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庾广文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脊柱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爆裂
  • 2篇胸腰椎爆裂性...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爆裂性骨...
  • 2篇数字化
  • 2篇前路
  • 2篇前路手术
  • 2篇缺损
  • 2篇脊柱骨
  • 2篇脊柱骨折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辅助设...
  • 2篇骨折
  • 2篇骨肿瘤
  • 2篇辅助设计
  • 2篇爆裂性骨折

机构

  • 8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庾广文
  • 7篇丁焕文
  • 5篇沈健坚
  • 5篇涂强
  • 5篇贾军锋
  • 5篇刘辉亮
  • 5篇王虹
  • 3篇陈志源
  • 3篇曹露
  • 2篇徐国洲
  • 2篇王楠
  • 2篇滕强
  • 1篇梁小明
  • 1篇王迎军
  • 1篇邓伟民
  • 1篇陈紫芬
  • 1篇陈晓峰
  • 1篇庾广文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国生物材料...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补肾壮骨颗粒含药血清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颗粒含药血清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10只6月龄SD大鼠去卵巢制作骨质疏松模型,对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和体外培养,传代后的MSCs分为OP组、OP+补肾壮骨颗粒含药血清组和OP+空白血清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MSCs的生长情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生长曲线。结果:OP+含药血清组,MSCs呈典型的集落生长,细胞呈长梭形,突起细长且多,细胞增殖较旺盛,细胞数量不断增加,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细胞增殖速度减慢。OP组及OP+空白血清组MSCs接种后胞体立体感下降,体积较大,细胞偏圆形,突起收缩,增殖速度较慢,细胞数量减少;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细胞增殖速度显著减慢。OP+补肾壮骨颗粒含药血清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生长曲线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含药血清能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MSCs的增殖。
涂强曹露丁焕文邓伟民沈健坚王虹刘辉亮贾军锋庾广文陈志源滕强
关键词:补肾壮骨颗粒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计算机辅助设计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个性化手术
2014年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先天性脊柱侧凸个性化诊疗的新方法。方法运用CAD软件对10例患者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仿真模拟手术,根据术前测量评估及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结果1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冠状面Cobb's角平均54.5o,矢状面Cobb's角平均31.9o。术前均进行三维数字化设计手术方案;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手术时间平均3.1 h,平均失血量563.6 mL;术后畸形矫正均非常满意,术后冠状面Cobb's角平均11.0o(矫正率79.82%,<0.05),矢状面Cobb's角平均13.2o(矫正率58.62%,<0.05),随访时间8~57个月,平均27.6个月。结论运用这种新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术前进行精确三维数字化设计,可以提高先天性脊柱侧凸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庾广文庾广文
关键词:三维数字化设计先天性脊柱侧凸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从影像学方面评估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行一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Cobb’s角、伤椎椎体压缩率及椎管狭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例失访,49例进行3个月~9年的随访。X线片检查提示植骨均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在矢状位Cobb’s角术前为(26.7±5.2)°,术后为(3.6±4.5)°,随访时为(3.8±4.9)°,术后脊柱曲度接近正常生理曲度。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由术前的49.18%±12.32%,降低到术后的13.10%±8.96%;伤椎后缘高度压缩率由术前的11.32%±4.94%,降低到术后的4.64%±3.87%;椎管狭窄率术前为55.46%±14.35%,术后为2.89%±2.15%;放射学检查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访时未发现矫正角度和高度的丢失,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前路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效的方法,它具有良好的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扩大椎管容积的能力。
涂强丁焕文曹露刘辉亮王虹沈健坚王楠贾军锋庾广文陈志源徐国洲
关键词:胸腰椎脊柱骨折前路影像学
骶椎隐球菌骨髓炎一例报告被引量:3
2014年
骶椎隐球菌骨髓炎临床上非常罕见,容易误诊为骶椎原发性肿瘤和转移瘤。2012年我院收治1例骶椎隐球菌骨髓炎,现报道如下。
陈志源丁焕文涂强沈健坚刘辉亮王虹滕强贾军锋庾广文
关键词:骨髓炎隐球菌骶椎原发性肿瘤转移瘤
计算机辅助个性化骨修复体制作和临床骨缺损精确修复
数字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从日常生活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已经完全取代以往手工机械制图设计的方法,从复杂尖端的航空航天器、现代军事数字化...
丁焕文庾广文陈志源王迎军陈晓峰涂强王虹刘辉亮赵娜如沈健坚贾军峰
关键词:数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骨缺损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和评估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5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行一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5例失访,49例进行3个月-9年的随访。X线片检查提示植骨均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Cobb’S角术前为26.7°±5.2°,术后为3.6°±4.5°。术前与随访时Franke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例术前有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了1.0级,运动评分由术前的(26.38±15.58)分,提高到随访时的(42.71±12.45)分;感觉评分由术前的(80.63±25.36)分,提高到随访时的(101.25±22.32)分,功能独立评分由术前的(65.65±18.34)分,提高到随访时的(110.63±20.35)分。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结论前路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效的方法,但其创伤大、技术难度大,应正确掌握好其临床适应证。
涂强丁焕文曹露刘辉亮王虹沈健坚王楠贾军锋庾广文徐国洲
关键词:胸腰椎脊柱骨折前路适应证
计算机辅助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术与精确重建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和重建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0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根据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案精确切除肿瘤组织,并参照以往膝关节肿瘤手术的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护理制定出新方案。结果10例均按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案,准确切除了肿瘤,同时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表示满意。结论对于计算机辅助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术与精确重建术患者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临床诊疗水平的整体提高,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先进、优质的医疗服务。
梁小明庾广文陈紫芬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护理
计算机辅助下高位骶骨肿瘤的精确切除与缺损部位的重建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高位骶骨肿瘤精确切除和缺损部位重建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高位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4例骶骨肿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20~50岁。4例患者均采用薄层CT扫描获取病变的二维数据,重建三维解剖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技术精确设计肿瘤切除范围、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及个性化骨修复体,术中按照CAD方案精确切除肿瘤组织,根据CAD模型制作外形匹配的异体骨,重建骶骨,恢复骨盆的连续性。随访评价其功能。结果4例患者均实行了骶骨肿瘤的切除及缺损部位的重建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8~11h,平均9h。术中出血4100~6000ml,平均出血量为5300ml;输血量为3000~5100ml,平均输血量为3620ml。均未出现直肠-膀胱瘘等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于2012年10月随访:2例术后3个月大小便恢复正常,无需搀扶,可正常行走,脚底稍麻木,无其它不适;1例术后3个月小便恢复正常,可感觉有便意,肛门括约肌功能稍差,需协助排便;1例术后2个月大小便不能控制。2例有正常性功能,2例未恢复性功能。结论将计算机辅助技术运用到高位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可以正确设计肿瘤切除边界,准确避开周围复杂的血管和神经,重新恢复骨盆结构的完整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疗效。
丁焕文贾军锋沈健坚涂强王虹刘辉亮庾广文王迎军陈晓峰
关键词:骨肿瘤骨盆假体设计骨盆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