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群林
-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彩色血流Doppler对糖尿病眼血流动力学研究
- 目的:应用彩色Doppler对16例正常人和16例糖尿病患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其血流峰值,峰时和血流时相等测值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与血糖测值呈负相关.资料与方法:彩和ATL超9型彩色多普勒诊断...
- 郭维琼孙群林王奕萍
- 文献传递
- 飞行员在明暗环境下眼波前像差的分析
- 2009年
- 目的 研究视力正常飞行员在明暗环境下波前像差变化及在暗环境下对飞行员视觉评估的意义.方法 现役飞行员22例(44眼),平均年龄31.7±6.4岁,视力均在4.9以上,采用wfa-1000型主觉像差仪分别在明暗环境下检测受试者的波前像差,得到各阶像差成分的均方根值(rms).并测量眼压(10p)、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cct)等常规参数.结果 飞行员的iop、角膜曲率、cct均在正常范围.波前像差在暗环境下仅5阶像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0,p<0.05),5阶以下及总像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暗环境条件下飞行员的视觉质量在高阶波前像差方面有所下降,但总体无影响.波前像差对飞行员视觉功能的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 孙群林樊凡彭琦何雨霞赵长霖徐清谢晔
- 关键词:体格检查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图
- 正常飞行员在明暗环境下眼波前像差的分析
- 孙群林樊凡彭琦何雨霞赵长霖
- 3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分析比较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2月~2013年12月间分别实施这3种术式的年龄匹配的3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其中A组(泪囊鼻腔吻合术)40例,B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40例,C组(Nd:YAG泪道激光成形术)40例。结果:出院时A组有效率为97.5%,B组有效率为95.0%,C组有效率为100.0%。随访12个月后A组有效率为85.0%,B组有效率为92.5%,C组有效率为60.0%。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远期有效率高,组织损伤小,无疤痕,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术式。
- 徐晓红薛迎春彭琦孙群林蔡婷婷
-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激光成形术
- 中成药口服合穴位注射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84眼)非增生型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9%,对照组为7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视野平均缺损(MD)、VEP(P100)潜伏期及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疗效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徐晓红彭琦薛迎春孙群林蔡婷婷
-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 人羊膜及丝裂霉素C在睑球粘连术中的应用研究
- 2007年
- 孙群林邹涓彭琦何宇霞卜水洲
- 关键词:羊膜丝裂霉素C睑球粘连
- 双眼抗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1例被引量:1
- 2000年
- 孙群林赵长霖杨新宇
- 关键词:青光眼手术治疗
- 睑球粘连分离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0年
- 孙群林赵长霖周艳红
- 关键词:睑球粘连分离术丝裂霉素C
- 巩膜瓣移动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00年
- 目的 寻求一种更有效地解决青光眼术后前房恢复迟缓的方法。方法 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移动缝线关闭巩膜瓣联合应用抗纤维生成抑制剂 ,术后根据前房恢复情况从结膜外拆巩膜瓣缝线。结果 在 36只眼中 ,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 ,2 4眼术后 48h恢复前房 (6 6 6 7% ) ,12眼术后 72h恢复前房 (33 33% )。结论 本方法对于促进术后滤过作用 ,避免前房恢复迟缓有一定效果。
- 孙群林赵长霖
- 关键词:巩膜瓣小梁切除术
- 开放性眼球损伤109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对开放性眼球损伤的眼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探讨。方法选取1990/2000间我院住院眼外伤患者1087例(1233眼),其中开放性眼球损伤109例(109眼),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受伤原因、时间与就诊时间、视力、眼球被伤部位、大小、有无虹膜嵌顿、有无白内障、前房积血、玻璃体脱出及治疗情况。结果开放性眼球损伤发生率8.92%,16~45岁年龄层占59.62%,0~7岁年龄组发生率也占13.76%,男女比例为8.08∶1,受伤职业上工人(包括建筑工地的临时工,乡镇企业工人)明显多于其他行业。治疗后视力恢复与受伤原因、部位、就诊时间、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关系密切。结论近年来,开放性眼外伤有增加趋势,应加强防护。要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掌握现场抢救知识,如医疗条件不够,迅速转院,努力降低开放性眼球损伤的发生率,有效减少受伤后的致盲率。
- 孙群林樊凡彭琦赵长霖
- 关键词:开放性眼球损伤流行病学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