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光全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文学
  • 5篇洛阳伽蓝记
  • 4篇伽蓝
  • 4篇《洛阳伽蓝记...
  • 2篇园林
  • 2篇清真词
  • 2篇文学特色
  • 2篇唱和
  • 1篇读为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文
  • 1篇叙事文学
  • 1篇训诂
  • 1篇元春
  • 1篇园林艺术
  • 1篇源远流长
  • 1篇赵贞吉
  • 1篇直接抒情
  • 1篇社会文化功能
  • 1篇诗歌

机构

  • 11篇内江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孟光全
  • 1篇罗宗良
  • 1篇胡俊林

传媒

  • 8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时代文学(下...
  • 1篇时代文学(上...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洛阳伽蓝记》的抒情
2010年
《洛阳伽蓝记》以含蓄温婉、灵活多样的间接抒情为主,清丽能给人留下想象回味余地;以刚直热烈的直接抒情为辅,情意鲜明恺切。
孟光全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间接抒情直接抒情
训诂与多元文学分析方法的结合——以清真词的解读为例被引量:1
2004年
文章以《清真词》的解读为例,认为解读古典文学作品,宜走传统训诂与多元文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的路子,传统训诂包括词义解释、典章制度文化意蕴、化用诗句的由来、词牌体制特点等,多元文学分析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词的色彩词藻美、从赋和叙事文学等多角度分析,力求古今结合;并简要评说两种分析路子的长短,从而为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尽一点探索之力。
孟光全
关键词:训诂分析方法
王微与谭元春的诗歌唱和
2009年
晚明文坛活跃着青楼、闺阁两类女性作家群。青楼诗人王微与谭元春等文人的广泛交际及诗歌唱和,反映出作为"第二性"的女子已步入当时的文学天地,折射出文坛格局尤其是传统抒情雅文学格局的重大变化。
孟光全
关键词:谭元春诗歌唱和文学特色
论《洛阳伽蓝记·庭山赋》的另一种趣昧被引量:1
2005年
《洛阳伽蓝记》收录了元魏民间文士姜质的《庭山赋》,该赋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这篇札记分析该赋的文学基本特色,并结合元魏一代的文化背景,分析该赋多方面的意义,同时谈到对北朝的文学和文化的一些看法。
孟光全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
从《洛阳伽蓝记》看园林与文学被引量:1
2010年
从大文化、大文学视野看,园林与文学艺术关系密切:由古典园林名著《洛阳伽蓝记》梳理园林与文艺氛围,与文学的创作、批评传播等的关系。认为古典文学研究需加强园林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寻求更广大的学术生长空间。
孟光全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园林文学
浅论文人与佛寺——以赵贞吉与明代内江佛寺为例被引量:1
2008年
赵贞吉一生与佛寺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内江佛寺密切相伴,而佛寺作为古代社会公共核心区之一,它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佛寺在赵贞吉的精神生活和诗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孟光全
关键词:赵贞吉明代社会文化功能
《洛阳伽蓝记》中的庶民群像被引量:4
2006年
《洛阳伽蓝记》作为一部史学、文学、文化学名著,在庶民群像刻画上有着积极的文化意义:关注人的命运,表现元魏丰富的社会生活,展现元魏庶民的精神世界。
孟光全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文学特色文化意义
张大千与八德园被引量:2
2013年
张大千与园林艺术有着深厚的情缘。园林是研究大千生活、艺术、心灵的很好的切入点,八德园尤其如此。大千先生在八德园的美食、漫游及所享天伦之乐,使八德园成为大千先生实实在在的一处乐园。
孟光全罗宗良
关键词:园林艺术
论诗、赋、叙事文学在清真词中的渗透及其意义
2004年
周邦彦作为宋词一大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身上鲜明体现了宋代士人文化教养全面、尚新变好探索的特点。文中论述诗、赋、叙事文学在周词中的渗透:从引诗入词、用诗法入词、援用诗的抒情方式并形成浑成词境来谈诗的渗透,从结构上用赋法、重铺陈、同义词汇的组合、中心意象群谈赋的渗透,从叙事诸要素齐备谈叙事文学的渗透;简评这些渗透的多方面意义。
孟光全
关键词:叙事文学清真词
源远流长:从《洛阳伽蓝记》到林文月《拟古》
2015年
"拟古"曾是中国古代很普遍的文艺创作现象,蕴含了丰富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从林文月的成长背景入手,以明其散文家、翻译家、学者"三栖文人"身份的由来;结合古今论述,梳理"拟古"现象蕴含的深广文化意蕴;为明确参照比较的对象,在概评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内容、文学成就、影响后,详细比较林文月作品与《洛阳伽蓝记》的"同",尤其是"异",以揭明二者的承革、源流关系。论述中,力求把文本细读比较、思辨与文化背景勾勒相结合。从林文月创作实绩可见:古今是关联的,古代经典仍有活力,当代文学应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源远才能流长。
孟光全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林文月拟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