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勇
- 作品数:58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宁夏回族和汉族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在宁夏回、汉族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64例分为回族冠心病组(336例)和汉族冠心痛组(328例),其中回族ACS患者194例,汉族ACS患者175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50例分为回族对照组(400倒)和汉族对照组(350例),采用候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行FⅦ基因的R353Q、-3230/10hp和HVR4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回、汉族冠心痛组患者的血浆FⅦ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族对照组(P<0.01)。R353Q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回族冠心痛组与回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3 0/10 b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汉族冠心痛组与汉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族ACS患者Q/Q+R/Q基因型频率高于回族非AC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夏回、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多态性;Q等位基因可能是回族人群ACS发生的遗传保护因子,FⅦa水平受R353Q基因多态性影响。
- 黄晖贾绍斌沙勇陈树兰马爱群陈中青张金莉何琳
- 关键词:限制性片段长度基因频率回族汉族
- 133例次埋藏式永久起搏器随访及并发症分析
- 1998年
- 目的:研究永久性起搏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33例(男85例,女48例)置有永久埋藏式起搏器的患者用通信和门诊访问的形式进行追踪随访,随访期为1984年4月~1996年5月,随访率为98.5%,2例失去联系,随访时间3个月至144个月不等(平均98.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资料、并发症,起搏器囊袋的状态、起搏器电极位置和各参数的测量。结果:106例症状改善(80.9%),18例无变化(13.5%),3例术后症状加重(2.25%),43例与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在治疗后得到恢复,4例死亡,但与起搏器无直接关系。结论:埋藏式永久起搏器对治疗心率过缓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96.6%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得到延长。
- 陈树兰张德利沙勇贾绍斌张金莉廖明兰
- 关键词:埋藏式永久起搏器并发症心脏起搏器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动态血压监测与再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03年
- 对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发现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增高,血压昼夜波动变小,节律波动减弱。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帮助高血压人群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 陈大鹏沙勇张金莉白向荣汤蓉王淑霞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动态血压监测
-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再流现象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D中血流的影响。方法:一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3名,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人至术后36-48h。对照组应用常规PCI。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血流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3级的发生率(94%)较对照组(89%)显著增加(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好梗塞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 陈大鹏沙勇贾绍斌何琳曾永柱张亮
- 关键词: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疾病
-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致锁骨下静脉血栓的治疗被引量:5
- 2005年
- 贾绍斌白如冰沙勇张金莉白向荣汤蓉宋晓丽
- 关键词:植入术后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植入永久起搏器植入起搏器术后并发
-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动态血压监测临床观察
-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EH合并脑梗死及38例健康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
- 陈大鹏张金莉沙勇白向荣汤蓉王淑霞
- 关键词:脑梗死高血压血压监测
- 文献传递
-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从外科手术中获取患者骨骼肌3-5g,采用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的方法获取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并观察所培养细胞的形态;降低培养液中胎牛血清浓度,观察肌管形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esmin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表达。结果卫星细胞在体外生长、增殖良好,刚分离出的卫星细胞呈球形,折光性强,12小时后开始贴壁,仍为圆形,48小时后贴壁完全,细胞呈梭形,生长缓慢。随时间延长,细胞增殖、迁移,逐渐有规律地平行排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胎牛血清浓度至2%,卫星细胞可融合成肌管,免疫组化显示培养的细胞Desmin阳性,这些细胞表达c-met。结论酶消化法适用于卫星细胞的培养。
- 徐清斌马萍贾绍斌刘晓方沙勇戴贵东
- 关键词:骨骼肌细胞结蛋白
- 心室自动阈值夺获功能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1年
- 贾绍斌沙勇匡爱华张金莉白向荣
- 关键词:起搏器
-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 19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抽吸组(A组)和常规PCI组(B组),比较观察术中TIMI血流恢复情况、心肌染色(MBG)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结果抽吸组从Killip分级、临时起搏器和气囊反搏(IABP)的使用方面来看,病情明显较常规组严重,抽吸组TIMI 0-1、2级血流比例、MBG 0-1、2级比例较常规组低,30d内心源性死亡率、30d内再梗死率、30d内TVR、30d内MACE较B组有降低趋势;抽吸组TIMI 3级血流和MBG 3级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中应用抽吸导管可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
- 马列贾绍斌仇玉民魏宁沙勇
-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抽吸导管血栓
- 介入封堵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李晓东贾绍斌刘霞沙勇郄占军郭德和苏金林何进喜韩育宁魏宁刘晓方何琳
- 该课题经介入封堵术治疗25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包括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手术成功率98.4%,与传统外科手术方法对比,有明显优势,充分显示了介入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优...
- 关键词:
- 关键词: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