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型
  • 3篇输血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2篇蛋白
  • 2篇阳性
  • 2篇配血
  • 2篇抗体
  • 2篇交叉配血
  • 2篇RH血型
  • 2篇T淋巴细胞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蛋白类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血疗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黄海涛
  • 10篇杜春红
  • 5篇赵国生
  • 4篇董守智
  • 3篇李红学
  • 3篇孙亚军
  • 2篇张元
  • 2篇张元
  • 2篇单永强
  • 1篇史晓文
  • 1篇王一浩
  • 1篇刘德敏
  • 1篇张捷
  • 1篇徐慧民
  • 1篇王丹
  • 1篇高翠翠
  • 1篇王亚杰

传媒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的转录因子TORC2在脂联素抑制肝糖异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辅激活物-活性调节2传感器(TORC2)在脂联素抑制肝糖异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室前期已构建的人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并成功转染人肝细胞系L-02细胞。在此基础上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比不同葡萄糖浓度处理后的脂联素转染组和转染空质粒对照组L-02细胞中TORC2细胞内定位,以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CREB、p-CREB蛋白表达差异,同时监测各组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p-AMPK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CREB、p-CREB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分析显示转染组TORC2主要位于细胞质,而对照组TORC2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葡萄糖关键酶检测发现转染组G-6-Pas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联素抑制糖异生的机制可能与活化p-AMPK、抑制TORC2去磷酸化、阻止TORC2进入细胞核以及抑制糖异生关键酶基因表达有关。
杜春红刘德敏李红学张捷史晓文黄海涛苑广洋赵国生HU WenchaoSUN Ying
关键词:脂联素葡萄糖-6-磷酸酶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T、B淋巴细胞抗原和血小板抗体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T、B淋巴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作用。方法选择41例临床确诊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7例血小板输注有效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 +CD4-CD8+)、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 + CD4+CD8-)、B淋巴细胞(CD19+)比例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а、CD61的表达,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输注无效组患者:①辅助性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36.60%对48.53%),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53.26%对44.02%),二者比值下降(0.85对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B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2%对2.85%, P=0.901);③CD41а阳性细胞率[(88.10±12.75)%对(51.69±24.45)%,P=0.001]和CD61阳性细胞率[(88.36±12.31)%对(51.83±24.48)%,P〈0.001]均显著升高;④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增高(85.37%对14.82%,P〈0.05)。结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辅助性T细胞的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а和CD61的表达以及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均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杜春红黄海涛苑广洋赵国生李红学张元孙亚军徐慧民董守智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B淋巴细胞亚群血小板膜糖蛋白类血小板抗体
1例罕见RhD--血型分析及临床输血策略探讨被引量:2
2021年
Rh血型系统是当前除ABO血型系统外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且最复杂、最具有多态性的血型系统[1]。Rh基因座有两个基因,即RHD和RHCE。Rh血型表型的多态性由RHD和RHCE基因突变所致,这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排列,因此易出现顺势基因重排,产生新的Rh抗原[2]。变异型的Rh基因表达变异的Rh抗原,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上百种RHD和40多种RHCE基因的变异型,例如弱D、缺陷D或极弱D,以及Rh抗原缺失表型(Rhnull、Rhmod)等[3-4]。RhD--血型为Rh血型系统中十分罕见的变异型,其红细胞上D抗原正常或过量表达,但C、c、E、e抗原表达均缺失。本文报道了1例RhD--血型、血清中有不规则抗体产生且有输血需求的病例。
隋委伽孙亚军黄海涛王亚杰杜春红
关键词:RH血型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自体输血
自身抗体阳性伴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输血疗效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直接抗人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配血的处理方法,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结合吸收放散方法采用不同厂家、批号的抗筛细胞和谱细胞对待检血清和红细胞放散液进行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特异性的鉴别;选取合适的献血者进行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分析自身抗体、同种抗体的特异性及其与ABO血型、疾病、贫血的关联和对输血及输血疗效的影响。结果 139例研究对象均为自身抗体阳性伴DAT阳性且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不合,其中20例只含有自身抗体,59例伴Rh系统或MNs系统或Kidd系统抗体,47例为自身抗体不能排除同种抗体,13例伴有药物抗体或其他系统抗体;共进行221次输血治疗,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自身抗体和DAT的凝集强度与贫血呈正相关(P<0.05),与输血疗效呈负相关(P<0.05);自身抗体的强度与自身红细胞被致敏的程度呈正相关(P<0.05),且多为免疫性疾病,与ABO血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自身抗体伴DAT阳性的病例,其贫血的严重程度、输血次数、输血后疗效与自身抗体和DAT的凝集强度有关,交叉配血前必须采用合理的流程和方法判定是否伴有同种抗体,选取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或该地区出现较高频率的同种抗体对应的抗原系统同型的献血者配血,可提高安全输血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杜春红董守智苑广洋黄海涛李红学单永强
关键词: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抗体特异性
ABO血型不合移植手术后血型改变1例
2020年
目的分析1例骨髓移植手术后ABO血型发生改变的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输血科1例患者血型改变的临床资料,采用纸片血型复检法及强生微柱凝胶卡式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在血型检测过程中发现该例患者血型正定型与反定型不符,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证明本例正反定型不符患者为骨髓移植术后ABO血型发生改变所致。该例患者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前为B型,经骨髓移植后ABO血型系统发生改变,转变为O型。结论 ABO血型一般不会发生改变,但如果患者接受骨髓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将可能会改变。
单永强徐耀华孙亚军王丹黄海涛杜春红
关键词:ABO血型血型改变正反定型不符
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加强医务人员对输血常规检测的重视,及早发现感染者,避免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4 875例接受输血的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同时与当前流行病学数据相比较。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1.1%、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0.35%、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阳性率1.8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阳性率0.02%、总阳性率11.43%,这四种传染性标志物阳性率远高于普通流行病学。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不仅可以发现在入院前就已确诊感染但患者尚不知晓的疾病,掌握感染证据,而且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或防止患者因输血引发医疗纠纷。同时对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孔凡彬高翠翠黄海涛杜春红
关键词:输血传染性标志物
红细胞输注无效相关机制的探索
目的:观察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前后患者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输血前后外周血CD3+、CD3...
赵国生杜春红董守智黄海涛张元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文献传递
IgG型抗-E伴抗-Wr^a1例报道被引量:2
2020年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十分必要,尤其是针对有输血史、妊娠史以及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本室遇到1例反复输血的患者,抗体筛查阳性,抗体鉴定为较少见的抗-E和抗-Wra,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81岁,汉族,于2018年11月14日来本院急诊就诊,诊断为消化道出血,黑便,血红蛋白(Hb)70 g/L,临床医生申请2 U的悬浮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输注配血相合的悬浮红细胞2 U,11月16日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再次输入配血相合的悬浮红细胞2 U,症状缓解后出院。2019年5月18日患者再次出现黑便,来本院急诊输血,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抗体鉴定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IgG抗-E合并IgG抗-Wra,抗-E和抗-Wra的效价均为4。
段红洁赵国生张宏健黄海涛杜春红
关键词:抗-E抗体鉴定交叉配血
直抗阳性患者Rh血型D抗原的鉴定被引量:9
2013年
目前在人红细胞上已经发现了30个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是其中最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之一,同时在临床输血上其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而在Rh血型系统的50多个抗原中,D抗原又是最为重要的1个血型抗原,因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而备受重视。
黄海涛
关键词:RH血型D抗原
红细胞输注无效相关机制的探索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前后患者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输血前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和CD4+CD25+Treg的水平。结果输注无效组患者输血后CD3+T细胞、CD3+CD4+T细胞水平较输血前升高(P<0.05),CD3+CD8+T细胞水平无变化(P>0.05),CD4+CD25+Treg水平较输血前下降(P<0.05);有效组患者CD3+、CD3+CD4+、CD3+CD8+T细胞水平无改变(P>0.05),CD4+CD25+Treg水平增高(P<0.05)。结论异体红细胞输注后,CD4+CD25+Treg水平下降导致T细胞异常活化,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可能是最终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原因之一。
赵国生杜春红董守智黄海涛张元
关键词:CD4+CD25+TREG细胞T淋巴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