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14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神经性
  • 5篇厌食
  • 5篇症状
  • 5篇神经性厌食
  • 4篇厌食症
  • 4篇神经性厌食症
  • 4篇强迫症
  • 3篇强迫症患者
  • 3篇强迫症状
  • 3篇疗效
  • 2篇中介
  • 2篇中介作用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分裂症
  • 1篇信效度
  • 1篇信效度研究
  • 1篇性疾病
  • 1篇咽喉反流
  • 1篇咽喉反流性疾...
  • 1篇药物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浙江省宁波市...

作者

  • 14篇刘强
  • 9篇陈珏
  • 8篇王振
  • 5篇陈涵
  • 5篇亢清
  • 4篇范青
  • 4篇王勇
  • 3篇蒋文晖
  • 3篇岳玲
  • 3篇肖泽萍
  • 3篇许婷婷
  • 2篇杨晓敏
  • 2篇诸索宇
  • 2篇王义方
  • 2篇谢斌
  • 2篇马金芸
  • 2篇张明岛
  • 1篇汤倩珏
  • 1篇仇剑崟
  • 1篇滕磊

传媒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2014年心...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1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抑制控制功能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探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抑制控制功能和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门诊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47名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43名,进行包括Barratt冲动量表在内的一般心理评估,选用信号停止任务(Stop Signal Task)作为评估抑制控制功能的行为学范式,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1.Barratt冲动量表:患者组量表总分[(66.40±8.72)分]和三个子量表评分[注意冲动性(13.15±2.52)分、行为冲动性(18.34±2.71)分和无计划冲动性(24.26±4.44)分],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5.49±8.72)分、(13.14±2.60)分、(19.02±3.32)分、(23.14±3.97)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行为学测试:AN组的SSRT值[340.66±54.70)ms],较正常对照组[363.55±39.08)ms]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提示AN组抑制效率高于正常对照.结论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存在抑制控制功能缺陷,表现为过度抑制.
岳玲陈珏亢清蒋文晖王振刘强陈涵范青张明岛肖泽萍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症
强迫症临床特征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DSM-Ⅳ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87例强迫症患者进行评估,采用Y-BOCS评估强迫症状严重程度,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bsessive-Compulsive Inventory-Revised,OCI-R)评估对强迫症状的痛苦感受,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贝克焦虑量表评估抑郁、焦虑症状,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评估儿童期创伤水平,并进行为期16周的药物治疗随访,以Y-BOCS减分率评估治疗是否有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临床特征与疗效的相关关系,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5.3%(47/72),晚发强迫症患者(n=47)OCI-R中检查评分高于早发强迫症患者[n=40,(6.3±3.7)分与(3.7±3.3)分;t=-2.50,P=0.016],高创伤强迫症患者(n=52)的OCI-R中强迫思维评分以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评分均高于低创伤强迫症患者[n=23,(6.8±3.3)分与(4.5±3.5)分,t=-2.14,P=0.038;(23.8±12.1)分与(15.6±5.8)分,t=-3.08,P=0.003].强迫症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与Y-BOCS减分率呈正相关(r=0.25,P<O.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首次发病年龄进入回归方程(OR=1.15,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越多,强迫思维越严重,首次发病年龄越早,疗效越差.
王佩许婷婷赵青范青王勇刘强王振
关键词:强迫性障碍疗效
基于信号停止任务的神经性厌食患者抑制控制功能研究
目的:临床和研究提示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受损,尤其是抑制控制功能存在过度的表现,本研究旨在通过行为学的方法,明确AN的抑制能力和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
岳玲陈珏亢清蒋文晖王振刘强陈涵范青张明岛肖泽萍
辅助营养治疗对住院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辅助营养治疗对住院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4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7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给予常规抗抑郁治疗联合辅助营养治疗和仅常规抗抑郁治疗1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身高并完成进食障碍调查问卷(EDE-Q)的评定;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2,P<0.05);对照组治疗后BMI值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9.71,P>0.05)。研究组治疗后EDE-Q量表在暴食频次(F=217.5)、催吐频次(F=157.3)及限制进食因子(F=319.6)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辅助营养治疗在短期内对住院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疗效明显。
陈涵胡昊贾虹范青王振刘强亢清陈珏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症营养治疗疗效
强迫症患者的强迫信念和冲动特质对症状维度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讨论不同强迫信念和冲动特质与强迫症不同症状亚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未服用或停用2个月以上抗强迫药物的强迫症患者139例和健康对照110名,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强迫信念问卷-44(Obsessive Beliefs Questionnaire-44,OBQ-44)、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和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bsessive Compulsive Inventory-Revised,OCI-R)分别评估其症状严重程度、强迫信念程度、冲动特质及症状维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强迫症患者的强迫信念与冲动特质对强迫症症状维度的影响。结果·强迫症患者的各临床量表分数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强迫检查水平(或严重度)受责任感/威胁评估(responsibility/threat estimate,RT)信念和运动冲动(motor impulsiveness,MI)的共同影响(B=0.053,P=0.000;B=-2.000,P=0.011);强迫排序水平受完美主义/确定感(perfectionism/certainty,PC)信念影响显著(B=0.049,P=0.001);强迫思维水平受RT信念的影响(B=0.082,P=0.000);混合型症状水平受RT信念和注意冲动(cognitive impulsiveness,CI)的共同影响(B=0.038,P=0.006;B=0.248,P=0.044)。结论·具有不同强迫信念和冲动特质的强迫症患者会呈现不同症状亚型。
李璞玉程佳月顾秋梦阮瀚阳王勇刘强吴艳茹王振
关键词:强迫症状
应激感受在人格特质与惊恐障碍症状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应激感受、人格特质与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症状的关系,并检验应激感受在不同的人格特质中与PD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诊断标准的PD患者55例,采用大五人格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测量患者的人格特质,用惊恐障碍严重度量表(Panic Disorder Severity Scale,PDSS)测量患者的PD症状严重程度,用应激感受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测量患者的应激感受水平。结果·NEO-FFI中神经质、宜人性分量表得分以及PSS得分与PDSS总分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79(P=0.004)、r=-0.420(P=0.001)、r=0.330(P=0.014);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应激感受完全中介了宜人性对PD症状的影响,中介效应为32.43%。结论·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可能与PD症状呈正相关,宜人性可能与PD症状呈负相关,应激感受在宜人性与PD症状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
杨晨刘希童许婷婷王佩刘强王勇朱益陈珏王兰兰仇剑崟王振邵阳
关键词:惊恐障碍人格特质中介作用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脑诱发电位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探讨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的脑电生理学改变。方法 用MOAS评定攻击行为 ,然后使用美国NicoletSpirit脑诱发电位仪 ,对 2 4例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和 17例分裂症无攻击行为患者及 2 5例正常人的事件相关电位P30 0 ,脑诱发电位SEP和ABR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三组被试的P30 0 、SEP P2 及ABR在某些脑区的潜伏期和波幅存在显著差异。
姜小琴谢斌诸索宇王义方杨晓敏马金芸刘强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诱发电位
焦虑抑郁状况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症状体征指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状况与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症状与体征指数是否具有相关性,为临床LPRD同时伴发焦虑和抑郁进行观察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耳鼻喉科门诊187例LPRD患者资料,进行治疗前及抗反流治疗8周后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RSI)量表、反流体征指数(reflux finding score,RFS)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的评分,并进行分组分层统计,以观察焦虑抑郁状况与LPRD症状和体征指数改善的相关性。结果 187例LPRD患者抗反流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比例明显低于抗反流治疗前,伴焦虑的患者抗反流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11.2%;伴抑郁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4%,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构成比表明,治疗后焦虑程度减轻(P<0.05)。抗反流治疗前后不同年龄、性别及病程焦虑抑郁状态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不同年龄、性别及病程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反流治疗前焦虑抑郁状况与患者的持续清嗓、吞咽食物、水或药片不利、呼吸不畅或反复窒息发作、咽喉部异物感及RSI总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LPRD容易伴发焦虑和抑郁,通过抗反流治疗能同时改善LPR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同时不受年龄、性别及病程的影响,RSI量表中的主观症状还是缺乏疾病特异性,与HAMA和HAMD量表有类似、重叠,或者说两种疾病本身就可能会互相诱发或影响。
张弢袁波滕磊鞠晗董雪林郭惟轶刘强张治军
关键词:焦虑咽喉反流性疾病汉密顿焦虑量表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对照研究被引量:52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有和无攻击行为患者资料的对照研究来探讨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的因素。方法 收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口学和住院资料、BPRS、WCST、T3、T4、TSH等因子 ,用MOAS评定攻击行为并在有和无攻击行为组间分别进行显著性检验 ,然后通过回归分析 ,考察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BPRS、TSH、WCST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BPRS的敌意猜疑因子、诊断分型、TSH及WCST的持续错误数能够用于预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攻击行为。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可能有精神病理学、神经心理学和神经内分泌学基础。
姜小琴谢斌诸索宇王义方杨晓敏马金芸刘强郑瞻培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在归因方式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归因方式与强迫症状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以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7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其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Ⅱ,BDI-Ⅱ)测量其抑郁症状,归因方式问卷(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ASQ)测量其归因方式。分析患者的强迫症状、抑郁症状与归因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及强迫症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归因方式中负性事件普遍维度与强迫症状及抑郁症状均呈正相关(均P<0.05),且强迫症状与抑郁症状亦呈正相关(P=0.000)。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强迫症状在负性事件普遍维度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105(95%CI 0.031~0.218),效应占比为44.20%。结论·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可能在归因方式中的负性事件普遍维度与抑郁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程佳月李璞玉顾秋梦王佩陈珏刘强王振
关键词:强迫症中介作用归因方式抑郁症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