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渊
- 作品数:44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教师权威的消解及重构——基于大众传媒的视角
- 2014年
- 当代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权威的消解就是其中一例。教育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1],教师权威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与良好教育效果的取得,因而,我们不能也无法对教师权威的消解熟视无睹。大众传媒的发展日益迅速,我们有必要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并对可能的解决之道加以探讨。
- 孔祥渊华成
- 关键词:教师权威大众传媒消解教育效果教育活动社会
- 校园欺凌的发生及其治理:微观互动理论的视角被引量:3
- 2022年
- 慠观互动理论将暴力视为情绪领域的产物,不同于现有的诸多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校园欺凌的新视角。依据微观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校园欺凌包含冲突情境与实际进攻两个必备要素,由“冲突情境形成一情感能量变化一情感能量不均衡一欺凌状态出现一欺凌结束”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基于此,为防治校园欺凌,教师至少可以进行两方面工作:一是转变相关的观念并培育学生对于校园欺凌的正确认识,二是分析校园欺凌中的微观互动的技巧并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应对措施。
- 孔祥渊关文军
- 从“因材施教”走向“商材议教”
- 2014年
-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的“材”(即教育对象的资质、天赋、爱好、兴趣等)而选择“教”(如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因材施教强调:教育者应对教育对象的特点有所认识,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
- 孔祥渊
- 关键词: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者
- 服务第一:看美国中小学生怎么当班干部
- 2016年
- 具体到实践中,当前的班干部制度主要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决定班干部的具体职位与人选;二是转变教师角色,教师应该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
- 孔祥渊苏洵
- 关键词:班干部制度教师角色自主性
- 人性在礼仪中合理地展开:孔子的社会化思想及其教育启示——基于《论语》的解读被引量:1
- 2020年
- 在先秦诸子中,孔子是一位非常强调“入世”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既不着力于建设彼岸世界,如,“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也反对个体囿于自己的世界中,如,“了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而是试图积极引导人们关注当下的生活、进入现实的社会,经世致用。
- 孔祥渊
- 关键词:教育启示彼岸世界《论语》先秦诸子孔子
- 论教育改革中参与者的“平庸之恶”——基于臣民、私民与公民关系的思考被引量:2
- 2015年
- 低效是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个体角度看,"平庸之恶"是这一问题的重要成因所在。在教育实践中,"平庸之恶"主要体现为个体对改革方案的简单接受、对改革内容的呆板执行以及对评价的形式性应对。这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有:教育改革中的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改革方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教育改革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教育改革参与者的"平庸之恶"主要是其"臣民状态"与"私民心态"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育改革参与者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充分了解教育改革的内容及相关观点;不断"有思"于教育改革方案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与相关人员进行积极的对话与沟通;明晰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
- 孔祥渊
- 关键词:教育改革
- 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德育:挑战及应对
- 2015年
- 当前,虚拟社会给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以及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了解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是我们开展德育的重要基础。"超真实"这一概念,对于我们分析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超真实"指的是一种非真实代替了真实的状态,其主要是由符号主宰生活、仿真文化盛行以及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内爆"形成的。对于青少年道德成长以及德育工作而言,其所带来的是社会存在状态的改变,无疑会产生巨大影响。具体到挑战而言,"超真实"对于德育的挑战主要是:促使社会规范去权威化;逼迫社会规范边缘化;导致社会规范无根化。在应对这一挑战上,教育者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导青少年正确辨别"真实",进行真实观与符号运作方面的教育;二是为社会规范赋予时代内涵,更新社会规范及其表达方式。
- 孔祥渊
- 关键词:社会规范德育实效性
- 标签理论视角下“问题学生”的形成与教育被引量:2
- 2012年
-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些违背学校规范或社会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被称为问题行为,出现这些行为的学生可以被称作“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如何形成的?标签理论认为,“问题学生”的出现并不是学生个人行为造成的,更不是学生的本质显现,“它是由群体的限定和反应所形成的”[1],这个理论对于研究、分析“问题学生”及预防其形成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孔祥渊孔祥岩
- 关键词:教育实践社会规范标签理论
- 欧美国家服务学习的主要特征及其启示
- 2017年
- 基于完整公民的课程设计、落实反思精神的课程实施、注重学生在场的课程评价,是服务学习的三个主要特征,使得服务学习将其理念较好地落实为各项课程措施。服务学习对于国内相关课程的启示主要有:一是将公民教育切实融入课程设计之中,二是为学生的反思预留时间和参考框架,三是让学生适度成为课程的主角。
- 孔祥渊
- 关键词:公民教育
- 重要他人对个体道德社会化的影响:社会学视角被引量:8
- 2012年
- 重要他人通过直接教导或潜移默化渗透影响个体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四个方面的社会化,从而影响个体的道德社会化。由于重要他人自身的特征,在影响个体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隐蔽性、有限性和全面性等特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父母应意识到重要他人的存在,加以引导,发挥重要他人的积极作用。
- 孔祥渊
- 关键词:道德社会化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