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恋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学史
  • 2篇唐代
  • 2篇文学史
  • 2篇废名
  • 2篇《桥》
  • 1篇大运河
  • 1篇代文
  • 1篇独立学院学生
  • 1篇独立学院学生...
  • 1篇新文学
  • 1篇虚构
  • 1篇盐商
  • 1篇研究性
  • 1篇研究性教学
  • 1篇扬州园林
  • 1篇以人为本
  • 1篇园林
  • 1篇造园
  • 1篇中国新文学

机构

  • 10篇扬州大学广陵...
  • 2篇中共扬州市委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0篇刘恋
  • 1篇徐德明

传媒

  • 3篇档案与建设
  • 2篇唯实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丽水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士商合流”话盐商
2019年
虽然中国历史上,士人'就贾'、商人'入仕'的现象并不鲜见,亦非始于明清。但是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情势,'士商合流'在明代中叶至清代前期蔚为大观,并对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农本商末'与'重农抑商'的观念和政策一直为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所固守,自春秋以来,就有'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的阶层划分和固化,即使在包容开放的唐代,也仍有'士农工商,四人各业。
马俊刘恋
关键词:商人阶层
“运河”定名于宋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2020年
伴随着漕运以及水上商业贸易的空前繁荣,隋唐运河既有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在宋代不断拓展——从漕粮到百货、从漕运到纲运、从"漕渠"(人工河渠)到"运河"(通常水道),并且形成了与其作用地位相匹配的中央、地方专职管理机构体系,从而在整个水系指称的定名、服务京畿地区的定本、完备管理制度的定型等方面,为后世所沿袭遵循。
刘恋马俊
关键词:隋唐大运河宋代
教材、作品与研究性教学——以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大学人文学科教学,必有大纲、教材为依凭,而教授者据此照本宣科,教学过程遂失去研究动力与趣味。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回归基础阅读,在历史场域中感知文学的本真面貌,与文本以及作家进行心灵碰撞,进而由横向的作家、作品之比较,再至勾连起纵向的文学历史的脉络与图景,这样的"教"与"学",才是一个双向积极的互动,才能摆正教学与教材的关系,才能发挥教授者的主观研究能量,也才是我们应实行的。
刘恋徐德明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现代文学教学作家作品文学史
盛世造园 :唐代扬州园林情势考论
2021年
扬州园林因兼具南北特点而名扬天下。唐代以其盛世特质推动了扬州的造园,形成宫苑园林、衙署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名胜园林五大类。其中私家园林更在造园的时间、主体以及范围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唐代扬州的时代性和城市个性。唐代扬州园林对后世的建园造林、景观塑造、城市经营,在城市化趋向、公众化属性、滨水化特征、精致化追求等方面具有启示。
刘恋
关键词:园林唐代城市景观
虚构与纪实——析论废名《桥》的文体间性
2017年
废名对文体(诗、散文、小说)的独特认识与跨界运用,使得其小说《桥》具有一种含混不明的"文体间性",并由此而成"晦涩"风格。诗的意境追求、散文的纪实指证、小说的虚构叙述,是《桥》"文体间性"的具体表现。
刘恋
关键词:虚构《桥》废名
以人为本视野中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更好地实现办学和育人的双重目标,独立学院学生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但因为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有所偏差,学生工作往往不尽人意。解决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就在于真正认识、理解、掌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学生工作。
刘恋
关键词:以人为本
联接现实与理想之“桥”——论废名《桥》的人物塑造
2017年
废名的小说《桥》以晦涩难懂著称,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小林、琴子、细竹分别代表作者的现实自我、儒家"伦常"理想和诗学理想。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碰撞和冲突,最终导致文本的悬置。
刘恋
关键词:废名《桥》
鲁迅、周作人的文学史论异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以史涵论,蕴含着"人"(真人)的评史标准;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以论带史,返观"五四"新文化运动,明确了"志"(感情)的评史标准。这两篇讲稿,虽各有治学路数,但都着眼于新文学的"当下"文坛,从不同方向推进"人"的文学史观。
刘恋
关键词:文学史进化论
运河边的“烟火气”和“烟水色”——示以汪曾祺小说文学图谱
2022年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里程数最长、变迁最复杂、沿用最久远的人工河流,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古往今来,横跨两千年、纵贯六千里的大运河,在岁月无声中积淀了前人的智慧,赓续了通史的文化,承载了家国的记忆,传递了世代的乡愁。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发轫之地和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牵头城市,扬州在发掘、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与价值方面义不容辞、大有可为。2007年9月,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成立,包括扬州在内的运河沿线8省市35座城市于2014年6月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刘恋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标识
向海而兴:唐代扬州“海城”形象的诗意呈现
2022年
扬州在历史上因近海而被称为“海城”,唐人诗歌记载、印证、呈现了“海城”扬州历史境象、海天气象、盛世印象,从中可见扬州自古以来作为运河名城、经济重镇、开放港口的兴盛脉络、时代风貌、城市能级及其生成机理。
刘恋
关键词:唐代唐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