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红 作品数:28 被引量:10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教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天津市临床输血医务工作者职业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调查了解天津市临床输血医务工作者职业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天津市各医疗机构输血科(或血库)相关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对天津市临床输血医务工作者职业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天津地区输血医务工作者职业认同感平均得分为(3.96±0.46)分,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11±0.86)分;应用Pearson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同感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入水平是输血工作者职业认同感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低收入水平会降低输血工作者职业认同感,年龄是输血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随着年龄增长会降低输血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结论天津市临床输血医务工作者职业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水平总体较高,收入水平和年龄分别是影响其职业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危险因素。 史永久 张彤 杜春红关键词:职业认同感 工作满意度 一种新的葡萄糖代谢关键调控因子:TORC2 被引量:1 2007年 新近发现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辅激活物(TORC2)是启动糖异生的关键调控因子。空腹状态下,胰升糖素使TORC2去磷酸化,进入核内与CREB结合启动糖异生相关基因的转录。TORC2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是决定糖异生基因启动的关键环节。因此,抑制TORC2的脱磷酸或进入核内,可以减少肝糖生成,从而有望使2型糖尿病得到有效治疗。 杜春红 刘德敏关键词:糖异生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T、B淋巴细胞抗原和血小板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T、B淋巴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作用。方法选择41例临床确诊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7例血小板输注有效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 +CD4-CD8+)、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 + CD4+CD8-)、B淋巴细胞(CD19+)比例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а、CD61的表达,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输注无效组患者:①辅助性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36.60%对48.53%),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53.26%对44.02%),二者比值下降(0.85对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B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2%对2.85%, P=0.901);③CD41а阳性细胞率[(88.10±12.75)%对(51.69±24.45)%,P=0.001]和CD61阳性细胞率[(88.36±12.31)%对(51.83±24.48)%,P〈0.001]均显著升高;④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增高(85.37%对14.82%,P〈0.05)。结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辅助性T细胞的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а和CD61的表达以及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均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杜春红 黄海涛 苑广洋 赵国生 李红学 张元 孙亚军 徐慧民 董守智关键词:血小板输注 B淋巴细胞亚群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血小板抗体 1例罕见RhD--血型分析及临床输血策略探讨 被引量:2 2021年 Rh血型系统是当前除ABO血型系统外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且最复杂、最具有多态性的血型系统[1]。Rh基因座有两个基因,即RHD和RHCE。Rh血型表型的多态性由RHD和RHCE基因突变所致,这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排列,因此易出现顺势基因重排,产生新的Rh抗原[2]。变异型的Rh基因表达变异的Rh抗原,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上百种RHD和40多种RHCE基因的变异型,例如弱D、缺陷D或极弱D,以及Rh抗原缺失表型(Rhnull、Rhmod)等[3-4]。RhD--血型为Rh血型系统中十分罕见的变异型,其红细胞上D抗原正常或过量表达,但C、c、E、e抗原表达均缺失。本文报道了1例RhD--血型、血清中有不规则抗体产生且有输血需求的病例。 隋委伽 孙亚军 黄海涛 王亚杰 杜春红关键词:RH血型 血型鉴定 不规则抗体筛查 自体输血 脂联素在L-02细胞中对肝糖代谢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目的:在人肝细胞株L-02中获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脂联素重组蛋白的分泌性表达,并在L-02细胞中探讨脂联素抑制糖异生的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①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得到人脂联素基因cDNA序... 杜春红关键词:真核表达 脂质体 信号转导机制 自身抗体阳性伴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输血疗效 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直接抗人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配血的处理方法,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结合吸收放散方法采用不同厂家、批号的抗筛细胞和谱细胞对待检血清和红细胞放散液进行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特异性的鉴别;选取合适的献血者进行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分析自身抗体、同种抗体的特异性及其与ABO血型、疾病、贫血的关联和对输血及输血疗效的影响。结果 139例研究对象均为自身抗体阳性伴DAT阳性且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不合,其中20例只含有自身抗体,59例伴Rh系统或MNs系统或Kidd系统抗体,47例为自身抗体不能排除同种抗体,13例伴有药物抗体或其他系统抗体;共进行221次输血治疗,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自身抗体和DAT的凝集强度与贫血呈正相关(P<0.05),与输血疗效呈负相关(P<0.05);自身抗体的强度与自身红细胞被致敏的程度呈正相关(P<0.05),且多为免疫性疾病,与ABO血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自身抗体伴DAT阳性的病例,其贫血的严重程度、输血次数、输血后疗效与自身抗体和DAT的凝集强度有关,交叉配血前必须采用合理的流程和方法判定是否伴有同种抗体,选取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或该地区出现较高频率的同种抗体对应的抗原系统同型的献血者配血,可提高安全输血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杜春红 董守智 苑广洋 黄海涛 李红学 单永强关键词: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 抗体特异性 ABO血型不合移植手术后血型改变1例 2020年 目的分析1例骨髓移植手术后ABO血型发生改变的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输血科1例患者血型改变的临床资料,采用纸片血型复检法及强生微柱凝胶卡式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在血型检测过程中发现该例患者血型正定型与反定型不符,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证明本例正反定型不符患者为骨髓移植术后ABO血型发生改变所致。该例患者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前为B型,经骨髓移植后ABO血型系统发生改变,转变为O型。结论 ABO血型一般不会发生改变,但如果患者接受骨髓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将可能会改变。 单永强 徐耀华 孙亚军 王丹 黄海涛 杜春红关键词:ABO血型 血型改变 正反定型不符 核酸检测在入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入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国内10家医疗机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采用血清学免疫法和核酸筛查的方法,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标记性指标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及HBV DNA,对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阳性数及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55例患者样本中,血清学免疫法检出HBsAg阳性者216例(2.50%),核酸筛查出HBV DNA阳性者238例(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sAg、HBV DNA均阳性者210例(2.43%),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28例(0.32%),HBsAg阳性、HBV DNA阴性者6例(0.07%)。结论对入院需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患者开展HBV DNA检测,可与现行的血清学免疫法同样有效且能提高HBV的检出率。 杜春红 胡俊华 张元 宫济武 周俊 孟芹 刘娟 杨江存 桂嵘 吕先萍 夏荣 刘凤华 秦莉 苏舒 马金旗 蔡鹃 靳慧芳 张琦 张俊 曹荣祎 李喜莹 王鹏关键词:核酸扩增技术 DNA 术前/输血前筛查血源性传播疾病风险检测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对医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开展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以探索更优的临床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10家医院拟进行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RNA,并同时与参与医院现行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统计分析核酸检测和免疫血清学这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0家医院共收集到有效样本8655例。在HC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BV和HI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 DNA和HIV RNA检出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38、4例)均多于相应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别为216、2例)。HBV、HCV和HIV的免疫血清学均存在漏检情况,其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例,HCV抗体阴性、HCV RNA阳性2例,HIV抗原/抗体阴性、HIV RNA阳性2例。在2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的66份样本中,年龄>45岁、肿瘤、外科、男性患者分别占83.3%(55/66)、68.2%(45/66)、63.6%(42/66)和62.1%(41/66)。结论核酸检测相对于免疫血清学检测,能及时检出HBV、HCV、HIV感染者,减少漏检。45岁以上、肿瘤患者等进行术前/输血前免疫血清学筛查的同时,用HBV、HCV、HIV核酸检测筛查可降低传播风险。 胡俊华 秦莉 刘娟 马兴焕 孟芹 王鹏 杨江存 桂嵘 杜春红 李喜莹 吕先萍 夏荣 刘凤华 苏舒 马金旗 张元 蔡鹃 靳慧芳 张琦 张俊 曹荣祎 韩冰 宫济武 周俊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核酸扩增技术 中国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核酸筛查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比较中国住院患者采用乙型和丙型肝炎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策略时不同支付意愿(WTP)下的成本效果,探索最优策略。方法以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为研究策略,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0976元为WTP阈值,构建马尔可夫模型。引入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治疗相关参数后,采用TreeAge Pro 2021软件创建以10万例住院患者作为模拟队列的决策树模型,计算不同筛查策略的总成本、总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和平均成本效果比,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和评估。采用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参数不确定性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结果相对无筛查策略,对队列患者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总成本为11049536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4762元/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而核酸筛查获得增量总成本19208059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873元/QALY;核酸与免疫学筛查比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5834元/QALY。相对无筛查策略,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731元/QALY,核酸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722元/QALY,核酸筛查与免疫学筛查的增量效果比为45591元/QALY。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核酸检测费用超过214.53元时,在1倍GDP的WTP值下进行乙型肝炎核酸筛查不具有成本效果。当核酸检测费用超过132.18元时,在1倍GDP的WTP值下进行丙型肝炎筛查不具有成本效果。结论核酸筛查策略能获得更多的成本效果。与对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无筛查策略比较,无论是核酸筛查还是免疫学筛查策略均具有成本效果。 苏舒 张琦 王鹏 桂嵘 杜春红 李喜莹 吕先萍 夏荣 刘凤华 秦莉 牛佳萌 邢莉莉 张蕾蕾 马金旗 胡俊华 张元 蔡鹃 靳慧芳 张俊 曹荣祎 宫济武 杨江存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核酸 成本-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