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红
- 作品数:39 被引量:24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3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亚低温、高压氧、康复疗法及其他物理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残疾程度评分(DR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87%,高于对照组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大脑中动脉Vm分别为(51.17±5.64)cm/s、(55.81±5.37)cm/s,rCBF分别为(37.86±11.15)mL/(100 g·min)、(44.10±13.28)mL/(100 g·min),rCBV分别为(2.29±0.53)mL/100 g、(3.10±0.62)mL/100 g,GCS评分分别为(9.03±1.68)分、(10.34±1.45)分,DRS评分分别为(8.29±3.10)分、(6.53±2.57)分,观察组大脑中动脉Vm、rCBF、rCBV、GCS评分高于对照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有助于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脑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改善昏迷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王振宁叶嘉文罗灼明朱灼坤江耿思陈桂增刘小红
-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正中神经电刺激脑血流速度脑血流量
- 放射外科治疗脑深部恶性胶质瘤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研究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脑深部恶性胶质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脑深部恶性胶质瘤58例,肿瘤平均体积12.08cm3,平均剂量19.42Gy。结果:随访期内44.8%肿瘤缩小,间变性星型细胞瘤MTP为15个月,胶质母细胞瘤MTP为9个月。1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为37.9%,预期生存率为79.3%。2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为10.3%,预期生存率20.6%。Cox回归分析等中心数和肿瘤体积对TTP有显著影响,而适形指数对患者生存期有显著影响。并发症发生率44.8%,脑水肿加重中位时间8个月,症状性脑水肿发生率31.0%。结论: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脑深部恶性胶质瘤,可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
- 王云彦李淑英刘小红鲍修风
- 关键词:放射外科胶质瘤直线加速器
- 听神经瘤的微骨窗手术切除面神经保护技术探讨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微骨窗切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技术,同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的功能进行进一步评价。方法 130例听神经瘤患者在面神经监测下手术,治疗完成后对手术情况、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刺激强度与神经功能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30例患者中118例(90.8%)无神经功能障碍,9例(6.9%)存在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2例(1.5%)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0.8%)生活不能自理。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60例(47.6%),Ⅲ、Ⅳ级43例(34.1%),Ⅴ、Ⅵ级23例(18.3%)。结论听神经瘤手术时,通过对面神经的监测以及提高手术的熟练度,能够加强对面神经的保护。
- 陈伟轩谭民轩刘小红刘斌
- 关键词:听神经瘤面神经功能评价
- 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56例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0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5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均行冠状TC、MRI扫描,并行内分泌学检查,肿瘤全切47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2例,均行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量表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术后症状及内分泌检查改善54例,5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黏膜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经积极有效护理,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改善.2例1年后复发.结论: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并给予积极精心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 李珍珍王海英刘小红
- 关键词:垂体腺瘤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护理
- 去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使脑组织坏死的情况称为脑梗死,脑梗死在祖国医学中又称中风、卒中[1].患者可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疾病总体预后情况不好,治疗后常遗留肢体偏瘫等后遗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困扰.脑动脉主干突然发生循环障碍是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疾病一旦发生,常伴有颅内压增高,中线移位,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其医学影像学检验结果常显示大脑半球大面积低密度征象,临床治疗上,发病初期梗塞情况较轻,一般可采取保守治疗,依靠小血栓的自体吸收或口服药物进行溶栓治疗[2].
- 王振宁叶嘉文刘小红陈桂增
- 关键词: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去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血液循环障碍脑血管疾病
- 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共选择收治垂体腺瘤患者56例,术前均进行冠状CT、MR I检查,并行内分泌学检查,均行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肿瘤全切47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症状及内分泌检查改善54例,17例出现一过性尿崩5例出现并发症,包括鼻中隔穿孔,鼻黏膜感染,脑脊液漏。2例一年后复发。结论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肿瘤切除完全,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 刘小红王云彦李珍珍宋敏鹰王栋陈桂增袁集熙
- 关键词:垂体瘤
-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的选择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不同类型气管套管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不带气囊的金属气管套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均予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两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15天,从气管套管内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组气管切开术后第15天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气管切开术后15d总菌株少于对照组(P<0.01);第3天与第15天总菌株比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能有效降低昏迷气管切开术患者的肺部感染率。
- 陈丽静伦丽芳张拔山刘小红李珍珍
- 关键词:昏迷气管切开气管套管肺部感染
- 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的脑干复位与局部治疗
-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手术中及术后的脑干复位和局部治疗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病人30例,人院时均为深昏迷,单侧瞳孔散大,GCS评分为3-5分。入院后1小时内进行急诊手术,手术方式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保证充分显露...
- 李少鹏黎雪飞付万新刘小红宋敏鹰陈伟朝谭民轩陈伟轩陈永生刘斌黎学谦何志鹏
- 关键词: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脑干
- 文献传递
- Chiari畸形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 12 8例Chiari畸形患者行MRI矢状位T1WI、T2 WI扫描 ,采用单纯颅后窝及C1、C2减压术或颅后窝及C1、C2减压加硬膜成形术。 结果 结合MRI特征 ,对 96例伴有脊髓空洞的患者和 13例无脊髓空洞但术中见有明显硬膜束带的患者 ,行颅后窝、C1、C2减压加硬膜成形术 ,对 19例无脊髓空洞但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者 ,行单纯颅后窝、C1、C2减压术 ,总有效率为 92 %。 结论 Chiari畸形的治疗应结合MRI特征 ,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 陈国明刘小红马利亚鲍修风
- 关键词:CHIARI畸形颅后窝硬膜成形术脊髓空洞减压术
- 标准去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评估
- 2016年
- 目的研究标准去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80例患者简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颅内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颅内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具优势(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标准去大骨瓣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杨彬源陈桂增李少鹏刘小红叶泽驹邓海亮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