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立宁

作品数:34 被引量:31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5篇沙地
  • 12篇樟子松
  • 8篇科尔沁沙地
  • 7篇沙地樟子松
  • 5篇三北
  • 5篇护林
  • 5篇防护林
  • 4篇三北防护林
  • 4篇生态
  • 4篇土壤
  • 3篇幼苗
  • 3篇造林
  • 3篇造林树种
  • 3篇樟子松幼苗
  • 3篇树种
  • 3篇人工林
  • 3篇主要造林树种
  • 3篇细根
  • 3篇雷达
  • 3篇化学计量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辽宁工程技术...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辽宁省沙地治...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作者

  • 34篇宋立宁
  • 14篇朱教君
  • 8篇闫巧玲
  • 7篇郑晓
  • 5篇张金鑫
  • 5篇王凯
  • 4篇孙一荣
  • 4篇李秀芬
  • 4篇高添
  • 4篇郑晓
  • 3篇刘利芳
  • 3篇杨凯
  • 3篇于立忠
  • 2篇吴祥云
  • 2篇康宏樟
  • 2篇刘震
  • 2篇徐爽
  • 2篇张亮
  • 2篇张成龙
  • 1篇张秋良

传媒

  • 1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植物研究
  • 1篇陆地生态系统...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对科尔沁沙地社会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工程")是我国最早启动的林业生态工程,旨在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然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有关生态工程对社会经济影响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以三北工程的核心建设区——科尔沁沙地东部8个旗(县)为研究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2016年三北工程对该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三北工程显著增加了研究区的森林面积3.70×10^5hm^2,提高了研究区森林覆被率8.52%;工程累计投资金额为9.87×10^4万元。(2) 17年间三北工程对研究区社会发展产生了正向效应,直接贡献率为55%,表现为改变人口就业结构和增加农村用电量;同时,三北工程推动了研究区的经济增长,直接贡献率为4%,间接贡献率为52%,表现为增加农民收入和通过改变就业或产业结构进而影响经济;此外,三北工程对区域脱贫也有一定积极影响。本研究为三北工程的后续建设提供科学指导,也为生态工程对社会与经济影响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武金洲郑晓郑晓高添宋立宁
关键词:三北工程科尔沁沙地结构方程模型
科尔沁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细根适应策略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解科尔沁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细根适应机制,以杨树、榆树、油松和不同年龄樟子松细根为对象,研究各树种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树种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在各土层分布规律不同,杨树、榆树、油松和22a生樟子松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表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而10a和32a生樟子松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加。杨树和榆树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显著大于樟子松和油松(P<0.05),樟子松随年龄增长,细根比根长逐渐降低,而比表面积(42a生除外)逐渐升高。以上结果说明,杨树和榆树通过增加单位生物量对细根长度和面积的投入适应生境,其资源利用效率高于樟子松和油松;樟子松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降低生物量对细根长度的投入、而增加对细根面积的投入来适应生境。
王凯宋立宁吕林有张亮秦峥媛
关键词:比表面积细根沙地
以“塔群”为核心的“立体-全息”森林生态系统信息化观测研究方法体系
2023年
当前森林生态学研究在时空尺度上朝着更宏观和更微观两个方向发展,传统的观测研究方法或模式已不适合现代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当前森林生态观测科研范式亟需变革。本文基于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科尔塔群”,提出以塔(群)为核心的“天-空-塔-地”一体化观测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主/被动星载遥感(天)、无人机+激光雷达+多/高光谱传感器的近地面遥感(空)、塔群或单塔(塔)、长期固定样地群(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自动获取、传输、运算、分析与展示,形成“立体-全息”森林生态系统信息化观测研究方法体系。该研究方法体系旨在促进森林生态学或生态系统生态学、林学等领域知识创新,探索科研范式变革提供实现途径;并为地理学、遥感科学和边界层气象学等学科提供参考。
朱教君高添高添孙一荣张金鑫刘志华孙一荣卢德亮孙涛刘志华于立忠杨凯宋立宁郑晓王绪高闫巧玲梁宇杨凯刘利芳宋立宁刘华琪郑晓李秀芬王绪高王庆伟
关键词:全息激光雷达
悬铃木快速繁育技术体系研究
为了快速推广无球悬铃木新品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悬铃木不同无性系枝条为砧木,采用枝接和芽接方法进行嫁接试验;以3 a生截冠悬铃木上当年萌发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采用不同插穗剪截方式和ABTl号生根粉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处理...
宋立宁
关键词:快速繁育技术嫩枝扦插
文献传递
不同年龄沙地樟子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21年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及其分配特征反映了树木的碳供需状况,是决定树木存活生长的关键因子。为了解沙地樟子松不同生长阶段的碳动态变化规律,以不同年龄(12、22、31、42、52和59年生)沙地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分析叶、枝、根中NSC、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及可溶性糖/淀粉,探讨沙地樟子松的碳分布特征及平衡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沙地樟子松年龄增加,当年生叶中NSC浓度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糖浓度先上升后下降,一年生和二年生叶中NSC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42年生除外);当年生和一年生枝中NSC和可溶性糖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二年生枝中NSC和淀粉浓度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糖浓度呈上升趋势。樟子松在31年生后根中淀粉浓度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淀粉呈增加趋势。总的来说,NSC、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在各器官中大小顺序为叶>枝>根,而在各器官的变异性为根>枝>叶,可溶性糖/淀粉变异性为叶和根>枝。因此,沙地樟子松NSC及其组分浓度与比例在不同生长阶段做出适应性调节,当根中储存的淀粉开始消耗,NSC在不同器官中分配失衡,沙地樟子松可能发生生长衰退。
王凯逄迎迎张日升沈潮宋立宁
关键词:樟子松碳分配叶龄枝龄
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监测研究平台(清原科尔塔群)被引量:4
2021年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与功能优化是森林生态与管理的核心研究主题。然而,受技术与理论限制,复杂地形下森林三维精细结构监测能力不足、功能估测精度不高;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人类社会对其服务功能的迫切需求对上述研究主题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于2019年在典型独立小流域内建成了观测塔群(3座观测塔)、水文站网、长期固定样地群,辅以综合数据中心;打造以激光雷达为主要森林结构监测、以涡动通量系统和水文站网为主要功能监测手段的"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监测研究平台"(以下简称"科尔塔群")。科尔塔群集成了观测塔群-水文站网-长期固定样地群,构成以遥感技术-涡度相关法-测树学法-森林信息学法为主要手段的协同、跨学科观测体系,具有多方法、多尺度、多要素的核心特征,可开展多类相关研究以满足国家需求、探索国际前沿。基于上述优势,科尔塔群可准确获取森林三维结构,以全息新视角探索森林生态学规律,发展复杂地形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和其他痕量气体通量观测新理论与方法,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等循环过程与响应,阐明森林水文过程及调控机制,为森林结构调控与功能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使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广泛且可持续的生态服务。
朱教君高添高添于丰源于立忠卢德亮闫巧玲杨凯刘利芳徐爽闫巧玲郑晓孙一荣周新华
关键词:温带森林激光雷达涡度相关全球变化
樟子松幼苗水力结构参数和生长特征对模拟降水梯度的响应被引量:9
2013年
水分是影响樟子松生长和存活的关键因素,为弄清樟子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过程,采用人工控制降水处理方法 (105%年均降水量:500 mm,无干旱;74%年均降水量:350 mm,轻度干旱;42%年均降水量:200 mm,干旱),监测了2 a生樟子松幼苗水力结构和生长特征对降水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降水量减少,幼苗水分饱和亏缺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轻度干旱下幼苗组织密度显著增加,干旱下幼苗失水系数显著降低;表明樟子松幼苗的保水、抗旱能力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强而增加。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株高、基径和各器官生物量的增加量,轻度干旱胁迫下幼苗根重比和根冠比显著增加,表明轻度干旱胁迫改变了生物量分配格局,促使幼苗向有利于水分维持方向的发展策略;与轻度干旱相比,干旱胁迫下幼苗生物量分配策略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樟子松幼苗可以通过改变水力结构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策略来适应轻度干旱;而在干旱下幼苗仅改变水力结构特征,不利于其在干旱环境下生存。
宋立宁朱教君康宏樟
关键词:SYLVESTRIS根冠比
辽西北防护林对林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以辽西北防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防护林内外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破坏率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差异,分析土壤性状变化与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防护林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团聚体破坏率下降;但也有部分林分土壤性状变化不明显,甚至退化。防护林内外土壤团聚体变化率与树种组成和植被盖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林分年龄和地表生物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变化率与树种组成、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林分年龄无显著关系(P>0.05)。说明防护林的树种组成和地表植被对林下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影响显著,因此应合理选择树种,保护林下植被,加强抚育管理。
王凯王道涵张成龙陈曦宋立宁
关键词: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改良
干旱胁迫下小叶锦鸡儿幼苗C、N、P分配规律及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小叶锦鸡儿幼苗C、N、P分配及化学计量的影响,为小叶锦鸡儿幼苗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适宜水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测定干旱胁迫下2年生小叶锦鸡儿幼苗叶片、茎、粗根和细根C、N、P含量及比值,分析C、N、P化学计量分布格局和变异特征。[结果]与适宜水分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导致小叶锦鸡儿幼苗C含量在叶片中减少,在粗根和细根中增加;N含量在粗根中减少,在细根中增加;P含量在叶片中先降低再升高,在细根中先升高再降低,最后均保持稳定。C:N和C:P在粗根和细根中增加,C:P在茎中降低;N:P在叶片中先降低后保持稳定,在茎、粗根和细根中降低。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P>N>C,C含量变异系数在细根中最大,在茎中最小;N和P含量以及C:N、C:P和N:P变异系数在粗根中最大,在叶片中最小。[结论]小叶锦鸡儿生长受P限制,而干旱胁迫导致受N限制作用增强,增加了细根C、N分配,提高了N、P利用效率;叶片保持N、P稳定性较强,而茎和根系反应更敏感。
王凯雷虹王宗琰吕林有宋立宁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干旱胁迫
科尔沁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以科尔沁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杨树、榆树、油松和樟子松细根为对象,分析各树种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其与土壤水分和有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分布消弱系数为0.968~0.979,32 a生樟子松总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樟子松(P〈0.05),而同龄级树种细根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树种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大于土壤有机质(22 a生樟子松除外);10、22、42 a生樟子松及44 a生油松和35 a生榆树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32 a生樟子松和13 a生杨树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较深,其与土壤水分显著相关。
王凯宋立宁吕林有张亮秦峥媛
关键词:细根分布沙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