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琳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心肌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肌肌钙蛋白
  • 2篇血管
  • 2篇缺损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肌钙蛋白
  • 2篇肌肌
  • 2篇间隔缺损
  • 2篇汉族
  • 2篇钙蛋白
  • 2篇CTNI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态
  • 1篇心病

机构

  • 6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何琳
  • 5篇沙勇
  • 5篇贾绍斌
  • 3篇张金莉
  • 2篇徐清斌
  • 2篇马爱群
  • 2篇马萍
  • 2篇黄晖
  • 2篇魏宁
  • 2篇李晓东
  • 2篇陈树兰
  • 1篇白向荣
  • 1篇张学虎
  • 1篇曹禺
  • 1篇冯婧
  • 1篇曾永柱
  • 1篇张亮
  • 1篇刘华
  • 1篇陈中青
  • 1篇马学平

传媒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宁夏回族和汉族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在宁夏回、汉族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64例分为回族冠心病组(336例)和汉族冠心痛组(328例),其中回族ACS患者194例,汉族ACS患者175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50例分为回族对照组(400倒)和汉族对照组(350例),采用候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行FⅦ基因的R353Q、-3230/10hp和HVR4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回、汉族冠心痛组患者的血浆FⅦ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族对照组(P<0.01)。R353Q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回族冠心痛组与回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3 0/10 b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汉族冠心痛组与汉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族ACS患者Q/Q+R/Q基因型频率高于回族非AC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夏回、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多态性;Q等位基因可能是回族人群ACS发生的遗传保护因子,FⅦa水平受R353Q基因多态性影响。
黄晖贾绍斌沙勇陈树兰马爱群陈中青张金莉何琳
关键词:限制性片段长度基因频率回族汉族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PC I)诊治时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09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经桡动脉行诊断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行PC I诊疗时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结果638例患者中,485例(76%)同时PC I,其中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5例,前臂血肿6例,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桡动脉痉挛9例,均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经桡动脉行PC I治疗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少,及时、准确的处理,可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
张燕强建新李丽娟何琳张亮曾永柱
关键词:冠心病桡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CTnI的变化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介人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6例ASD患者介人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治疗组患者术后6h(0.04±0.02 vs 1.65±0.62,P>0.01)及24h(0.04±0.02 vs 0.55±0.23,P>0.01)较术前均升高。对照组与治疗组术前无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术后6、24h cTn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72h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的介人治疗引起可逆性的心肌微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魏宁马萍李晓东何琳沙勇贾绍斌徐清斌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cTnI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2例行右心导管检查的患者(对照组)和28例行导管封堵术的VSD患者(治疗组)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术前两组血清cTnI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后6h及24h,VSD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与术前无差异,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2h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的介入治疗引起可逆性的心肌微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马萍魏宁李晓东何琳沙勇贾绍斌徐清斌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肌肌钙蛋白I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加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随访CTO患者272例,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A组共167例(非事件组)和B组共105例(事件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程度及治疗情况并随访,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两组间,LDL-C、EF、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闭塞支数及成功PC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条件Logist回归分析得出Gensini评分与发生心血管事件呈独立相关性(P=0.01)。结论Gensini评分对CTO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张学虎何琳贾绍斌沙勇张金莉刘华曹禺冯婧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心血管事件
宁夏回、汉族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factorⅦ,FⅧ)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在宁夏回、汉族冠心病以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候选基因及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420例回族冠心病患者及508名回族健康者,以及600例汉族冠心病患者和604名汉族健康者行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和HVR4多态性分析,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1)回、汉族冠心病组的血浆FⅦ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回、汉族心肌梗死组的血浆FⅦa水平均显著高于心绞痛组(P〈0.05)。(2)R353Q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回族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O.01),-3230/10b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回、汉族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3)回族人群RR基因型血浆FⅦa水平高于Q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结论回、汉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和HVR4多态性;Q等位基因是回族人群心肌梗死的遗传保护因子,FⅦa水平受其基因的R353Q多态性影响;10等位基因可能是回、汉族人群心肌梗死的遗传保护因子。
黄晖贾绍斌陈树兰沙勇马爱群马学平张金莉白向荣何琳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遗传多态性汉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