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陈任安

陈任安

作品数:81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2篇细胞
  • 26篇白血
  • 26篇白血病
  • 22篇干细胞
  • 19篇干细胞移植
  • 16篇淋巴
  • 14篇造血
  • 14篇造血干
  • 14篇造血干细胞
  • 14篇急性
  • 13篇蛋白
  • 13篇造血干细胞移...
  • 12篇粒细胞
  • 10篇淋巴瘤
  • 10篇慢性
  • 9篇外周
  • 9篇外周血
  • 9篇慢性粒细胞
  • 8篇体外
  • 8篇粒细胞白血病

机构

  • 71篇第四军医大学...
  • 20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安高新医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79篇陈任安
  • 61篇刘利
  • 57篇梁英民
  • 39篇刘强
  • 38篇郝淼旺
  • 18篇李国辉
  • 17篇何华
  • 15篇尹郸丹
  • 15篇蒋姗姗
  • 10篇吴绒丽
  • 10篇张静宜
  • 10篇秦炜炜
  • 10篇韩骅
  • 9篇黄斯勇
  • 9篇及月茹
  • 8篇张继良
  • 8篇陈怡
  • 7篇杜娟
  • 7篇郑瑾
  • 6篇王文清

传媒

  • 7篇临床血液学杂...
  • 6篇现代肿瘤医学
  • 6篇第10届全国...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第12届全国...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2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 1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高嗜酸细胞综合征(附1例报告及文献综述)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报告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高嗜酸细胞综合征(ALL/Eo)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方法:男性患者17岁,因胸闷、低热1mo入院.除具有浅表淋巴结和脾脏肿大、胸骨压痛及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的ALL临床特点外,还具红斑性皮疹、血栓形成(脾)和心肌内膜纤维化典型HES的临床表现.结果:入院诊断ALL/Eo,由于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出院3mo后死亡.结论:ALL/Eo是一种罕见病例,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类型,目前全世界报告有50余例.患者外周血持续性嗜酸细胞增高同时找不到幼稚淋巴细胞且无全血细胞减少,诊断时应全面考虑.
郝淼旺梁英民张静宜刘利尹郸丹刘强陈任安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细胞综合征
序贯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期生存分析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LD-HA方案序贯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远期疗效。方法:199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住的确诊APL患者133例,给予ATRA诱导治疗,当WBC≥10×109/...
郝淼旺李国辉刘利刘强陈任安尹郸丹王文清黄斯勇张静宜梁英民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格列卫、STI571)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作用。方法 10例CML患者中3例为慢性期,4例为加速期,3例为急变期。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400~1500mg/d)治疗,预处理方案为福达拉宾,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CD3单抗。供者HLA配型4例完全相合,2例1个位点不相合,1例2个位点不相合的同胞,1例3个位点不相合的同胞及2例半匹配的母亲供者。干细胞来源为重组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格拉诺赛特)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以环孢菌素A和霉酚酸酯(骁悉)为主,部分病例加用甲氨蝶呤、CD3单抗及CD25单抗(塞尼派)。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嵌合状态,3例获得完全嵌合(>95%),7例获得44%~95%的混合嵌合。7例混合嵌合状态的患者经调整免疫抑制剂、供者淋巴细胞/PBSC输注,格列卫治疗,6例患者在移植后1 5~10个月转变为完全嵌合。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 5×109/L所需天数为16d(10~21d);血小板大于20×109/L所需天数为10d(4~15d)。移植期间1例患者移植后45d因肠道感染,颅内出血死亡。另1例患者移植后27d因多脏器衰竭死亡。8例患者随访7~23个月,6例发生Ⅰ~Ⅱ度GVHD,2例发生Ⅲ~Ⅳ度GVHD,除1例因慢性GVHD死?
刘利刘强郝淼旺陈任安张继良王黎红何华蒋姗姗梁英民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D3单抗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24例报告
2003年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联合超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2 4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动员结束 2周后采用超大剂量化疗预处理 ,预处理结束 48~ 72 h后全部回输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回输单个核细胞 0 .83~ 0 .90× 1 0 8/ L,CD3 4 +细胞 1 .1~ 9.4× 1 0 6/ L。白细胞计数恢复到≥ 1 .0× 1 0 9/ L时间为 8~ 1 6 d,2 1例患者血小板计数达到≥ 5 0× 1 0 9/ L时间为1 3~ 2 2 d,无 1例患者出现移植相关性死亡。随访 3~ 2 4月 ,2 4例患者中 1 2例持续完全缓解(5 0 .0 %) ,8例部分缓解或好转 (3 3 .3 %) ,无效 4例 (1 6 .7%)。结论 :APBSCT联合超大剂量化疗是一种治疗一些恶性血液病及敏感实体瘤的安全方法 ,近期疗效肯定。
郝淼旺梁英民刘利邓中荣陈任安张继良
关键词:恶性肿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药物疗法超大剂量化疗疗效
蛋白转导结构域(PTD)在bcr/abl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无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均可将细胞内环境与外环境隔离开。因而,除了一些可自由扩散的小分子物质外,细胞内组分需要通过分泌、胞吐等作用才能被排出细胞外,而细胞外成分则需通过受体、离子通道等的作用,才能被转运到细胞...
梁英民韩骅刘利蒋珊珊刘强陈任安
关键词:细胞毒作用结构域BCR/ABLTAT
文献传递
融合蛋白TRX-hJagged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BL21中的表达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原核表达Notch配体Jagged1。构建不同长度但均包含DSL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hJagged1,将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hJagged1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予以IPTG诱导,优化诱导条件,使目的蛋白TRX-hJagged1在上清中有较大量表达。诱导工程菌并以镍柱纯化对可溶性的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hJagged1(BglⅡ)、pET-hJagged1(HindⅠ)及pET-hJagged1(StuⅠ),但仅pET-hJagged1(StuⅠ)表达可溶性的TRX-hJagged1。通过镍柱纯化获得了较单一的TRX-Jagged1蛋白,Western Blot证实了其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hJagged1,并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TRX-Jagged1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Jagged1在淋巴造血系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李国辉范玉贞黄斯勇刘强尹郸丹刘利陈任安郝淼旺梁英民
关键词:NOTCHJAGGED1融合蛋白原核表达
蛋白转导结构域介导BCR/ABL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T细胞的活化作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蛋白转导结构域 (PTD)介导的BCR ABL融合蛋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PTD基因与CMLb3a2bcr abl基因融合并原核表达 ,纯化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与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体外共孵育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 、CD8+ T细胞的早期活化抗原CD6 9的表达。结果 PTD BCR ABL抗原体外激活CD8+ T细胞的最佳浓度为 10 0 μg ml,时间为 3d。在此刺激条件下 ,15例CML患者中 ,10例表现CD8+ T细胞早期活化 ,CD6 9表达率为 (15 .0 1± 3.75 ) % ;4例表现CD4+ T细胞早期活化 ,CD6 9表达率为 (10 .32± 3.0 8) % ;其中有 3例CD8+ 和CD4+ T细胞同时活化 ;而对照的BCR ABL抗原刺激组无一例表现CD8+ 或CD4 + T细胞活化 ,其CD6 9表达率分别为 (1.36± 0 .31) %和 (1.4 1± 0 .4 3) % ,与PBS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TD能将外源性BCR ABL抗原转导入抗原呈递细胞内 ,加工呈递后激活抗原特异性CD8+ 及CD4+ T细胞。
刘强梁英民郑瑾李学义郝淼旺刘利陈任安
关键词:蛋白转导结构域介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T细胞活化作用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受累野放疗治疗纵隔巨块型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受累野放疗治疗纵隔巨块型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初治患者经4~7个疗程CHOP方案等常规化疗后,CR10例、PR3例、SD2例、PD1例。之后进行1疗程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2疗程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1例,16例均联合受累野20~45Gy放疗。结果:中位随访26个月(7~72月)。生存11例,死亡5例,5年OS68.7%。移植前CR+PR组5年OS84%,而SD+PD组3例全部死亡;霍奇金淋巴瘤组5年OS100%,非霍奇金淋巴瘤组5年OS58%;B细胞组5年OS80%,T细胞组5年OS50%;双次移植组5年OS81%,单次移植组5年OS60%;LDH正常组5年OS71%,LDH增高组5年OS66%;邻近器官无侵犯组5年OS81%,邻近器官有侵犯组5年OS60%;由于例数相对较少,统计学分析除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有显著差异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受累野放疗是治疗原发纵隔巨块型淋巴瘤的较好选择。
刘利刘强陈任安何华张静宜王锦程郝淼旺梁英民
关键词: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被引量:1
2003年
郝淼旺梁英民刘利邓中荣陈任安张继良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CTB超CTOP甲氨喋呤
环孢霉素A治疗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2007年
刘利张衍国陈任安何华梁英民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