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晓星

作品数:44 被引量:46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经济管理
  • 20篇社会学
  • 14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社会
  • 5篇共同体
  • 4篇社会工作
  • 4篇按语
  • 4篇编者
  • 4篇编者按
  • 4篇编者按语
  • 3篇政府
  • 3篇社会服务组织
  • 3篇社会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社会组织
  • 3篇农民
  • 3篇综合服务中心
  • 3篇进路
  • 3篇故事
  • 3篇Z
  • 2篇代耕
  • 2篇代耕农
  • 2篇研究进路

机构

  • 44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城市职业...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岭南大学

作者

  • 44篇黄晓星
  • 3篇杨杰
  • 3篇徐盈艳
  • 2篇林滨
  • 1篇黎熙元
  • 1篇蔡禾
  • 1篇唐亮
  • 1篇张超

传媒

  • 5篇社会学研究
  • 4篇当代港澳研究
  • 3篇社会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开放时代
  • 2篇学术研究
  • 1篇新视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教育研究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方人口
  • 1篇学术论坛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市民社会的“间隙生产”——南苑“社区代理权”系列诉讼的拓展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转型背景下,现有的市民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民社会—共同体(组织)、国家—社会良性互动(关系)和政治—公民权(权利)三方面,主要以西方国家—市民社会关系为出发点,研究独立市民社会的生产,要么验证独立市民社会的存在,要么使用规范研究对其应然性进行论证。本文采用实践逻辑,认为市民社会的生产是一种国家与市民社会新的关系的重构,是在原支配性网络中"间隙生产"出来的。文章着力于社区,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以中观的分析单位反映宏观的社会变迁。在"间隙生产"的逻辑下,国家与市民社会需要将策略性关系转换为更稳定的法理型关系,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黄晓星
关键词:市民社会和谐社会
双重边缘性与个体化策略——关于代耕农的生存故事被引量:22
2010年
本文分析了一群在广州边缘租种土地为生的外来农民——"代耕农",在制度与市场双重挤迫下应对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双重边缘性时所采取的以个体化为主的生存策略。双重边缘性源于市场和制度的形塑,而这构成了约束代耕农行为的核心结构性特征。本文认为如果能将代耕农的个体生存策略通过某种方式转化成一种集体行为,促成其自身的联合,增强其与外在强势力量相抗衡的能力,从而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这或许是改善代耕农生存状况的一条途径。
黄晓星徐盈艳
关键词:代耕农边缘性个体化
理论逻辑、认知逻辑与生活逻辑的三维一体——中山大学博士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对中山大学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实效性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到,在遵循教育与学生成长的双重规律的前提下,以理论逻辑为基础、认知逻辑为尺度、生活逻辑为指向的三维一体是中山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性的有效机制。其中,理论逻辑强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人文素养;认知逻辑着重建构主动学习和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活逻辑力求直面现实和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林滨黄晓星
关键词:博士生教学实效性
留港工作内地人士流动中的社会网络建构
2019年
本文通过分析留港工作内地人士流动过程中在流出地(内地城市)和流入地(香港)社会网络的发展变化,详细呈现了其在流动中构建社会网络的整个动态过程。研究发现,来港初期,留港工作内地人士依靠同辈、亲人和自我建构的社会网络远距离地建立起在港的社会网络;但随着留港工作内地人士工作圈与生活圈出现断裂,没有共同经历的业缘关系难以建立,原有共同经历的地缘关系也因流动而难以坚守,最后反倒越发依赖稳定的家庭关系。在后期流动的过程中,留港工作内地人士的社会网络逐渐呈现一个松散且萎缩的状态。无论是流动资本还是社会网络都难以在留港工作内地人士的流动过程中完成积累和扩张。
陈佩儿黄晓星
关键词:社会网络
社区运动的“社区性”——对现行社区运动理论的回应与补充
本文首先对现行社区运动理论进行分析,指出政治机遇结构出现、社区本身的资源性与组织性都有一定程度的解释力,但社区运动更加强调运动的"社区性",尤其在国家强控制、组织发育不良的背景下,资源性和组织性相对欠缺,"社区性"则成了...
黄晓星
关键词:社区性
文献传递
双重边缘性与个体化策略--关于“代耕农”的生存故事
本文分析了一群在广州边缘租种土地为生的外来农民-“代耕农”,在制度与市场双重挤迫下应对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双重边缘性时所采取的以个体化为主的生存策略。双重边缘性源于市场和制度的形塑,而这构成了约束代耕农行为的核心结构性特征...
黄晓星徐盈艳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民利益
岭南地区早期社会学的研究进路
2021年
社会学从引入中国开始就带着经世救国的应用导向,以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寻找社会出路为目标。社会学史的书写更多像大传统的写作,即对中国整体社会学发展的素描,是对“国家”的关注与分析。近期的社会学史研究在宏大的进程中也关注影响中国社会学进程的大事件,如燕京学派、乡村建设运动等。
黄晓星
关键词:乡村建设运动社会学史研究进路
编者按语
2013年
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背景下,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实现职能转移已成为社会政策的重要方面。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在于转变原先政府作为社会服务供给的唯一主体的模式,促进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使公共服务更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社会治理涉及主体、客体、服务内容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服务供给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多主体的互动、服务使用者的视角等各方面都会影响最终的服务效果。因此,在社会政策研究与政策实践中,多主体、多方位的研究视角是必需的。
黄晓星
关键词:编者按语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管理主体社会工作
中国农民分配公平感的制度安排逻辑——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农民的深度访谈被引量:1
2017年
社会结构决定论和社会比较决定论是以往研究分配公平感的主要思路,但在分析农民群体时二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方面,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与其他阶层相参照,产生了较强的分配不公平感;另一方面,当参照对象是自己过去的生活状况和身边的人,却并没有强烈的分配不公平感。以量化为主导的分配公平感研究难以展现农民群体对公平的真实主观感受,也忽略了分配公平感中所反映的制度安排逻辑的变迁。除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比较之外,农民往往将自身境遇置于制度规则中来理解。本文采用多个案研究方法,在讨论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国家制度安排逻辑演变的基础上,试图发现农民群体公平感受的变化及其背后的逻辑。
黄晓星戴玥
关键词:农民分配公平感制度逻辑
社会服务组织的边界生产——基于Z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社区治理情境中的去边界化与组织边界生产单位制解体后,国家重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实现国家在基层的权威重构。在社区治理体系中,政府的规制作用在社区治理体系之中有着鲜明的烙印,边界不清成为普遍的现实。社会服务组织在资源和规则的运作过程中逐步生产出自身的边界。社区治理制度是社会服务组织面对的第一个生存环境。(一)治理情境中的机构定位:自我定位与互融博弈社区治理是复合主体多层面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黄晓星杨杰
关键词:社会服务组织社区公共事务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专业角色专业伦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