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泉
- 作品数:48 被引量:19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 师生的反思互动——教学持续发展的动力被引量:11
- 2005年
-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探讨的一个热点,而师生的反思作为影响教学效 率一个十分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研究者对师生反思的互动对教学的影响则重视不够。 本文将对教师的反思、师生反思互动以及师生的反思互动对教学的影响作一简单的探讨。
- 张志泉刘士清
-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 论师生教育智慧的构成被引量:2
- 2014年
- 教育智慧是教育主体站在一定高度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审视及教育发展方向的预测,是教育理论与实践智慧的统一,及师生教与学智慧的统一。本文在探讨师生教育智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教育智慧的特性及其生成策略,可以唤醒师生追寻智慧的意识,以此提升师生生活质量与教育幸福感。
- 张志泉赵卫菊
- 反思性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被引量:1
- 2006年
- 反思性教师培训由于其能够使教师获得新的教学观念及持续的专业发展而被国际教育界广为推崇。对由于教师反思视野狭隘、反思深度不够与意志不坚等原因,教师在参与反思性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出现的“反思虽行,观念不改”、“视野封闭,观念难新”、“观念虽新,能力不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若干相应的策略。
- 张志泉
- 关键词:教学观
- 试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被引量:1
- 2003年
- 在教学中确立并尊重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这一点已毋庸多谈.可怎样才能把这一美好的愿望化作实跋呢?成功的教学是师生双方面的事,而双方面中首先应重视的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促进主体参与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一定教学目标,自主、能动、创造地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模式.本文意在探讨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应怎样做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 赵钦瑞张志泉
- 关键词:主体参与教学教学情境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改革
- 如何把听公开课变成研究活动被引量:1
- 2014年
- 听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汇报课、比赛课),集体评课,是一种被广为采用的教研方式,要想真正让公开课有效果,真正让参与人员受益,就需要将公开课的展示、听课与评课变为有深度的研究活动。为此,开课者与听课者需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工作,思考一些问题。
- 张志泉赵雄辉
- 关键词:公开课教研方式听课者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
-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 2008年
- 通过长期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观察,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组织形式不科学、教学手段不合理、关注对象不全面、课后巩固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对此,笔者根据一一提出相应的对策。
- 张志泉
-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后进生
-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道路
-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人认识到“学生成就的高低,取决于教师专业发展质量。”这似乎言过其实。不过,思忖起来,在影响学生发展的所有外部条件中,教师专业发展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起初人们认为知识的积累是...
- 张志泉
- 关键词:反思型教师
- 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学突出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 2008年
- 英语教学在国内的广泛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国际意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但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英语后进生数量的逐级增加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机的减弱、英语教学的广泛推行而导致合格英语师资的供应不足。过分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听说"能力的重视。为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对问题成因的分析而提出了情感先行,激发动机;提高素养,营造兴趣;变革组织形式,促进师生互动;探究方法,提高效率"等应对问题的措施。
- 张志泉
- 关键词:后进生英语教学教学观
- 主体间性视野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主体间性是主体在思想与行为上为达成共同意愿而采取的一种协商与对话活动。主体间性分为内主体间性与外主体间性。内主体间性使个体理论不断生成、理性水平不断提升,而外主体间性促成了主体间共识的达成。教育理论的发展是教育主体内主体间性与外主体间性不断达成与层次不断提升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在不同层面上互动的结果。因此,要使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面前彰显其生命力,则必须借助教育主体阅历与学习、探索与反思、叙事与创作、实践与思考在不同层面上达成主体间性。使教育理论在主体间性的达成中动态生成与发展。
- 张志泉张志泉
- 关键词:主体间性教育理论
- 把课堂还给学生
- 2011年
-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使命是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意。事实证明,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理解与交往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 汪苏苏张志泉
- 关键词:讲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