  • 7篇煤岩
  • 7篇工作面
  • 6篇冻融循环
  • 6篇顺槽
  • 6篇隧道
  • 6篇斜井
  • 5篇支护技术
  • 5篇车站
  • 4篇地铁车站
  • 4篇冻结法

机构

  • 89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陕煤集团神木...
  • 2篇陕西陕煤铜川...
  • 2篇陕西彬长矿业...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四川省煤田地...
  • 1篇陕西彬长大佛...
  • 1篇中冶地集团西...
  • 1篇陕西陕煤铜川...
  • 1篇中铁建工集团...
  • 1篇广州南方测绘...

作者

  • 89篇张琨
  • 68篇任建喜
  • 17篇陈新年
  • 10篇刘朝科
  • 10篇奚家米
  • 9篇邓博团
  • 8篇冯晓光
  • 7篇谷拴成
  • 6篇宋勇军
  • 6篇高丙丽
  • 6篇孙杰龙
  • 5篇宋勇军
  • 4篇张引合
  • 4篇郅彬
  • 3篇冯超
  • 3篇高立新
  • 3篇李庆园
  • 3篇张志梁
  • 2篇陈新焱
  • 2篇陈少杰

传媒

  • 9篇煤炭工程
  • 8篇西安科技大学...
  • 7篇煤炭技术
  • 5篇煤矿安全
  • 4篇煤炭科学技术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城市轨道交通...
  • 3篇铁道工程学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5篇2025
  • 8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冲击倾向性煤岩动静载下破坏机理及声发射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煤矿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破坏后果严重,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岩具备发生冲击地压的潜质,在高应力状态下经动载诱发后极易发生破坏,其破坏与变形规律与常规静载不同。为了探究冲击倾向性煤岩在动静载下破坏及变形规律,以深埋煤层巷道高应力下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载三轴及声发射检测设备,模拟煤岩所处高应力环境及动载条件,通过对比不同围压下的静载破坏试验,一定应力水平下动载诱发试验,不同应力阶段动载加载试验,分析其变形破坏机理及声发射能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静载加载破坏相比动载导致煤岩提前进入屈服变形阶段且强度劣化明显,其破坏程度更加严重,并由剪切破坏转变为横向拉伸破坏;声发射点能有效定位煤岩破坏阶段内部裂隙发育区域及主破坏方向。煤岩达到动载破坏条件存在一个临界静载,未达到临界静载时煤岩在动载作用下裂隙发育及应变增长会逐渐稳定,超过临界静载后煤岩在动载作用下会迅速发生破坏。与静载相比动载后煤岩储存弹性能增加,破坏后释放更多能量;煤岩声发射能量事件主要发生在动载加载初期及峰后破坏阶段,动载加载后有明显凯泽效应。研究结论认为声发射能量演化规律可作为判断煤岩所处应力状态及先期动载加载应力水平的参考依据。
任建喜景帅张琨
关键词:动载强度劣化
SBAS-InSAR技术融合CNN-LSTM模型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与预测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传统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方法耗费人力财力和预测预警模型较少的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相结合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对建新煤矿进行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获取了该矿区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值。用GNSS监测数据与SBAS-InSAR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拟合效果较好。其次,在此基础上利用CNN-LSTM模型预测后6期沉降数据,其结果与CNN和LSTM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显示,CNN-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S_(MAE))和均方根误差(S_(RMSE))比单一的CNN和LSTM分别至少降低了44.8%和40.6%,其决定系数均高于98%。最后,进一步预测前6期和中6期沉降数据,验证了CNN-LSTM预测模型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因此,SBAS-InSAR融合CNN-LSTM模型在类似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和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师芸折夏雨张雨欣王凯张琨张琨
关键词:开采沉陷沉降预测
深埋盘区大巷围岩破坏机理及其支护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理论分析和室内实验对某深埋盘区大巷围岩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大巷围岩破坏的原因。结合大巷围岩松动圈测试结果,探讨了原有支护方案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巷修复方案。运用数值模拟计算对所提的大巷修复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巷道修复方案合理有效,能够抑制大巷的变形,满足运输大巷的变形要求。
张琨任建喜孙杰龙陈兴周
关键词:支护方案数值模拟松动圈测试
黄土地区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时既有房屋的变形规律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运用FLAC3D软件预测黄土地区隧道盾构施工诱发既有房屋的变形。预测结果表明:盾构施工会造成邻近的砖混楼房条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且沉降量大于规定的允许值(15mm)。在采取合理的盾构推力、盾构连续匀速地推进、增大土体流塑性及二次注浆等技术控制措施后,经实测证明:盾构隧道邻近房屋的变形明显变小,且在规定允许值之内,控制措施效果良好。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地区隧道盾构施工会对距离盾构8~10m范围内的砖混结构造成过大变形。这种变形主要表现为房屋基础沉降不均匀,故在隧道盾构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李庆园孟昌朱元伟孙杰龙陈江张琨任建喜
关键词:黄土地区地铁隧道盾构施工
新型锚杆(索)让压减震环的试验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支护与围岩变形的关系,探讨了让压锚杆(索)的支护作用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让压减震装置,对其结构特点、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装置不仅可实现让压功能,同时具有冲击荷载作用下减震的作用,避免锚杆(索)因应力过大而破断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
陈新年张志梁张琨
关键词:围岩应力巷道支护
深埋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顺槽支护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对陕西彬长矿区某矿403深埋综放工作面泄水巷围岩破坏规律进行分析,得出该顺槽围岩具有变形大、非均称、地应力场复杂等特点,因此必须根据已有特点进行科学支护。采用"卸压-让压-非均称控制"的耦合支护思想对泄水巷进行了支护优化。监测表明,变更后的支护方案参数合理,成效明显,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任建喜张杨洋张琨
关键词:顺槽耦合支护
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岩石力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8年
岩石力学实验作为矿山建设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强化理论知识的实践效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推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与矿山建设工程专业日常学习的有效衔接,文章从多个维度出发,着力探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方式的优化方法,以期构建起系统、高效的教学模式,在确保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张琨董西好
关键词:矿山建设工程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输煤皮带通廊桥架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输煤皮带通廊桥架结构在历次的地震中破坏较多,为了研究其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寿命和安全性,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工程中常见的3种结构形式的输煤皮带通廊桥架结构进行了模态及水平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前三阶振型对桥架结构的影响较大,但高阶振型时桥架上部错动变形明显,计算中高阶振型不能忽略;桥架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跨中,三角腹杆和下斜腹杆桥架在地震作用中变形幅度接近,均大于加吊杆式桥架;受到下拉吊杆的影响,桥架端部下弦杆内力增大明显,采用该布置形式时应对端部下弦杆进行加强。
陈少杰任建喜邓博团张琨潘振军
关键词:钢结构模态分析反应谱
一种U 型钢支架与围岩应力耦合器联合支护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钢支架与围岩应力耦合器联合支护系统。耦合器一端与围岩连接,另一端与U型钢支架连接;耦合器由上承载体、螺杆、螺母、调节螺母、下承载体组成,螺杆一端通过螺母与上承载体固定连接;螺杆通过调节螺母与下承载...
陈新年奚家米张琨王爱辉张志梁郭颖
文献传递
U型钢支架-围岩应力耦合装置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针对u型钢支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被动支护、支护阻力滞后、结构受力不均等问题,研究了一种u型钢支架一围岩应力耦合装置,从其结构形式、作用机理和工作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耦合装置能使围岩与支架结构二者形成共同的力学承载体系,在为围岩提供20~50kN初撑力的同时,可实现围岩压力的均匀传递和让压减震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支架的承载能力和支护效果,可通过改变其结构刚度和尺寸设计不同支护要求的耦合装置。
陈新年王爱辉张琨
关键词:U型钢支架初撑力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