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 作品数:67 被引量:194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PTD介导蛋白通过血脑屏障及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HIV - 1TAT的蛋白转导结构域 (proteintransductiondomain ,PTD)介导的大分子蛋白通过血脑屏障 (blood -brainbarrier,BBB)的作用及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将纯化的PTD -BCR/ABL融合蛋白及伊文思蓝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 ,制备全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TD -BCR/ABL融合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分布 ,用伊文思蓝作为指示剂检测PTD对BBB开放的影响。结果 :将其注射到小鼠体内后 ,在全脑组织细胞中均检测到PTD -BCR/ABL融合蛋白 ,呈非特异性组织分布 ;全脑组织除无BBB区域外 ,余脑区均无伊文思蓝渗入 ,PTD不引起BBB的开放。结论 :PTD可在体内特异性介导大分子蛋白通过血脑屏障 ,并在全脑组织细胞中分布 ,为肽类或蛋白类大分子药物通过BBB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cen tralnervousystern ,CNS)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 刘强梁英民郑瑾邝芳蒋姗姗陈任安吴绒丽
- 关键词:蛋白转导血脑屏障通透性小鼠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本研究比较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7例NHL患者。分组采用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并于预处理结束后回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身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动员期间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Plt)数降至40×109/L以下。57例患者均采集成功,CEP+G-CSF动员方案组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和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CVP+G-CSF动员方案组(p=0.002和p=0.019)。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CEP+G-CSF和CVP+G-CSF动员方案组WBC数恢复到≥1.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4和12.3天(p﹥0.05),Plt数恢复到≥5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8.6和19.3天(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HL疗效显著,CEP或CVP联合G-CSF方案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均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CEP+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效果更好。
- 黄斯勇刘利郝淼旺尹郸丹伍艳兰陈任安李国辉刘强王锦程何华梁英民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化学治疗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 TAT蛋白转导结构域介导的BCR/ABL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跨膜转运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HIV 1反式激活蛋白 (TAT)的蛋白转导结构域 (PTD)介导的BCR ABL(TATPTD BCR ABL)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跨膜转运和通过血脑屏障作用。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TD BCR ABL融合蛋白 ,经Ni NTA树脂亲合层析 ,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经小鼠尾静脉注射体内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组织细胞内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①表达和纯化了分子量为 2 3× 10 3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 ;②在接受融合蛋白的小鼠肝、脾、肾及心肌组织的细胞内检测到了PTD BCR ABL融合蛋白 ;③接受融合蛋白的小鼠脑组织细胞中可以检测到融合蛋白的存在。结论 PTD可在体内介导较大分子量的融合蛋白进入组织细胞和通过血脑屏障 。
- 梁英民蒋珊珊孙强刘利刘强陈任安李巧娥韩骅
- 关键词:蛋白转导组织细胞血脑屏障TAT蛋白跨膜转运
- 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联合环孢素A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比较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联合环孢素A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接受住院治疗的全部68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TG/ALG联合环孢素A组(n=27)与allo-HSCT组(n=41)。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年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Hb)值、随访时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者校正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比例、良好血液学反应率、血液学反应率、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早期病死率、总病死率、复发或者进展患者比例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对2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进行生存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征得2组患者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ATG/ALG联合环孢素A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构成比为0.6∶1,低于allo-HSCT组的2.1∶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2,P=0.025);2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ANC数、中位血小板计数、中位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中位Hb值、SAA患者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allo-HSCT组患者的良好血液学反应率(58.5%,24/41)及血液学反应率(82.9%,34/41)分别高于ATG/ALG联合环孢素A组的14.8%(4/27)与51.9%(14/2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0,P<0.001; χ^2=7.572,P=0.006)。③ ATG/ALG联合环孢素A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6/27),包括4例血清病,2例新发肺部感染及1例肛周感染;allo-HSCT组患者的治疗相�
- 及月茹李国辉刘强陈任安秦炜炜刘利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法疗效比较研究
- LD-HA联合诱导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2007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LD-HA)联合诱导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高白细胞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及B组(37例)。A组给予LD-HA(高三尖杉酯碱2mg/日,阿糖胞苷25mg2次/日,D1-14)联合诱导治疗。B组在应用羟基脲降白细胞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化疗。结果:A组完全缓解(CR)率显著高于B组;死亡率明显降低。骨髓抑制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异;心、肝、肾、消化道功能损害发生率A组低于B组。结论:LD-HA联合诱导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 陈任安刘利郝淼旺刘强梁英民
- 非清髓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格列卫联合非清髓性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作用。方法:4例CML患者,采用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以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赛尼派、环胞素A等作非清髓性预处理的单倍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移植过程顺利,4例患者均植入成功,嵌合性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天数,16(10~21)d;血小板〉20×10^9/L天数,10(4~15)d。3例发生I~Ⅱ度皮肤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发生Ⅳ度皮肤慢性GVHD。1例+27d死于肺部感染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Ⅳ度皮肤慢性GVHD并发感染。2例无病存活(随访16个月仍健在),且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结论:非清髓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格列卫治疗CML,具有降低移植前白血病细胞负荷,抑制残留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供者完全嵌合状态的转变,增强抗移植物白血病(GVL)效应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 刘利刘强郝淼旺陈任安蒋姗姗张继良王黎红何华吴绒丽杜娟叶盛开尹单单梁英民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 蛋白转导结构域介导BCR/ABL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T细胞的活化作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蛋白转导结构域 (PTD)介导的BCR ABL融合蛋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PTD基因与CMLb3a2bcr abl基因融合并原核表达 ,纯化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与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体外共孵育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 、CD8+ T细胞的早期活化抗原CD6 9的表达。结果 PTD BCR ABL抗原体外激活CD8+ T细胞的最佳浓度为 10 0 μg ml,时间为 3d。在此刺激条件下 ,15例CML患者中 ,10例表现CD8+ T细胞早期活化 ,CD6 9表达率为 (15 .0 1± 3.75 ) % ;4例表现CD4+ T细胞早期活化 ,CD6 9表达率为 (10 .32± 3.0 8) % ;其中有 3例CD8+ 和CD4+ T细胞同时活化 ;而对照的BCR ABL抗原刺激组无一例表现CD8+ 或CD4 + T细胞活化 ,其CD6 9表达率分别为 (1.36± 0 .31) %和 (1.4 1± 0 .4 3) % ,与PBS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TD能将外源性BCR ABL抗原转导入抗原呈递细胞内 ,加工呈递后激活抗原特异性CD8+ 及CD4+ T细胞。
- 刘强梁英民郑瑾李学义郝淼旺刘利陈任安
- 关键词:蛋白转导结构域介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T细胞活化作用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霍奇金淋巴瘤合并造血功能衰竭1例并文献复习
- 范丹郝淼旺刘强刘苍春张静宜刘利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受累野放疗治疗纵隔巨块型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受累野放疗治疗纵隔巨块型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初治患者经4~7个疗程CHOP方案等常规化疗后,CR10例、PR3例、SD2例、PD1例。之后进行1疗程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2疗程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1例,16例均联合受累野20~45Gy放疗。结果:中位随访26个月(7~72月)。生存11例,死亡5例,5年OS68.7%。移植前CR+PR组5年OS84%,而SD+PD组3例全部死亡;霍奇金淋巴瘤组5年OS100%,非霍奇金淋巴瘤组5年OS58%;B细胞组5年OS80%,T细胞组5年OS50%;双次移植组5年OS81%,单次移植组5年OS60%;LDH正常组5年OS71%,LDH增高组5年OS66%;邻近器官无侵犯组5年OS81%,邻近器官有侵犯组5年OS60%;由于例数相对较少,统计学分析除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有显著差异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受累野放疗是治疗原发纵隔巨块型淋巴瘤的较好选择。
- 刘利刘强陈任安何华张静宜王锦程郝淼旺梁英民
- 关键词: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诱导K562细胞凋亡被引量:2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复方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 6 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通过台盼蓝拒染法活细胞计数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流式细胞检测定量观察细胞凋亡及其与药物的关系 .结果 :活血化瘀复方对K5 6 2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并且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流式细胞检测显示药物血清作用 6h ,K5 6 2细胞即已出现凋亡 ,10 0mL·L-1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率较 5 0mL·L-1含药血清组高 (13.4± 1.3) %vs(7.6± 0 .9) % ,P <0 .0 1.结论 :活血化瘀复方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 ,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 郑瑾刘强王宗仁李军昌王文马爱玲马静李晶华肖铁卉
- 关键词:中药复方活血化瘀凋亡K562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