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丽
- 作品数:25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社科联社会科学 “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2011年
- 高校突发事件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其解决之道更是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中有思想预测、鼓舞士气、矛盾化解和心理调适功能。根据一般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建立事发前的危机预警机制、事发时的应急处置机制和事发后的舆论引导机制。
- 吴世丽仪建红
-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
- 新时期检验党员合格与否的四个标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标准的重要论述
- 2016年
- 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不同。在当今社会主义中国,积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合格党员明确提出更高的要求。2016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指出,"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 黄红平吴世丽
- 关键词:讲道德教育方案人格修养人民公仆历史特点
- 基于人本观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为有效地应对学生突发事件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处置办法和制度安排,具有人本性、安全性、科学性、合法性、针对性和快速性的特征。它建构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包括预警机制、处置机制和善后机制三个子系统。
- 吴世丽
- 关键词:人本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关于促进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基于国际经验的分析视角被引量:7
- 2010年
-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要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就是要借鉴国际经验,促进和完善包括就业主体、服务主体、就业环境与就业介体诸要素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 吴世丽仪建红
-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 如何在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 杨波仪建红邓学成刘瑞贤吴世丽朱立人
- 该课题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状况,对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等作出了理论阐述,并就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分类与定位、可持续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发展观
- 树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 2005年
- 论文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原则,提出正确树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力求高等教育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就在高等教育机构内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 吴世丽仪建红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以人为本
- 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
- 2021年
- 领导干部是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破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难题的核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领导干部要着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但“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这一论断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得出的科学结论,标示领导千部政治能力的重要性。与人的许多能力一样,政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会随领导干部年龄增长和职务提拔自然提升,其形成与增强主要靠后天培育和实践锻炼。
- 吴世丽黄红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干部能力建设治国理政
- 浅析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特点
- 2003年
- 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其中也有些不正确、不彻底的观点。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的社会史发展问题及社会文化问题,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吴世丽黄红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社会文化
- 科学发展观和高等教育被引量:1
- 2005年
- 正确树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明确科学发展观内涵和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力求高等教育质量、规范、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要通过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等措施,在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落实科学发展观。
- 仪建红吴世丽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以人为本
- 当前特权现象的特点、危害及其治理思路
- 2016年
- 特权现象的构成包含特权意识、特权关系网络和特权行为三个要素。当前特权现象呈现出泛滥化、普遍化,趋向经济利益化,隐性化和制度化,代际承继化的特点,其危害极大,主要体现在助长特权崇拜、危及社会公平、破坏社会信任。治理特权现象,要全面推进改革,堵塞制度漏洞,提升制度执行力;建立权力清单,强化权力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弘扬廉洁守法理念,实现社风民风好转;加大惩处力度,露头就打,发挥查案的震慑作用。
- 吴世丽黄红平
- 关键词:特权现象权力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